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4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包括拉头、旋转组件和拉片,拉片与旋转组件转动连接,使拉片能够相对于旋转组件实现翻转;旋转组件安装于拉头上,使拉片能够相对旋转组件翻转180°,从而使拉片相对拉头翻转180°;旋转组件与拉头转动连接,且旋转组件能够绕沿拉头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从而使旋转组件带动拉片相对于拉头旋转360°,无论拉头纵向或横向放置,拉片均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保持自然下垂状态。相较于现有拉链,拉片既能够相对于拉头翻转180°,又能够相对于拉头旋转360°,有效防止拉片受力不均问题,避免拉片出现卡顿,可靠性较高,美观性随之也有所提升。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拉链的美观性及可靠性均有所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链
本技术涉及服装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拉链。
技术介绍
拉链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鞋子等常用产品上,现有的拉链通常包括拉片和拉头,拉片拉动拉头沿链牙移动,使链牙实现开合。现有的拉头顶部通常固设有帽盖,帽盖通常呈圆弧状,而拉片的一端设有供帽盖穿过的过孔,从而使拉片沿帽盖相对于拉头翻转180°。当拉链沿身高方向延伸时,拉片能够顺利沿帽盖翻转;当拉链沿肩宽方向延伸时,例如上衣胸袋处缝制的拉链,拉片在重力作用下保持下垂状态,然而,拉片的端部极易与拉头或帽盖相抵,导致拉片难以自然下垂,影响美观性;进一步地,在拉片带动拉头移动的过程中,还可能导致拉片施加至拉头的作用力不均匀,极易出现卡顿现象,可靠性相对较低。因此,如何优化现有拉链的结构以提升其美观性和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在旋转组件的作用下,拉片既能够相对于拉头翻转180°,又能够相对于拉头旋转360°,自由度增大,防止拉片受力不均,美观性及可靠性均有所提升。其具体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包括:拉头;可转动地安装于拉头且绕沿拉头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的旋转组件;与旋转组件远离拉头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拉片。优选地,旋转组件包括转动连接的旋转柱和旋转帽,旋转柱和旋转帽中的一者设于拉头,另一者与拉片转动连接。优选地,旋转组件还包括设于旋转柱的自由端的止挡凸块和设于旋转帽的帽沿且与止挡凸块相卡接以阻止旋转帽与旋转柱脱离连接的止挡翻边。优选地,还包括穿过旋转柱或旋转帽且两端分别与拉片相连、用于支撑拉片翻转的翻转轴。优选地,旋转帽具有用于容纳止挡凸块的容纳槽,容纳槽的深度等于止挡凸块的厚度。优选地,止挡翻边的厚度小于旋转柱的高度。优选地,拉片靠近旋转组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拉头相抵的弹性抵接垫。优选地,拉片包括相对设置且能够相互聚拢或相互分离的第一弹性卡接臂和第二弹性卡接臂。相对于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提供的拉链包括拉头、旋转组件和拉片,其中,拉片与旋转组件转动连接,使拉片能够相对于旋转组件实现翻转,由于旋转组件安装于拉头上,使拉片能够相对旋转组件翻转180°,从而使拉片相对拉头翻转180°;进一步地,旋转组件与拉头转动连接,且旋转组件能够绕沿拉头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也即旋转组件能够绕拉头旋转360°,从而使旋转组件带动拉片相对于拉头旋转360°,无论拉头纵向或横向放置,拉片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自然下垂状态。由上述可知,相较于现有拉链而言,拉片不仅能相对于拉头翻转180°,而且拉片还能够相对于拉头旋转360°,使拉片的自由度增大,能够有效防止拉片受力不均问题,避免拉片出现卡顿,可靠性较高,美观性随之也有所提升。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拉链的美观性及可靠性均有所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图;图4为图1中旋转帽的背面结构图。附图标记如下:拉头1、旋转组件2、拉片3和翻转轴4;旋转柱21和旋转帽22;止挡凸块211;止挡翻边2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图;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图;图4为图1中旋转帽的背面结构图。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拉链,包括拉头1、旋转组件2和拉片3,其中,拉片3与旋转组件2远离拉头1的一端转动连接,使拉片3能够相对于旋转组件2实现翻转,由于旋转组件2安装于拉头1上,使拉片3能够相对旋转组件2翻转180°,从而使拉片3相对拉头1翻转180°,拉片3能够保持现有的翻转功能。此外,旋转组件2与拉头1转动连接,且旋转组件2能够绕沿拉头1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也即旋转组件2能够绕拉头1旋转360°,从而使旋转组件2带动拉片3相对于拉头1旋转360°,无论拉头1纵向或横向放置,拉片3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保持自然下垂状态。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拉片3可以是长条状,也可以是环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拉头1的结构具体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综上所述可知,拉片3不仅能相对于拉头1翻转180°,而且拉片3还能够相对于拉头1旋转360°,使拉片3的自由度增大,能够有效防止拉片3受力不均问题,避免拉片3出现卡顿,可靠性较高,美观性随之也有所提升。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拉链的美观性及可靠性均有所提升。旋转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的旋转柱21和旋转帽22,旋转柱21和旋转帽22中的一者设于拉头1,另一者与拉片3转动连接。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优选旋转柱21固设于拉头1的上板,旋转帽22与拉片3转动连接。具体地,旋转柱21呈圆柱状,与上板固连为一体。相应地,旋转帽22也呈圆柱状,但不限于此。为提升旋转柱21与旋转帽2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旋转组件2还包括止挡凸块211和止挡翻边221,其中,止挡凸块211设于旋转柱21的自由端,也即旋转柱21远离拉头1的一端,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止挡凸块211呈圆盘状,且止挡凸块211的外径大于旋转柱21的外径。止挡翻边221设旋转帽22的帽沿,且止挡翻边221与止挡凸块211相卡接,从而阻止旋转帽22与旋转柱21脱离连接,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可靠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旋转帽22具有用于容纳止挡凸块211的容纳槽,容纳槽呈圆柱状,止挡翻边221便设于容纳槽的槽沿上。安装时,通常先将止挡凸块211安装于容纳槽,再利用翻边设备翻转止挡翻边221,使止挡翻边221充分与止挡凸块211相卡接。为防止止挡翻边221在翻转过程中发生翘起或变形,止挡翻边221设有若干径向缺口,为止挡翻边221提供翻转空间,有利于提升美观性。当然,旋转柱21与旋转帽22的限定方式不限于此。本技术还包括穿过旋转柱21或旋转帽22且两端分别与拉片3相连的翻转轴4,以便翻转轴4支撑拉片3翻转360°。由上述可知,旋转帽22与拉片3转动连接,相应地,旋转帽22设有沿径向贯穿的径向安装孔,翻转轴4安装于径向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n拉头(1);/n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拉头(1)且绕沿所述拉头(1)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的旋转组件(2);/n与所述旋转组件(2)远离所述拉头(1)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拉片(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拉头(1);
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拉头(1)且绕沿所述拉头(1)的厚度方向穿过的轴线转动的旋转组件(2);
与所述旋转组件(2)远离所述拉头(1)的一端转动连接的拉片(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的旋转柱(21)和旋转帽(22),所述旋转柱(21)和所述旋转帽(22)中的一者设于所述拉头(1),另一者与所述拉片(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2)还包括设于所述旋转柱(21)的自由端的止挡凸块(211)和设于所述旋转帽(22)的帽沿且与所述止挡凸块(211)相卡接以阻止所述旋转帽(22)与所述旋转柱(21)脱离连接的止挡翻边(221)。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李安庆郑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