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94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预处理、中段加工、烘焙、筑茶成型等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荷叶原有营养成分与清香,同时实现了荷叶的发花效果,具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健胃增食等保健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荷叶是睡莲属植物莲的叶子,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以及清热养神、降压利尿、止血固精等功效。荷叶中的荷叶碱含有多种有效的化脂生物碱,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并且强劲排出体外,荷叶碱能强悍密布人体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堆积,可以改善油腻饮食习惯,其具有较强的油脂排斥功效从而让你对荤腥油腻的食物渐渐产生反感,所以荷叶具有优秀的减肥功效及卓越的降脂保健作用。茯茶属六大茶类中的黑茶中特色产品,是全发酵茶。因在伏天加工,故称茯茶,以其效用类似土茯苓,美称为茯茶。采用传统技术制作的荷叶茯茶具有较浓厚的青涩味,口感不好,同时其观感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1中具体包括:S11:采收新鲜的荷叶,荷叶挑选七月中旬色泽均匀且无病虫害的嫩叶,清洗沥干后得鲜叶原料;S12:将S11中的鲜叶原料萎凋6-8小时,并在萎凋后入冷库中,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12小时,使其改变颜色;S13:将S12中低温保存的原料出冷库继续萎调2-3.5小时,完成原料预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2中中段加工具体包括:S21: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揉捻,使其去除汁液,揉捻后放入冷库保存3小时;S22:对揉捻后的原料大火杀青25-35分钟,并用棉布包好,使其温度不外漏,使其产生酶促反应,酶促反应时间8小时;S23:将酶促好的荷叶放入发酵池加温,湿度控制在80-90度,时间控制在30-40小时,并使其发酵颜色变成黑褐色,驱走荷叶的味道,使荷叶的凉性消失。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3中具体包括:S31:将成型的荷叶发酵原叶进入烘焙室提香1小时,并将其放入成型模具中手工筑茶;S32:筑茶成型后进入发酵室发酵金花,发酵温度38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32中还包括向发花后的茶叶均匀喷洒浓度为1%的食盐水,放入灭菌器中高压蒸汽灭菌。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4中干燥温度控制在36-45℃,先低后高,干燥至含水率12-16%以内。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S4中的品感检测包括:对成品的色泽、风味、组织形态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处理、中段加工、烘焙、筑茶成型等工艺,最大程度保留了荷叶原有营养成分与清香,同时实现了荷叶的发花效果,具有调节免疫、清热解毒、健胃增食等保健功效,而且针对荷叶采用低温保存以及萎凋等工艺,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营养成分与清香,极大地提高了茶香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在本实施例中,S1中具体包括:S11:采收新鲜的荷叶,荷叶挑选七月中旬色泽均匀且无病虫害的嫩叶,清洗沥干后得鲜叶原料;S12:将S11中的鲜叶原料萎凋6小时,并在萎凋后入冷库中,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小时,使其改变颜色;S13:将S12中低温保存的原料出冷库继续萎调2小时,完成原料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S2中中段加工具体包括:S21: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揉捻,使其去除汁液,揉捻后放入冷库保存3小时;S22:对揉捻后的原料大火杀青25分钟,并用棉布包好,使其温度不外漏,使其产生酶促反应,酶促反应时间8小时;S23:将酶促好的荷叶放入发酵池加温,湿度控制在80度,时间控制在30小时,并使其发酵颜色变成黑褐色,驱走荷叶的味道,使荷叶的凉性消失。在本实施例中,S3中具体包括:S31:将成型的荷叶发酵原叶进入烘焙室提香1小时,并将其放入成型模具中手工筑茶;S32:筑茶成型后进入发酵室发酵金花,发酵温度38度。在本实施例中,S32中还包括向发花后的茶叶均匀喷洒浓度为1%的食盐水,放入灭菌器中高压蒸汽灭菌。在本实施例中,S4中干燥温度控制在36℃,先低后高,干燥至含水率12%以内。在本实施例中,S4中的品感检测包括:对成品的色泽、风味、组织形态进行检测。实施例2: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在本实施例中,S1中具体包括:S11:采收新鲜的荷叶,荷叶挑选七月中旬色泽均匀且无病虫害的嫩叶,清洗沥干后得鲜叶原料;S12:将S11中的鲜叶原料萎凋8小时,并在萎凋后入冷库中,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小时,使其改变颜色;S13:将S12中低温保存的原料出冷库继续萎调3小时,完成原料预处理。在本实施例中,S2中中段加工具体包括:S21: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揉捻,使其去除汁液,揉捻后放入冷库保存3小时;S22:对揉捻后的原料大火杀青30分钟,并用棉布包好,使其温度不外漏,使其产生酶促反应,酶促反应时间8小时;S23:将酶促好的荷叶放入发酵池加温,湿度控制在80度,时间控制在30小时,并使其发酵颜色变成黑褐色,驱走荷叶的味道,使荷叶的凉性消失。在本实施例中,S3中具体包括:S31:将成型的荷叶发酵原叶进入烘焙室提香1小时,并将其放入成型模具中手工筑茶;S32:筑茶成型后进入发酵室发酵金花,发酵温度38度。在本实施例中,S4中干燥温度控制在38℃,先低后高,干燥至含水率13%以内。实施例3: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在本实施例中,S1中具体包括:S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n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n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n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荷叶茯茶原料选取以及原料预处理;
S2:进行荷叶茯茶中段加工,中段加工包括揉捻、酶促、发酵,中段加工后得发酵原叶;
S3:将发酵原叶烘焙、筑茶成型,并在筑茶成型后再次发酵;
S4:发酵后干燥得成品,并进行品感检测,并在检测后包装出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具体包括:S11:采收新鲜的荷叶,荷叶挑选七月中旬色泽均匀且无病虫害的嫩叶,清洗沥干后得鲜叶原料;S12:将S11中的鲜叶原料萎凋6-8小时,并在萎凋后入冷库中,在低温环境下保存10-12小时,使其改变颜色;S13:将S12中低温保存的原料出冷库继续萎调2-3.5小时,完成原料预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荷叶茯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中段加工具体包括:S21:将预处理后的原料进行揉捻,使其去除汁液,揉捻后放入冷库保存3小时;S22:对揉捻后的原料大火杀青25-35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庆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千宝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