【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茵栀黄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茵栀黄微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CN1616012A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和金银花提取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毒邪内蕴所致的急性、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I型),也可用于其他型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本专利技术的药品名称为茵栀黄颗粒,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Z20030028;或茵栀黄片,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50121。两种药品均为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的中成药品种。CN1709436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含片及其制备检测方法,CN1709437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分散片及其制备检测方法,CN1709438A公开了一种茵栀黄滴丸及其制备检测方法。微囊化技术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包囊材料(统称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统称芯材)包在微小、半透性或密封的囊内,从而形成药库型微型胶囊,因其粒径在1~250μm,属微米级,故名微囊。微囊化技术使内容物在特定条件下以可控的速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茵栀黄微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微囊制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nA、茵栀黄提取物细粉8.3%-13.2%/nB、囊材80.5%-86.2%/nC、抗粘剂0.8%-2.1%/nD、增塑剂3.6%-4.5%/n所述囊材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淀粉糖浆干粉、酪蛋白酸钠、β-乳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抗粘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塑剂为聚乙二醇6000、丙二醇、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茵栀黄微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微囊制剂配方包括以下组分:
A、茵栀黄提取物细粉8.3%-13.2%
B、囊材80.5%-86.2%
C、抗粘剂0.8%-2.1%
D、增塑剂3.6%-4.5%
所述囊材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淀粉糖浆干粉、酪蛋白酸钠、β-乳球蛋白、大豆分离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抗粘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十八醇、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增塑剂为聚乙二醇6000、丙二醇、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茵栀黄提取物细粉由下列原料制成:
茵陈提取物15-25重量份栀子提取物8-12重量份
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50-70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0-15重量份优选之一,所述茵栀黄提取物细粉由下列原料制成:
茵陈提取物20重量份栀子提取物10.7重量份
黄芩提取物(以黄芩苷计)66.7重量份金银花提取物13.3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囊材按重量计为络蛋白酸钠:麦芽糊精=4:3、淀粉糖浆干粉:β-乳球蛋白=5:1、麦芽糊精:大豆分离蛋白=5:3中的一种;
所述抗粘剂按重量计为十八醇:二氧化钛=7:3或单硬脂酸甘油酯;
述增塑剂按重量计为丙二醇:柠檬酸=1-5:2或聚乙二醇6000。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茵栀黄微囊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乳化液的制备
取步骤E茵栀黄提取物细粉、囊材、抗粘剂和增塑剂,将囊材、抗粘剂和增塑剂加入纯化水,49℃-56℃条件下加热搅拌使溶解,配置成质量分数为28%-34%的囊材溶液,冷却至室温,搅拌状态下加入茵栀黄提取物细粉和乳化剂,均质乳化,得乳化液,备用;
B、喷雾干燥
步骤A乳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民,关永霞,马健,李蔚群,
申请(专利权)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