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851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属于控制柜技术领域,该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包括主控柜、水冷散热装置、液压升降装置和锁止机构,所述主控柜由振镜主体、防尘阶梯孔、安装板、开口槽、箱体、隔离板、固定架、电机、扇叶、散热孔和水冷散热装置组成,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口槽,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侧,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螺栓拆卸安装有所述振镜主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隔离板,需要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调节高度使振镜控制箱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便于振镜本体更好的工作,并且,可根据物体高低的不同,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调节高度,便于振镜本体的使用更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控制柜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
技术介绍
目前,振镜已大范围应用于激光打标、激光切割、激光清洗中。振镜通过反射镜片的摆动,将激光在工作平面内实现高速精确定位,其用于激光振镜控制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是现有的振镜控制箱在使用时不便于安装,降低了人们的使用效率,浪费了作业时间,振镜控制箱在工作中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其内部的散热装置性能不佳,导致影响振镜控制箱的正常工作,并且振镜安装完毕后,振镜控制箱遇到不平整的地面不能调节倾斜的角度,不利于振镜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旨在解决现有的振镜控制箱不便于拆装、散热不佳和不能调节倾斜的角度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包括主控柜,所述主控柜由振镜主体、防尘阶梯孔、安装板、开口槽、箱体、隔离板、固定架、电机、扇叶、散热孔和水冷散热装置组成,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口槽,所述箱体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安装板,且位于所述开口槽的两侧,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螺栓拆卸安装有所述振镜主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箱体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其中,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所述水冷散热装置,所述箱体位于中部腔体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扇叶,所述箱体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散热孔,所述振镜主体的前侧开设有所述防尘阶梯孔;其中,所述水冷散热装置由散热水管、冷却器、安装架、第二水管、水泵、第一水管和水箱组成,所述箱体位于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底部一侧均安装有所述水箱,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安装有所述水泵,所述箱体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有所述冷却器,且所述冷却器位于所述水泵的上方,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通过所述第一水管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水管连通于所述冷却器,所述冷却器通过所述散热水管连通于所述水箱的顶部;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由液压缸体、阀体、阀瓣、第一弹簧、底座、油孔、上腔部、第二弹簧、活塞、活塞杆、凹槽、阀杆、阀门手柄、油道和下腔部组成,所述液压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液压缸体分隔成所述上腔部和所述下腔部,所述上腔部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活塞的顶部抵接,所述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活塞杆,所述液压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阀体,所述阀体的右端贯穿所述液压缸体的右侧并延伸至所述液压缸体的外部,所述阀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抵接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端抵接有所述阀瓣,所述阀瓣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阀杆,所述阀杆的表面开设有所述凹槽,所述阀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阀体内壁的右侧并延伸至所述阀体的外部,所述阀杆位于所述阀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阀门手柄,所述阀体与所述液压缸体的连接处开设有所述油孔,所述液压缸体的内壁开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阀体和所述下腔部的所述油道;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由转动手柄、限位杆、连接杆、7字型槽、限位齿、压力弹簧、限位齿槽和锁止块组成,所述限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手柄,所述限位杆贯穿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并延伸至所述连接杆底端的外部,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开设有所述7字型槽,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7字型槽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锁止块,所述7字型槽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齿,所述锁止块的顶端开设有所述限位齿槽,所述限位杆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所述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抵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压缸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螺栓拆卸安装于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贯穿所述阀体的顶部一侧并延伸至所述阀体的内部,且所述限位杆底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弹簧的底端抵接于所述阀体的顶部一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万向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万向轮为脚刹万向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水管与所述隔离板的一侧相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箱体顶部开设开口槽,开口槽的两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使用时,振镜本体可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板的两侧,其中,振镜本体通过开设的开口槽穿入箱体与箱体内部的元器件电性连接,在不使用时,松动螺栓拆卸下振镜本体即可,方便快捷,并且箱体的底部同样通过螺栓和支撑板拆卸安装有液压升降装置,便于在地面不平时通过每个角安装的液压升降装置调节高度即可。2.通过设置电机、扇叶和水冷散热装置,在振镜控制箱工作时,电机带动扇叶的旋转,向箱体内部吹散热量从散热孔排出,水泵通过第一水管抽出水箱中的水,通过第二水泵通往冷却器进行水冷却,以致流向散热水管对隔离板之间的元器件进行散热,将箱体的热量带走,热水流向水箱再次通过水泵抽取,冷却器进行冷却,如此,达到了水的冷热循环,综上,通过风冷和水冷两种不同散热方式的配合,使箱体内部的散热效果更好。3.通过设置锁止机构和液压升降装置,锁止机构便于液压升降装置关闭和开启,振镜本体安装后,遇到地面不平,四角呈不同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以,需要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调节高度使振镜控制箱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便于振镜本体更好的工作,并且,可根据物体高低的不同,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调节高度,便于振镜本体的使用更高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的俯视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锁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控柜、101-振镜主体、102-防尘阶梯孔、103-安装板、104-开口槽、105-箱体、106-隔离板、107-固定架、108-电机、109-扇叶、110-散热孔、2-水冷散热装置、201-散热水管、202-冷却器、203-安装架、204-第二水管、205-水泵、206-第一水管、207-水箱、3-液压升降装置、301-液压缸体、302-阀体、303-阀瓣、304-第一弹簧、305-底座、306-油孔、307-上腔部、308-第二弹簧、309-活塞、310-活塞杆、311-凹槽、312-阀杆、313-阀门手柄、314-油道、315-下腔部、4-万向轮、5-锁止机构、501-转动手柄、502-限位杆、503-连接杆、504-7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控柜(1),所述主控柜(1)由振镜主体(101)、防尘阶梯孔(102)、安装板(103)、开口槽(104)、箱体(105)、隔离板(106)、固定架(107)、电机(108)、扇叶(109)、散热孔(110)和水冷散热装置(2)组成,所述箱体(105)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口槽(104),所述箱体(105)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安装板(103),且位于所述开口槽(104)的两侧,所述安装板(103)的一侧通过螺栓拆卸安装有所述振镜主体(101),所述箱体(105)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隔离板(106),所述隔离板(106)将所述箱体(105)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其中,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所述水冷散热装置(2),所述箱体(105)位于中部腔体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固定架(107),两个所述固定架(107)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108),所述电机(108)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扇叶(109),所述箱体(105)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散热孔(110),所述振镜主体(101)的前侧开设有所述防尘阶梯孔(102);/n其中,所述水冷散热装置(2)由散热水管(201)、冷却器(202)、安装架(203)、第二水管(204)、水泵(205)、第一水管(206)和水箱(207)组成,所述箱体(105)位于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底部一侧均安装有所述水箱(207),所述箱体(105)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安装有所述水泵(205),所述箱体(105)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所述安装架(203)固定连接有所述冷却器(202),且所述冷却器(202)位于所述水泵(205)的上方,所述水泵(205)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207)通过所述第一水管(206)连通,所述水泵(205)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水管(204)连通于所述冷却器(202),所述冷却器(202)通过所述散热水管(201)连通于所述水箱(207)的顶部;/n液压升降装置(3),所述液压升降装置(3)由液压缸体(301)、阀体(302)、阀瓣(303)、第一弹簧(304)、底座(305)、油孔(306)、上腔部(307)、第二弹簧(308)、活塞(309)、活塞杆(310)、凹槽(311)、阀杆(312)、阀门手柄(313)、油道(314)和下腔部(315)组成,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活塞(309),所述活塞(309)将所述液压缸体(301)分隔成所述上腔部(307)和所述下腔部(315),所述上腔部(30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308),所述第二弹簧(308)的底端与所述活塞(309)的顶部抵接,所述活塞(3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活塞杆(310),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阀体(302),所述阀体(302)的右端贯穿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右侧并延伸至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外部,所述阀体(302)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底座(305),所述底座(305)的右侧抵接有所述第一弹簧(304),所述第一弹簧(304)的右端抵接有所述阀瓣(303),所述阀瓣(30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所述阀杆(312),所述阀杆(312)的表面开设有所述凹槽(311),所述阀杆(31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阀体(302)内壁的右侧并延伸至所述阀体(302)的外部,所述阀杆(312)位于所述阀体(302)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阀门手柄(313),所述阀体(302)与所述液压缸体(301)的连接处开设有所述油孔(306),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内壁开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阀体(302)和所述下腔部(315)的所述油道(314);/n锁止机构(5),所述锁止机构(5)由转动手柄(501)、限位杆(502)、连接杆(503)、7字型槽(504)、限位齿(505)、压力弹簧(506)、限位齿槽(507)和锁止块(508)组成,所述限位杆(5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转动手柄(501),所述限位杆(502)贯穿所述连接杆(503)的底端并延伸至所述连接杆(503)底端的外部,所述连接杆(503)的外表面开设有所述7字型槽(504),所述限位杆(502)位于所述7字型槽(504)的外表面设置有所述锁止块(508),所述7字型槽(504)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限位齿(505),所述锁止块(508)的顶端开设有所述限位齿槽(507),所述限位杆(502)一端的外表面套设有所述压力弹簧(506),所述压力弹簧(506)的顶端与所述连接杆(503)的底端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控制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柜(1),所述主控柜(1)由振镜主体(101)、防尘阶梯孔(102)、安装板(103)、开口槽(104)、箱体(105)、隔离板(106)、固定架(107)、电机(108)、扇叶(109)、散热孔(110)和水冷散热装置(2)组成,所述箱体(105)的顶部一侧开设有所述开口槽(104),所述箱体(105)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所述安装板(103),且位于所述开口槽(104)的两侧,所述安装板(103)的一侧通过螺栓拆卸安装有所述振镜主体(101),所述箱体(105)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隔离板(106),所述隔离板(106)将所述箱体(105)的内部分隔成三个腔体,其中,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所述水冷散热装置(2),所述箱体(105)位于中部腔体的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所述固定架(107),两个所述固定架(107)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108),所述电机(108)的输出端设置有所述扇叶(109),所述箱体(105)的底部开设有所述散热孔(110),所述振镜主体(101)的前侧开设有所述防尘阶梯孔(102);
其中,所述水冷散热装置(2)由散热水管(201)、冷却器(202)、安装架(203)、第二水管(204)、水泵(205)、第一水管(206)和水箱(207)组成,所述箱体(105)位于左侧和右侧腔体的底部一侧均安装有所述水箱(207),所述箱体(105)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安装有所述水泵(205),所述箱体(105)内壁的左侧和右侧均通过所述安装架(203)固定连接有所述冷却器(202),且所述冷却器(202)位于所述水泵(205)的上方,所述水泵(205)的进水口与所述水箱(207)通过所述第一水管(206)连通,所述水泵(205)的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水管(204)连通于所述冷却器(202),所述冷却器(202)通过所述散热水管(201)连通于所述水箱(207)的顶部;
液压升降装置(3),所述液压升降装置(3)由液压缸体(301)、阀体(302)、阀瓣(303)、第一弹簧(304)、底座(305)、油孔(306)、上腔部(307)、第二弹簧(308)、活塞(309)、活塞杆(310)、凹槽(311)、阀杆(312)、阀门手柄(313)、油道(314)和下腔部(315)组成,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活塞(309),所述活塞(309)将所述液压缸体(301)分隔成所述上腔部(307)和所述下腔部(315),所述上腔部(30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308),所述第二弹簧(308)的底端与所述活塞(309)的顶部抵接,所述活塞(30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活塞杆(310),所述液压缸体(301)的内部设置有所述阀体(302),所述阀体(302)的右端贯穿所述液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天恒凯程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