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717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一个充电管理芯片、一个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一个电感器、两个监视电感器电流的检测电阻、输入滤波电容、输出滤波电容、及充电管理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充电管理芯片采用型号为LTC4020的芯片,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采用四个高效开关管组成,该电路装入便携式电源适配器中,通过电源电缆连接便携式塔康设备和锂电池。有益效果是,输入电压范围宽,浮动电压准确度高,充电电流准确度高,对严重放电电池可实现即时接通,接线方便,工作稳定,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塔康设备电源适配器,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传统地面导航设备中,常用铅酸蓄电池供电,铅酸蓄电池充电形式简单,但体积大,重量大,不易携带,不适用于便携式设备。因此便携式设备只能采用体积小,重量轻的锂电池供电,也就需要便携式的具有为锂电池充电功能的电源适配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该充电电路具备输入电压范围宽,浮动电压准确度高,充电电流准确度高,对严重放电电池可实现即时接通等特点。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一个充电管理芯片N1、一个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一个电感器L1、两个监视电感器电流的检测电阻R2和R3、输入滤波电容C1-C9、输出滤波电容C12-C21、及充电管理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充电管理芯片N1采用型号为LTC4020的芯片,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采用四个高效开关管V2-V5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连接为,C1-C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一个充电管理芯片N1、一个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一个电感器L1、两个监视电感器电流的检测电阻R2和R3、输入滤波电容C1-C9、输出滤波电容C12-C21、及充电管理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充电管理芯片N1采用型号为LTC4020 的芯片,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采用四个高效开关管V2-V5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连接为,C1-C9分别并联在输入端和功率地两端;C12-C21分别并联在输出端和功率地两端,N1的1脚接R7一端,R7另一端接V2的栅极、31脚接R6一端,R6另一端接V5的栅极,V2的漏极与V5的源极相连,然后连接到L1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充电管理芯片的锂电池充电电路,包括一个充电管理芯片N1、一个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一个电感器L1、两个监视电感器电流的检测电阻R2和R3、输入滤波电容C1-C9、输出滤波电容C12-C21、及充电管理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充电管理芯片N1采用型号为LTC4020的芯片,同步降压-升压DC/DC转换器采用四个高效开关管V2-V5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连接为,C1-C9分别并联在输入端和功率地两端;C12-C21分别并联在输出端和功率地两端,N1的1脚接R7一端,R7另一端接V2的栅极、31脚接R6一端,R6另一端接V5的栅极,V2的漏极与V5的源极相连,然后连接到L1的一端,同时连接到N1的38脚,N1的35脚接R5一端,R5另一端接V3的栅极;N1的33脚接R4一端,R4另一端接V4的栅极;V3的漏极与V4的源极相连,然后连接到L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到N1的32脚,L1的另一端还接V1的阳极,V1的阴极接V3的源极接输出端,V4的漏极接功率地,N1的36脚接R1一端,R1另一端接输入端,C10并接到N1的36脚和功率地两端,N1的34脚接C22的一端,C22的另一端接N1的35脚和功率地,N1的34脚接V6的阳极,V6的阴极接N1的30脚,C23和V8均并联在N1的30脚和32脚两端,V8的阳极接N1的32脚,阴极接N1的30脚,N1的28脚接C24一端,C24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8脚接R9一端,R9另一端接C27一端,C27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7脚接C26一端,C26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7脚接R11一端,R11另一端接C28一端,C28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4脚接电容C31一端,C31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5脚接电容C30一端,C30另一端接信号地,N1的26脚接R14一端,N1的19脚接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长彬申鹏徐敬舟高文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七六四通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