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931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除农田病虫害的组合物及其用途,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小麦田间杀虫杀菌的种子处理剂,它是由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为活性成分组成的三元种子处理混剂,该组合物中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三者间的重量比为0.1~15:0.1~15:1~30,为提高产品持效期噻虫嗪做成了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分合理,防效优于各个组份单独使用的活性,具有增效的作用,做到精确杀虫,延长药效,减少施药次数,降低防治成本,对农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的农药组合物,它是由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为活性成分组成的三元种子处理混剂,使用了新的技术和剂型,着力推进微囊悬浮-悬浮剂这一有高技术含量的效果显著的新型剂型,属于新兴农药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杀虫剂、杀菌剂等一系列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在种子处理领域各种杀虫剂、杀菌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使用,但缺乏新的创新和新的成果,专利技术一种安全又有效的种子处理剂迫在眉捷,针对大田作物小麦,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既能杀菌又能杀虫的新型组合药剂,并利用新技术提高其持效期。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光谱杀菌剂,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活性很高,能够控制担子菌纲、子囊菌纲、半知菌纲、卵菌纲等大多数病害,杀菌谱很广。其化学结构式为咯菌腈是由瑞士诺华公司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广谱、非内吸性吡唑类杀菌剂,它的化学结构式为:咯菌腈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的有关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原菌的死亡,用于小麦、大麦、玉米、油菜、水稻等作物的叶面处理,对谷物种子处理,防治种传和土传病菌,如链格孢属、壳二孢属、曲霉属、镰孢菌属等。噻虫嗪是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机时死亡。不仅但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它的结构式为:噻虫嗪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及结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当前大田作物小麦的种子自带病虫害与土壤传播的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小麦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研究一种新型的种子处理杀虫杀菌剂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当前的迫切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的农药组合物,它是由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为活性成分组成的三元种子处理混剂,使用了新的技术和剂型,着力推进微囊悬浮-悬浮剂这一有高技术含量的效果显著的新型剂型,属于新兴农药领域。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小麦种子处理方面做到既杀虫又杀菌,克服了当前很多种子处理剂只有单一作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组合物,其由活性组分、助剂、成膜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1)吡唑醚菌酯(2)咯菌腈(3)噻虫嗪三者间的重量比为0.1~15:0.1~15:1~30,进一步优化为0.1~5:0.1~5:1~20。所述的助剂为:乳化剂、增效剂、稳定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防冻剂、展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成膜剂为当前国内先进的高分子成膜剂666#所述的乳化剂为非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或复配制剂,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0#)、烷基酚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胺盐、脂肪伯胺盐、脂肪仲胺盐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磺酸钙、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钙、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k12)等。所述的增效剂包括甲基化或乙基化的植物油;所述的渗透剂包括氮酮、噻酮或有机硅。所述的溶剂为:甲苯、二甲苯、二甲亚砜、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丁酮、环己酮、吡咯烷酮、甲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腈、四氢呋喃、机油、植物油、油酸甲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载体为:水、膨润土、有机膨润土、硅藻土、高岭土、滑石、粘土、云母、沸石、叶腊石、白炭黑、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农药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的农药组合物可以采用本领域通用方法可加工成微囊悬浮剂、水悬浮剂或微囊悬浮-悬浮剂。水悬浮剂的配置:将固体原药与植物油、原油、乳化剂、安全剂、增效剂混合到一起,经过砂磨后即得其油悬浮剂。微囊悬浮剂的配置:将固体原药与溶剂、乳化剂、囊皮、助剂混合在一起,经过升温等反应,得到的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水悬浮剂的配置:将部分原药、助剂等配置成微囊悬浮剂,再将部分原药和助剂配置成水悬浮剂,再搅拌得到微囊悬浮-水悬浮剂。本专利技术还请求公开上述农药组合物或包含上述农药组合物的种子处理剂在小麦种子处理中的应用。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复配后,可以优势互补,既能杀虫又能杀菌,同时对小麦安全性好。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如下:1配方科学,协同增效:配方由三种不同作用机理,不同防治谱的活性成分复配而成,组分科学、配比合理、优势互补、增效显著、延缓抗性、使得该组合物的综合防效效果更佳。2杀虫防病,广谱高效:该种子处理剂对地下害虫如线虫、甲虫、金龟子有特效,对蚜虫、飞虱也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能够防治根腐病、青枯病等种传病害还有土传病害如纹枯病、基腐病、全蚀病等。3技术先进,持久保护:该种子处理的特殊剂型如微囊悬浮剂-悬浮剂,能够保证活性成分缓慢的释放,有序的发挥作用,延长持效期,同时产品使用了新型的高分子成膜技术,使得药物包衣后成膜快,不易脱落,在土壤中长时间留存在种子周围,形成保护圈,同时内吸传导,做到从上到下的保护。4该农药组合物成分对作物都很安全,不仅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出苗,还会促进小麦的生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有助于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实施例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9%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水悬浮剂成分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0.2咯菌腈0.2噻虫嗪8.6烷基萘磺酸盐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防冻剂3苯甲酸钠0.1黄原胶0.2去离子水余将去离子水、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虫嗪、烷基萘磺酸盐、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防冻剂、苯甲酸钠、黄原胶依次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通过砂磨机砂磨得到9%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水悬浮剂。最后加入成膜剂搅拌均匀。实施例2:1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水悬浮剂成分重量百分比(%)吡唑醚菌酯0.5咯菌腈0.5噻虫嗪14烷基萘磺酸盐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防冻剂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助剂、成膜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三者间的重量比为0.1~15 : 0.1~15 :1~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田种子处理农药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助剂、成膜剂、溶剂或载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三者间的重量比为0.1~15:0.1~15: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噻虫嗪的累积量为农药组合物总重量的1.2%-6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活性组分、助剂、溶剂或载体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活性组分1.2%-60%,助剂5%-20%;溶剂或载体1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乳化剂、增效剂、稳定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防冻剂、展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乳化剂为非离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或复配制剂,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0#)、烷基酚聚氧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脂肪酸环氧乙烷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和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胺盐、脂肪伯胺盐和脂肪仲胺盐一种或两种以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亭贺建东王云辉李庆新马丽娜王方玉李涛张祥菊郭珊珊刘振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绿邦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