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36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提高透镜驱动装置中的透镜保持部件与线圈之间的粘接性。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能够保持透镜体的透镜保持部件(2)、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线圈(3)、与线圈(3)对置的磁铁(5)、以及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JD)移动的板簧(6)。在透镜保持部件(2),在与线圈(3)对置的外周面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朝从线圈(3)离开的方向凹陷的2个一组的第四凹部(RP4),借助配置于2个一组的第四凹部(RP4)的粘接剂(AD2),线圈(3)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本技术涉及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包含透镜保持架(透镜保持部件)和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的线圈的透镜驱动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装置中,线圈借助粘接剂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具体地说,线圈呈八边形筒状,包含4个长边部和4个短边部。进而,粘接剂填充在4个短边部各自的内周面的中央部分与透镜保持部件中的4个粘接面各自之间。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7999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4个粘接面分别被限定在比较小的范围。因此,存在透镜保持部件与线圈之间的粘接变得不充分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在透镜驱动装置中,期望提高透镜保持部件与线圈之间的粘接性。本技术的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线圈,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支承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与上述线圈对置的外周面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朝从上述线圈离开的方向凹陷的2个凹部,借助配置于2个上述凹部的粘接剂,上述线圈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方案2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2个上述凹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对上述线圈进行支承的凸部。方案3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外周面由多个支承面构成,上述凹部在多个上述支承面中的至少1个分别各形成有2个。方案4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凸部具有:支承面,位于中央部;以及壁面,位于上述支承面的两侧,且形成为随着在上述线圈的延伸方向上距上述支承面的距离变大而从上述线圈的内周面离开。方案5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3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凸部具有:支承面,位于中央部;以及壁面,位于上述支承面的两侧,且形成为随着在上述线圈的延伸方向上距上述支承面的距离变大而从上述线圈的内周面离开。方案6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外周面由多个支承面构成,上述凹部在多个上述支承面中的至少1个分别各形成有2个。方案7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6中的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配置于2个上述凹部的粘接剂相连。方案8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6中的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包含:筒状部,形成为沿着光轴方向贯通;以及凸缘部,形成在上述筒状部的端部,上述凹部的下端由上述凸缘部隔开。方案9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7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包含:筒状部,形成为沿着光轴方向贯通;以及凸缘部,形成在上述筒状部的端部,上述凹部的下端由上述凸缘部隔开。本技术的方案10的相机模块,具有:方案1~9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上述透镜体;以及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体对置。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提高了透镜保持部件与线圈之间的粘接性的透镜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以及主视图。图3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图4是罩部件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以及主视图。图5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6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7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9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1是上侧板簧以及下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2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基体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4是间隔部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5是间隔部件的底面侧的立体图。图16是磁轭、间隔部件、上侧板簧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图17是磁轭、间隔部件、上侧板簧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图18是安装于间隔部件的上侧板簧的角部部分的放大图。图19是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支承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0是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间隔部件;2:透镜保持部件;2t:突出设置部;3:线圈;3E:长边部;3N:短边部;4:磁轭;4A:侧板部;4B:顶板部;4s:收纳部;5:磁铁;6:板簧;7、7A、7B:端子;10:边部分;11:角部部分;12:筒状部;12d:基座部;12dh:凹陷;12j:线圈支承部;13:卷绕部;13t:上表面;16:上侧板簧;16b:角部部分;16e:外侧部分;16g:弹性臂部;16i:内侧部分;16r:栈部;18:基体部件;18k:开口;18t:突出设置部;26、26A、26B:下侧板簧;26c:内侧接合部分;26d:外侧接合部分;26e:外侧部分;26g:弹性臂部;26h:连接板部;26i:内侧部分;26k:切缺部;26p:第一连结部;26q:第二连结部;26t:贯通部;26x:壁端面;33、33A、33B:延伸部;33c:连接部;33k:插通部;33m:卷绕部;52:凸缘部;52k:切缺部;57:连接部件;60:载置部;61:凹部;62:支承突部;63:突出设置部;64:抵接部;65:突出部;72、72A、72B:保持部;82:突出堤部;82s:收容部;82u:内侧壁部;82v:外侧壁部;82w:侧壁部;82z:敞开部;101:透镜驱动装置;AD1、AD2:粘接剂;C1:切口;CA:导电性粘接剂;ES:长壁部;H1、H2:贯通孔;JD:光轴方向;LD:凸部;MK:驱动机构;NS:短壁部;RG:固定侧部件;RP: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101进行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分解立体图。图2的(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图2的(B)是从Y2侧观察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图3的(A)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俯视图,图3的(B)是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仰视图。图4的(A)是将作为罩部件的磁轭4省略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上方立体图,与图2的(A)对应。图4的(B)是将磁轭4省略后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101的主视图,与图2的(B)对应。透镜驱动装置101如图1所示包含:透镜保持部件2,能够保持透镜体(未图示);驱动机构MK,使透镜保持部件2沿着透镜体的光轴方向JD(Z轴方向)移动;板簧6,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JD移动;固定侧部件RG,供板簧6固定;以及端子7,实现与外部的电连接。透镜体例如是具备至少1枚透镜的筒状的透镜筒,且构成为其中心轴线沿着光轴方向JD。光轴方向JD包含透镜体的光轴的方向以及与光轴平行的方向。驱动机构MK如图1所示包含:线圈3,卷绕成八边形环状;磁轭4,兼作为矩形箱状的外侧壳体;以及4个磁铁,与线圈3的四边对置配置。磁铁5包含第一磁铁5A~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n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n线圈,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n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n支承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n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与上述线圈对置的外周面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朝从上述线圈离开的方向凹陷的2个凹部,借助配置于2个上述凹部的粘接剂,上述线圈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JP 2018-174939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透镜保持部件,能够保持透镜体;
线圈,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
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
支承部件,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
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与上述线圈对置的外周面以彼此分离的方式形成有朝从上述线圈离开的方向凹陷的2个凹部,借助配置于2个上述凹部的粘接剂,上述线圈被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透镜保持部件,在2个上述凹部之间设置有能够对上述线圈进行支承的凸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周面由多个支承面构成,
上述凹部在多个上述支承面中的至少1个分别各形成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部具有:支承面,位于中央部;以及壁面,位于上述支承面的两侧,且形成为随着在上述线圈的延伸方向上距上述支承面的距离变大而从上述线圈的内周面离开。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俊行长田宽志稻垣康大友胜彦猿馆彰良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