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14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包括主架板,所述主架板的上端设置有床板,所述床板的一侧设置有拉杆,所述床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撑杆与后支撑杆,所述前支撑杆位于后支撑杆的一侧,所述后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万向移动轮,所述主架板的前端设置有智能操控装置,所述主架板的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横杆,所述前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设有减震装置与智能操控装置,能够有效的减轻急救手术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震动力,并能便捷的对运送的地点、路线等数值进行精确控制,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
技术介绍
在日常急救的过程中,当急救车从外部将病人送人医院后,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将急救手术车推动进手术室,过程较为繁琐且比较废人力,现专利技术一种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能够将病人自动送人手术室中进行救治,医生还需要在手术中等待患者即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也给患者更舒适的运送过程。急救手术车需要在运送患者的过程减轻移动过程中车部产生的震动力,以便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一般的急救手术车在医护人员推送的过程中易产生整栋以及摇晃,从而影响患者的舒适度甚至安全性,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具备有效的减轻急救手术车在移动过程中的震动力和便捷的对运送的地点、路线等数值进行精确控制等优点,解决了急救手术车移动过程中震动较大且运送过程需要较多人力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有效的减轻急救手术车在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包括主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板(1)的上端设置有床板(2),所述床板(2)的一侧设置有拉杆(6),所述床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撑杆(7)与后支撑杆(4),所述前支撑杆(7)位于后支撑杆(4)的一侧,所述后支撑杆(4)的下端设置有万向移动轮(11),所述主架板(1)的前端设置有智能操控装置(5),所述主架板(1)的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横杆(10),所述前支撑杆(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控制柄(9)。/n

【技术特征摘要】
1.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包括主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板(1)的上端设置有床板(2),所述床板(2)的一侧设置有拉杆(6),所述床板(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前支撑杆(7)与后支撑杆(4),所述前支撑杆(7)位于后支撑杆(4)的一侧,所述后支撑杆(4)的下端设置有万向移动轮(11),所述主架板(1)的前端设置有智能操控装置(5),所述主架板(1)的下端设置有减震装置(3),所述减震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横杆(10),所述前支撑杆(7)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侧设置有升降控制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3)包括上承板(301)、下承板(302)、强力弹簧柱(303)和弹力柱(304),所述上承板(301)的下端与强力弹簧柱(303)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承板(301)的下端与弹力柱(30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柱(304)的下端与下承板(302)的上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诊室急救手术车智能接车送达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岗华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昱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