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629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包括第一配件以及第二配件组成的插接铜排,所述第一配件包括两块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铜排接触片,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铜排接触片均匀并排设置,上下第一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一块铜板冲制而成,接触点有两端接触,增加导电性能、降低使用时的温升、降低了成产生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
技术介绍
目前接插铜排主要用于新能源连接器、高压连接器、通迅、医疗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插接铜排,其只有接触点A,弹力是F点的透钢弹力,其具有如下缺陷:导电性能低、使用寿命低、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由一块铜板冲制而成,接触点有两端接触,增加导电性能、降低使用时的温升、降低了成产生本。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包括第一配件以及第二配件组成的插接铜排,所述第一配件包括两块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铜排接触片,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铜排接触片均匀并排设置,上下第一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第二配件包括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均设置一延伸部,延伸部折弯后通过扣接连接,第二连接板上均匀排布有一块以上的第二铜排接触片,第二铜排接触片一侧折弯,折弯后伸入于上下第二连接板的内部,上下两块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相邻侧的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均形成一个间隙腔;第一配件整体自第二配件一侧开口装入于第二配件中,第一配件上的第一铜排接触片伸入于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的间隙腔内,第一、第二连接板互相叠加装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当第一配件装入于第二配件中时,第一、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铆钉铆压两块板或者焊接来结合两块板。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铜排接触片的外侧开口端均倒R角,上下铜排接触片之间均呈倾斜状,其整体均呈“八”字形。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上端的第二连接板一侧的延伸部上设置有装配凸部或装配凹部,下端的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延伸部上设置有装配凹部或装配凸部,上下延伸部之间通过装配凹部与装配凸部装配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接点是现有结构的两倍,同样的电压,本技术只需要现有结构的尺寸的一半就能达到同样的电压,节约了一半的空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铜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配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配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配件的内部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整体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整体半剖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包括第一配件100以及第二配件200组成的插接铜排;如图2所示,第一配件100包括两块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板1,第一连接板1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铜排接触片2,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铜排接触片2均匀并排设置,上下第一铜排接触片2之间互相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配件200包括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21,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21的侧面均设置一延伸部24,延伸部24折弯后通过扣接连接,第二连接板21上均匀排布有一块以上的第二铜排接触片22,第二铜排接触片22一侧折弯23,角度为90度,折弯后伸入于上下第二连接板21的内部,上下两块第二铜排接触片22之间互相接触,相邻侧的第二铜排接触片22之间均形成一个间隙腔;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配件100整体自第二配件一侧开口装入于第二配件200中,第一配件100上的第一铜排接触片2伸入于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的间隙腔内,第一、第二连接板互相叠加装配。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第一配件100装入于第二配件200中时,第一、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铆钉铆压两块板或者焊接来结合两块板。其中,第一、第二铜排接触片的外侧开口端均倒R角3,上下铜排接触片之间均呈倾斜状,其整体均呈“八”字形。如图3所示,上端的第二连接板21一侧的延伸部24上设置有装配凸部25,下端的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延伸部上设置有装配凹部26,上下延伸部之间通过装配凹部与装配凸部装配固定。如图6所示,当插板插入铜排接触片时,产生导通作用,插入力小,接触电阻低、导通面积大,使用寿命高。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表述插板插入后的各个受力情况,故在附图8中对各个受力点进行了英文字母的标注,英文字母指代受力点,图中共用三种类型的字母:B、C、E,下面对标注好字母的附图8进行受力原理分析。当插A板向前插入,首先有E点受力,产生向两边压缩的作用力,再由B点接触到C点,由于接触点有两端接触,能够增加导电性能、降低使用时的温升、降低了成产生本。本技术的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件以及第二配件组成的插接铜排,所述第一配件包括两块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铜排接触片,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铜排接触片均匀并排设置,上下第一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n第二配件包括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均设置一延伸部,延伸部折弯后通过扣接连接,第二连接板上均匀排布有一块以上的第二铜排接触片,第二铜排接触片一侧折弯,折弯后伸入于上下第二连接板的内部,上下两块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相邻侧的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均形成一个间隙腔;/n第一配件整体自第二配件一侧开口装入于第二配件中,第一配件上的第一铜排接触片伸入于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的间隙腔内,第一、第二连接板互相叠加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震动、大电流高压接插铜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件以及第二配件组成的插接铜排,所述第一配件包括两块呈上下分布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一铜排接触片,同一水平面内的第一铜排接触片均匀并排设置,上下第一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
第二配件包括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上下两块第二连接板的侧面均设置一延伸部,延伸部折弯后通过扣接连接,第二连接板上均匀排布有一块以上的第二铜排接触片,第二铜排接触片一侧折弯,折弯后伸入于上下第二连接板的内部,上下两块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互相接触,相邻侧的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均形成一个间隙腔;
第一配件整体自第二配件一侧开口装入于第二配件中,第一配件上的第一铜排接触片伸入于第二铜排接触片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刚顺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巴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