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鼓背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35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鼓背架,包括靠背支架、环形软垫、连接钩环、横梁、软垫片、拉伸梁、连接柱、调节通孔、定位外柱、紧固螺栓、支撑软柱、环腰护板、固定块、凹孔、支撑直角柱、支撑块、橡胶弧形块、限位块和固定橡胶块。固定橡胶块多个为一组固定在拉伸梁的内壁上,使得横梁与拉伸梁二者呈可拉伸式连接,定位外柱呈中空方柱状,且其设置在连接柱的外侧,紧固螺栓穿过定位外柱的外壁与连接柱柱身上的调节通孔,支撑软柱内侧为软性材料,且固定在定位外柱的底端两侧,支撑直角柱设置在固定块的外侧,且与凹孔呈可拉伸式连接,橡胶弧形块上半部分为软橡胶材质,其设置在支撑块的上表面,能稳定将大鼓固定在支撑块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鼓背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架子,具体为一种大鼓背架,属于支撑器具领域。
技术介绍
大鼓,拼音dàgǔ。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管弦乐队中最大的鼓,直径近1米。由蒙上皮的木制框架构成。演奏时通常竖着放置,虽然可能有一面或两面鼓膜,但实际上只使用一面。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尽管现代大鼓在交响乐队已广泛使用,但最初它只是和其他土耳其军乐队的打击乐器一起在18世纪晚期进入欧洲,19世纪中叶以前一般只用于模仿军乐队的音响效果。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鼓背架多种多样,然而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现有的大鼓背架大多无法调节部件长度,在实际使用中,无法适应更多不同身高体型的人使用,其二、现有的大鼓背架大多单个支撑点,在背上会造成单点压力过大,造成人的负担,其三、现有的大鼓背架与大鼓的连接部分大多为支撑型连接,在人行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鼓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支架(1)、环形软垫(2)、连接钩环(3)、横梁(4)、软垫片(5)、拉伸梁(6)、连接柱(7)、调节通孔(8)、定位外柱(9)、紧固螺栓(10)、支撑软柱(11)、环腰护板(12)、固定块(13)、凹孔(14)、支撑直角柱(15)、支撑块(16)、橡胶弧形块(17)、限位块(18)和固定橡胶块(19);所述靠背支架(1)、横梁(4)、拉伸梁(6)、连接柱(7)、定位外柱(9)、环腰护板(12)和固定块(13)组成了该背架的主体结构,所述靠背支架(1)固定在横梁(4)上方,所述拉伸梁(6)设置在横梁(4)的外侧,所述连接柱(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拉伸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鼓背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支架(1)、环形软垫(2)、连接钩环(3)、横梁(4)、软垫片(5)、拉伸梁(6)、连接柱(7)、调节通孔(8)、定位外柱(9)、紧固螺栓(10)、支撑软柱(11)、环腰护板(12)、固定块(13)、凹孔(14)、支撑直角柱(15)、支撑块(16)、橡胶弧形块(17)、限位块(18)和固定橡胶块(19);所述靠背支架(1)、横梁(4)、拉伸梁(6)、连接柱(7)、定位外柱(9)、环腰护板(12)和固定块(13)组成了该背架的主体结构,所述靠背支架(1)固定在横梁(4)上方,所述拉伸梁(6)设置在横梁(4)的外侧,所述连接柱(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拉伸梁(6)的下方,所述定位外柱(9)设置在连接柱(7)的外侧,所述环腰护板(12)固定在连接柱(7)的内侧面上,所述固定块(13)固定在连接柱(7)的底端,且位于环腰护板(12)的外壁上,所述环形软垫(2)固定在靠背支架(1)的内侧,所述连接钩环(3)固定在靠背支架(1)的竖直架身部分外侧面,所述软垫片(5)固定在拉伸梁(6)的内侧,其两端固定在靠背支架(1)的竖直架身内侧,所述调节通孔(8)设置在连接柱(7)的柱身上,所述紧固螺栓(10)位于定位外柱(9)的外壁处,所述支撑软柱(11)固定在定位外柱(9)的底端内侧,所述凹孔(14)设置在固定块(13)的外侧面,所述支撑直角柱(15)一端设置在凹孔(1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敏窦一涵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