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主要包含有能够相互卡合的一第一盒体及一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结合部,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能够相互结合或拆卸,且第一盒体或第二盒体的底面设有一吸附槽,借此让吸附槽吸附于平面上,以将第一盒底或第二盒体固定于平面,且第一盒体及第二盒体又借由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相互接合,使第一盒体及第二盒体之间相互固定,且又能够稳固固定于平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
本技术涉及餐盒的
,特指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
技术介绍
现代人的环保意识逐渐高涨,为保护环境,多数国家已禁用大多一次性的餐具、塑料袋或包装,例如在欧洲及美国有限制商品包装的相关政策,而台湾则有针对部分大型商场制定的限制使用一次性吸管的政策,亦有不可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政策,为减少人类制造出的垃圾,更多人选择自行携带可以重复使用的餐具、提带或吸管,借此减少一次性餐具、塑料袋或包装的使用。越来越多人在外出进食时会自行携带餐具,不仅如前述能够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餐具能够自行清洁更能够确保自己所使用的餐具卫生无虞,而目前市面上的可重复使用的餐具的材质大致有塑料、玻璃及硅胶,一般塑料材质并无法耐热,故无法用于装填热食或热饮,另外有能够耐高热的塑料,虽然其标榜能够耐高热,然而多数人仍然对于塑料材质的耐热程度抱持有戒心,且塑料材质种类繁多,一般人对于塑料材质不够理解,亦有挑错塑料材质的风险,再者,玻璃材质的虽然没有塑料材质的耐热问题,其重量则是为多数使用者所诟病,玻璃材质所制成的餐具不仅重量极重,其容易在不慎摔落时破损,且价格也较贵,而硅胶材质制成的餐具并无前述的问题,硅胶不仅耐热、耐摔,其重量也极轻并便于携带,因此逐渐成为现代人携出餐具的首选。然而,一般人在携出餐盒时,通常会携带复数个以装填不同的食材,例如同时需要装填饭菜以及汤,即需要至少两个以上的餐盒,借此让不同的食材能够分开装填,但是使用者在携带复数个餐盒时,餐盒通常会占用较大的背包空间,导致使用者的不便,且将餐盒拿出使用时,餐盒放置于桌面上不仅不稳定容易滑移,且复数个餐盒同时放置于桌面上更显零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复数个硅胶餐盒放置于平面上不仅零散,且各个硅胶餐盒于平面上亦不够稳定的缺陷,进而让复数个硅胶餐盒能够稳定。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为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包含:一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一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二结合部;借此,所述第一底面或所述第二底面上设有一吸附槽供以吸附于平面,且所述第一结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结合部拆卸或结合。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盒体能够卡制或脱离所述第一空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底面或所述第二底面贴附于平面上,使所述第一底面或第二底面变形而形成平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为设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复数个凸肋,而所述第二结合部为设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复数个导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相对连接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第一端,而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其中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结合部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底面延伸,所述第二结合部则是反向所述第二底面开放,当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结合时,所述第一结合部的其中一端自所述第二结合部开放的开口导入,使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滑设结合。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附槽设置于所述第一盒体的所述第一底面。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盒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面,且所述第一盒体朝向并环绕所述第一空间的一第一内面,所述第一内面之间则具有一第一口径,而环绕所述第二空间的所述第二侧面则具有一第二口径,所述第一口径与所述第二口径相当。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为一燕尾型凸肋,而所述第二结合部则为一燕尾槽。借由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相互固定,该第一盒体的该吸附槽贴附于平面,由于该第一盒体是由硅胶材质制成,当该吸附槽内的气体被挤出时,该吸附槽内呈现负压状态,进而让该第一盒体紧密贴附于平面上,更佳的是,由于该第一盒体及该第二盒体放置于平面时,该第二盒体必须朝向该平面的方向滑移,才能够使该第二结合部与该第一结合部之间脱离,而该第一盒体借由该吸附槽固定于平面时,使该第二盒体被平面卡制而无法移动,进而让第二盒体无法脱离该第一盒体,进而增加了该第一盒体及该第二盒体之间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盒体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盒体及第二盒体的剖视图。符号说明第一盒体10第一底面11第二侧面12第一端121第一结合部13第一空间14吸附槽15第一内面16第一口径161第二盒体20第二底面21第二侧面22第二口径221第二结合部23吸附槽24第二空间25平面30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为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包含:一第一盒体10,具有一第一底面11,以及连接该第一底面11的一第一侧面12,该第一侧面12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盒体10具有一第一空间14。一第二盒体20,具有一第二底面21,以及连接该第二底面21的一第二侧面22,该第二侧面22上具有一第二结合部2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盒体20能够卡制或脱离该第一空间14。借此,该第一底面11或该第二底面21上设有一吸附槽15、24供以吸附于平面30,且该第一结合部13能够与该第二结合部23拆卸或结合。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5,该第一盒体10与该第二盒体20能够用硅胶材质制成,该吸附槽15、24自该第一底面11或该第二底面21凹设,借由将该第一底面11或该第二底面21贴附于平面30上,使该第一底面11或第二底面21变形而形成平面30,由于硅胶制成其具有弹性,进而让该吸附槽15、24内呈现负压状态,让该第一盒体10或该第二盒体20能够稳固地贴附于平面30而不会任意位移。其次,该第一结合部13为设于该第一侧面12的复数个凸肋,而该第二结合部23为设于该第二侧面22的复数个导槽,而该第一侧面12具有相对连接该第一底面11的一第一端121,而该第一结合部13的其中一端连接该第一端121,且该第一结合部13自该第一端121朝向该第一底面11延伸,该第二结合部23则是反向该第二底面21开放,当该第一结合部13与该第二结合部23结合时,该第一结合部13的其中一端自该第二结合部23开放的开口导入,使该第一结合部13与该第二结合部23滑设结合。再者,该吸附槽15、24能够设置于该第一底面11或该第二底面21其中一个,亦能够于该第一底面11以及该第二底面21分别设置有一个该吸附槽15、24,最佳的实施状态则是将该吸附槽15设置于该第一盒体10的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n一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二结合部;/n借此,所述第一底面或所述第二底面上设有一吸附槽供以吸附于平面,且所述第一结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结合部拆卸或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29 TW 1082098701.一种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底面的一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结合部;
一第二盒体,具有一第二底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底面的一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二结合部;
借此,所述第一底面或所述第二底面上设有一吸附槽供以吸附于平面,且所述第一结合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结合部拆卸或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具有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盒体能够卡制或脱离所述第一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底面或所述第二底面贴附于平面上,使所述第一底面或第二底面变形而形成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快拆结构的高稳定度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为设于所述第一侧面的复数个凸肋,而所述第二结合部为设于所述第二侧面的复数个导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韦纶,
申请(专利权)人:图萌思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