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80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申请公开了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包括桌面板和桌底座;桌底座顶板的下方固定有开有第一通孔的连接台;桌底座顶板第一通孔的位置开有第二通孔;桌面板对应第二通孔位置开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连通桌面板的上底面及下底面,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桌底座内部还包括竖直设置的螺纹柱,其一端抵接在桌底座的底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桌面板的下表面;螺纹柱抵接在桌面板的端面焊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焊接的一端设有手柄。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桌面上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手柄,带动与连接台内第一通孔配合的螺纹柱不断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带动抵接在螺纹柱上方的桌面板不断上升或下降,形成智能升降的办公家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
本公开一般涉及办公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
技术介绍
办公家具是为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为办公者或工作方便而配备的用具。在办公家具中最常用的为办公桌,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办公桌多采用固定不可调节的结构形式,随着办公家具产业的发展,作为家具行业的分支,也需要随着实际的市场及客户需求进行设计上的更新。现有技术中的办公桌的高度是不可调节的,但是办公桌的使用者的身高不同,设置同一高度的办公桌不能满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需求,长期使用与身高不适宜高度的办公桌,对使用者的颈肩及眼睛都非常不利。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办公桌的桌面是不可移动,不可改变桌面角度的,当桌面放置的物品需要移动位置时需要手动搬运物品,为实际使用提供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桌面板和位于所述桌面板下方的桌底座;所述桌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桌底座的内部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固定在所述桌底座顶板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台上对称开有两个带有螺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桌底座顶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一致;所述桌面板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桌面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桌底座内部还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一端设有底垫;所述螺纹柱的设有底垫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桌底座的底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抵接在所述桌面板下表面的相应位置;所述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所述桌面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螺纹柱的位置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螺纹柱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面内嵌一圈可转动的滚珠,所述滚珠凸出于所述螺纹柱的端面,所述螺纹柱通过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的滚珠与桌面板相抵接;所述螺纹柱带有滚珠的端面焊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焊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长条形手柄,所述长条形手柄水平设置,所述长条形手柄的中部通过螺钉与第一凹槽内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桌面板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桌面板对应所述第三凹槽设置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桌面板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边缘设有一对凹条,一对所述凹条相对平行设置;所述桌面板上表面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设有滑动盖,所述滑动盖对应所述凹条的位置设置凸条,所述凸条可滑动地卡接在所述凹条内。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桌底座的顶板厚度大于所述桌底座的侧壁及底板的厚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桌底座的一侧壁上设有柜门,所述柜门的一侧铰接在所述侧壁上。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桌底座的内部设置储物箱。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桌底座内部固定设置连接台,并在连接台内设有两个带螺纹的第一通孔,并在桌底座的顶板开设第二通孔,桌底座内竖直设置两条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螺纹柱一端抵接在桌底座的底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后抵接在桌面板的下表面。抵接在桌面板下表面的螺纹柱一端焊接固定有伸出至桌面上表面的连接杆,通过旋转桌面上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长条形手柄,带动与连接台内第一通孔配合的螺纹柱不断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带动抵接在螺纹柱上方的桌面板不断上升或下降,形成智能升降的办公家具。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滚珠与第二凹槽配合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螺纹柱上滚珠分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连接台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例中桌面板俯视结构示意图;100、桌面板;111、第三通孔;120、第一凹槽;130、旋转部;131、固定轴;132、轴承;140、凹条;150、滑动盖;160、第二凹槽;200、桌底座;210、顶板;211、第二通孔;220、柜门;230、储物箱;300、连接台;311、第一通孔;400、螺纹柱;410、底垫;420、滚珠;500、连接杆;600、长条形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桌面板100和位于所述桌面板下方的桌底座200。所述桌底座200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部设有连接台300,所述连接台300固定在所述桌底座顶板210的下表面。所述连接台300上对称开有两个带有螺纹的第一通孔311,所述第一通孔311沿竖直方向开设。所述桌底座顶板210对应所述第一通孔311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1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311的孔径一致。所述桌面板100对应所述第二通孔211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三通孔111。所述第三通孔111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211的孔径。所述桌面板100的上表面向下开设两个第一凹槽120,第一凹槽120的底面与第三通孔111相连通。所述桌底座200内部还设有两根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400,所述螺纹柱400一端设有底垫410;所述螺纹柱400竖直设置,带有底垫410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桌底座200的底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11、第二通孔211后抵接在所述桌面板100下表面的相应位置,螺纹柱400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111的孔径。在本实施例中,在螺纹柱400的一端设置底垫410的目的是将螺纹柱400的一端稳定地抵接在桌底座的底板上。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尺寸一致的目的是为保证螺纹柱400顺利地伸出至桌面板100的下表面也即伸出至桌底座顶板210的上表面。所述桌面板100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螺纹柱400的位置向上设有第二凹槽160,第二凹槽160的底面与第三通孔111相连通。所述螺纹柱400对应第二凹槽160的端面内嵌一圈可转动的滚珠420;所述滚珠420凸出于所述螺纹柱400的端面,所述螺纹柱400通过在第二凹槽160内转动的滚珠420与桌面板100相抵接。所述螺纹柱4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桌面板和位于所述桌面板下方的桌底座;/n所述桌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桌底座的内部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固定在所述桌底座顶板的下表面;/n所述连接台上对称开有两个带有螺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开设;/n所述桌底座顶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一致;/n所述桌面板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桌面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n所述桌底座内部还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一端设有底垫;所述螺纹柱的设有底垫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桌底座的底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抵接在所述桌面板下表面的相应位置;所述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n所述桌面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螺纹柱的位置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螺纹柱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面内嵌一圈可转动的滚珠,所述滚珠凸出于所述螺纹柱的端面,所述螺纹柱通过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的滚珠与桌面板相抵接;/n所述螺纹柱带有滚珠的端面焊接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焊接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后伸至所述第一凹槽内;/n所述第一凹槽内还设有长条形手柄,所述长条形手柄水平设置,所述长条形手柄的中部通过螺钉与第一凹槽内连接杆的端部固定连接;/n所述桌面板的表面中部向下凹陷形成第三凹槽,所述桌面板对应所述第三凹槽设置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可升降的办公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体结构的桌面板和位于所述桌面板下方的桌底座;
所述桌底座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桌底座的内部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固定在所述桌底座顶板的下表面;
所述连接台上对称开有两个带有螺纹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沿竖直方向开设;
所述桌底座顶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一致;
所述桌面板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有两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桌面板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
所述桌底座内部还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带有外螺纹的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一端设有底垫;所述螺纹柱的设有底垫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桌底座的底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抵接在所述桌面板下表面的相应位置;所述螺纹柱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
所述桌面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螺纹柱的位置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三通孔相连通;所述螺纹柱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端面内嵌一圈可转动的滚珠,所述滚珠凸出于所述螺纹柱的端面,所述螺纹柱通过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的滚珠与桌面板相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凤宇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富都华创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