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64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包括外壳以及端子组件,所述外壳滑移设置有罩设于所述端子组件外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两侧边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罩内壁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两端为闭合设置,所述防护罩内壁与所述外壳于所述滑槽处的外壁贴合;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端子组件的防护效果,提升端子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
技术介绍
Type-C式接口相比于传统接口来说,具有视频信号传递,高速信号传输,供电功率高,无正反接差别等诸多优势,已经逐渐代替传统接口而应用于各大电子产品平台。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204802830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防水Type-C连接器母座,包括:与外部进行电信号连接的端子组件,固定于端子组件上的内壳,包覆内壳和端子组件的外壳,以及固定在内壳上的外防水件和内防水件;所述内壳前端设有外固定处,所述外防水件安装在所述外固定处;所述内壳末端设有内固定处,所述内防水件固定在内固定处,所述内防水件与所述端子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内防水件封塞所述内壳与所述端子组件连接处的缝隙。端子组件在未使用时仍然暴露在外,当使用人员误操作,对裸露在外面的端子组件施加冲击作用力,端子组件极易受到损伤甚至断裂,影响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具有实现防护端子组件的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包括外壳以及端子组件,所述外壳滑移设置有罩设于所述端子组件外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外壳两侧边均设置有滑槽,所述防护罩内壁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两端为闭合设置,所述防护罩内壁与所述外壳于所述滑槽处的外壁贴合;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端子组件进行连接时,驱动防护罩朝向外壳方向运动,滑块在滑槽内运动,防护罩从端子组件滑离,此时,端子组件完全暴露,保障端子组件的正常使用效果,在卡接组件的作用下,防护罩与外壳之间卡接固定;当防护罩罩设于端子组件外时,防护罩用于防止端子组件受到碰撞,进而实现防护端子组件的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外壳固定设置的弹片、与所述弹片固定设置的凸柱以及两个位于所述防护罩内壁的凹槽,所述凸柱插接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柱沿着水平设置,所述凹槽朝向所述外壳方向为开口设置,所述弹片沿着朝向远离所述端子组件方向发生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防护罩朝向弹片方向运动,弹片受到朝向外壳方向发生变形,凸柱端部与防护罩内壁抵接,凸柱顶端设置为球形状,减少凸柱与防护罩内壁的接触面积,便于凸柱插接于凹槽内,实现防护罩与外壳之间卡接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柱端面尺寸小于所述凹槽开口处的尺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运动的路线为弧线,确保凸柱插接于凹槽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柱顶端设置为球形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凸柱与防护罩内壁的接触面积,便于凸柱插接于凹槽内,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柱插接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防护罩完全滑离于所述端子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确保端子组件的正常工作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远离于所述端子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片,所述凸柱插接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挤压片位于所述防护罩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给挤压片施加一个朝向外壳摆动的作用力,弹片发生形变,凸柱从凹槽内滑离,防护罩与外壳之间的卡接解除,驱动防护罩朝向端子组件运动,实现防护罩对端子组件的防护效果。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罩上侧面设置有观测口,所述防护罩于所述观测口位置固定设置有透明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防护罩运动时,使用人员通过透明板进行观测,便于实现防护罩完全滑离端子组件的端部,保障端子组件连接工作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壳;2、端子组件;3、防护罩;4、滑槽;5、滑块;6、弹片;7、凸柱;8、凹槽;9、挤压片;10、透明板;11、观测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包括外壳1以及端子组件2,端子组件2用于实现连接电器的端部位于外壳1外,为了实现对端子组件2的防护效果,外壳1滑移设置有防护罩3,防护罩3罩设于端子组件2外,防护罩3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确保端子组件2的正常工作效果。参照图1和图3,外壳1两侧边均设置有滑槽4,防护罩3内壁固定连接有滑块5,滑块5滑动连接于滑槽4内,滑槽4的两端为闭合设置,防护罩3内壁与外壳1于滑槽4处的外壁贴合;当需要对端子组件2进行连接时,驱动防护罩3朝向外壳1方向运动,滑块5在滑槽4内运动,防护罩3从端子组件2滑离,此时,端子组件2完全暴露,保障端子组件2的正常使用效果;当防护罩3罩设于端子组件2外时,防护罩3用于防止端子组件2受到碰撞,进而实现防护端子组件2的效果。参照图1和图3,为了便于观测防护罩3运动的位置,防护罩3上侧面开设有观测口11,防护罩3于观测口11位置固定连接有透明板10,透明板10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璃,当驱动防护罩3运动时,使用人员通过透明板10进行观测,便于实现防护罩3完全滑离端子组件2的端部,保障端子组件2连接工作的正常进行。参照图1和图3,为了实现防护罩3与外壳1之间的固定效果,防护罩3与外壳1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组件,卡接组件包括两个与外壳1固定连接的弹片6、与弹片6固定连接的凸柱7以及两个位于防护罩3内壁的凹槽8,凸柱7插接于凹槽8内,凸柱7沿着水平设置,凹槽8朝向外壳1方向为开口设置,弹片6为现有技术中具有弹性形变金属片,弹片6沿着朝向远离端子组件2方向发生倾斜。参照图1和图3,驱动防护罩3朝向弹片6方向运动,弹片6受到朝向外壳1方向发生变形,凸柱7端部与防护罩3内壁抵接,凸柱7顶端设置为球形状,减少凸柱7与防护罩3内壁的接触面积,便于凸柱7插接于凹槽8内,当凸柱7运动至凹槽8位置时,在弹片6恢复原形的弹力作用下,弹片6带动凸柱7朝向凹槽8内运动,凸柱7端面尺寸小于凹槽8开口处的尺寸,凸柱7运动的路线为弧线,确保凸柱7插接于凹槽8内,当凸柱7插接于凹槽8内时,防护罩3沿着外壳1的运动被限制,防护罩3与外壳1卡接,实现防护罩3的卡接效果,此时,防护罩3完全滑离端子组件2,防止防护罩3对端子组件2的影响。参照图1和图3,当端子组件2工作完成后,为了便于驱动防护罩3朝向端子组件2方向运动,弹片6远离于端子组件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挤压片9,凸柱7插接于凹槽8内时挤压片9位于防护罩3外;给挤压片9施加一个朝向外壳1摆动的作用力,弹片6发生形变,凸柱7从凹槽8内滑离,防护罩3与外壳1之间的卡接解除,驱动防护罩3朝向端子组件2运动,实现防护罩3对端子组件2的防护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包括外壳(1)以及端子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滑移设置有罩设于所述端子组件(2)外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外壳(1)两侧边均设置有滑槽(4),所述防护罩(3)内壁固定设置有滑块(5),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4)内,所述滑槽(4)两端为闭合设置,所述防护罩(3)内壁与所述外壳(1)于所述滑槽(4)处的外壁贴合;所述防护罩(3)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包括外壳(1)以及端子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滑移设置有罩设于所述端子组件(2)外的防护罩(3),所述防护罩(3)的两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外壳(1)两侧边均设置有滑槽(4),所述防护罩(3)内壁固定设置有滑块(5),所述滑块(5)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4)内,所述滑槽(4)两端为闭合设置,所述防护罩(3)内壁与所述外壳(1)于所述滑槽(4)处的外壁贴合;所述防护罩(3)与所述外壳(1)之间设置有实现卡接固定的卡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有防护组件的TYPE-C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与所述外壳(1)固定设置的弹片(6)、与所述弹片(6)固定设置的凸柱(7)以及两个位于所述防护罩(3)内壁的凹槽(8),所述凸柱(7)插接于所述凹槽(8)内,所述凸柱(7)沿着水平设置,所述凹槽(8)朝向所述外壳(1)方向为开口设置,所述弹片(6)沿着朝向远离所述端子组件(2)方向发生倾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泓森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