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84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外侧设置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透明防护罩的两侧延伸至壳体的两侧表面处,且透明防护罩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套;所述壳体的两侧表面各设置一个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套滑动连接。透明防护罩延伸到显示屏前方,能够有效的防止飞溅物或者碰撞导致显示屏破碎的情况发生,并且透明防护罩通过滑套与滑轨卡合连接,使得透明防护罩的安装拆卸都非常的快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
本技术属于显示屏
,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
技术介绍
通信设备是用于工控环境的有线通讯设备和无线通讯设备。有线通讯设备主要介绍解决工业现场的串口通讯,专业总线型的通讯,工业以太网的通讯以及各种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设备。无线通讯设备主要是无线AP,无线网桥,无线网卡,无线避雷器,天线等设备,有线通信是指通信设备传输间需要经过线缆连接,即利用架空线缆、同轴线缆、光纤、音频线缆等传输介质传输信息方式,常用的有线通信设备有:电脑、电视、电话、PCM、光端机、服务器等,无线通信是指不需要物理连接线的通信,即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征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卫星、无线电台、无线电视、无线局域网、移动电话、手机GPRS上网等,现在为了方便宣传的效果,经常在公共场通过放置显示仪器进行视频的播放,从而提高宣传效果,现在的公共通信显示播放设备一般都是板式结构,为了能够减小占地空间,现在的板式通信显示播放设备使用的过程中,行人有可能会不小心将显示屏幕撞破裂,另外现在的显示设备一般都是塑料外壳结构,在发生撞击后没有缓冲的作用,有可能发生断裂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以解决显示屏幕易碎、外壳结构没有缓冲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外侧设置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透明防护罩的两侧延伸至壳体的两侧表面处,且透明防护罩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套;所述壳体的两侧表面各设置一个滑轨,所述滑轨与滑套滑动连接。具体地,所述滑轨为向外凸起的竖条,其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套套接在滑轨上,并能够延滑轨上下滑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安装在底座上方的安装槽内;所述连接座两侧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端部通过复位弹簧套安装在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连接座为T型结构,上部与壳体一体成型,下部宽度相比壳体宽度窄3~5cm。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下端设置有检修口,且检修孔外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一侧与检修口一侧边缘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活动门的另一端与检修口的另一端通过锁具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增加了透明防护罩,透明防护罩延伸到显示屏前方,能够有效的防止飞溅物或者碰撞导致显示屏破碎的情况发生,并且透明防护罩通过滑套与滑轨卡合连接,使得透明防护罩的安装拆卸都非常的快捷方便。本技术中壳体底部设计了连接座,并且连接座与底座通过带有复位弹簧套的转轴连接,使得壳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竖直放置,当发生碰撞受到冲击力时,壳体能够围绕带有复位弹簧套的转轴转动,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传统的受到冲击力壳体容易发生破裂的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图1为通信设备显示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通信设备显示结构底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通信设备显示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通信设备显示结构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通信设备显示结构A处滑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底座;3、透明防护罩;4、显示屏;5、滑轨;6、复位弹簧套;7、安装槽;8、连接座;9、转轴;10、滑套。具体实施方式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5所示,本技术通信设备显示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4,显示屏4的外侧设置有透明防护罩3,为了保护显示屏4,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延伸至壳体1的两侧表面处,且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套10,壳体1的两侧表面与滑套10连接处各设置一个滑轨5,滑轨5与滑套10滑动连接,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座8,连接座8的外侧设置有底座2,为了保持平衡,底座2的顶部表面与连接座8连接处设置有安装槽7,为了方便连接,连接座8延伸至安装槽7内,且连接座8与安装槽7的连接处设置有转轴9,连接座8与安装槽7通过转轴9转动连接,为了方便壳体转动,缓冲下冲击力,转轴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复位弹簧套6,复位弹簧套6的一端与转轴9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套6的另一端与安装槽7内侧表面固定连接,为了保证壳体1能够转动后恢复原位。滑轨5为向外凸起的竖条,其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套10套接在滑轨5上,并能够延滑轨5上下滑动。底座2的顶部四周各设置有一个固定孔,连接座8的形状为T型结构,且连接座8上部与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以保证足够的刚性,连接座8下部宽度比壳体1同方向的宽度小4cm,从而安装在安装槽7内,能够转动。壳体1的前表面下端设置有检修口,且检修孔外侧设置有活动门,活动门一侧与检修口一侧边缘通过铰链连接,活动门的另一端与检修口的另一端通过锁具固定连接,为了方便检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安装时,可将透明防护罩3两端的滑套10从壳体1的顶部与两个滑轨5分别对齐,然后向下移动透明防护罩3,使得滑轨5套进滑套10内,直到滑套10运动滑轨5的底端位置被阻隔即可,透明防护罩3延伸在显示屏4的前方能够有效的防止飞溅物直接砸到显示屏4上。当行人不小心碰撞到壳体1时,壳体1受力围绕转轴9转动,转轴9转动带动复位弹簧套6扭曲变形,当壳体1不受外力作用后,在复位弹簧套6的作用将壳体1围绕转轴9反向转动,使得壳体1恢复至初始位置即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外侧设置有透明防护罩(3),所述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延伸至壳体(1)的两侧表面处,且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套(10);所述壳体(1)的两侧表面各设置一个滑轨(5),所述滑轨(5)与滑套(10)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4),所述显示屏(4)的外侧设置有透明防护罩(3),所述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延伸至壳体(1)的两侧表面处,且透明防护罩(3)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滑套(10);所述壳体(1)的两侧表面各设置一个滑轨(5),所述滑轨(5)与滑套(10)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5)为向外凸起的竖条,其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套(10)套接在滑轨(5)上,并能够延滑轨(5)上下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信设备的显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连接座(8),所述连接座(8)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健谢俊涛赵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