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364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构成为能够抑制或者防止在组装时板簧塑性变形。透镜驱动装置(101)具备:透镜保持部件(2)、被保持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线圈(3)、与线圈(3)对置的磁铁(5)、将透镜保持部件(2)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JD)移动的上侧板簧(16)。上侧板簧(16)具有:固定于间隔部件(1)的外侧部分(16e)、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2)的内侧部分(16i)、设置在外侧部分(16e)与内侧部分(16i)之间的弹性臂部(16g)。上侧板簧(16)配置在间隔部件(1)与顶板部(4B)之间,外侧部分(16e)固定于与顶板部(4B)对置的间隔部件(1)的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以及相机模块
本技术涉及搭载于带相机的便携设备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以及包含透镜驱动装置的相机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包含以下部件的透镜驱动装置:作为罩部件的磁轭、透镜保持部件、配置在透镜保持部件的外周的线圈、以与线圈对置的方式配置的磁铁、将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的板簧(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板簧包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的摄像元件侧的下侧板簧、和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的被摄体侧的上侧板簧。上侧板簧包含:固定于透镜保持部件的内侧部分、安装于与罩部件接触的间隔部件的外侧部分、设置在内侧部分与外侧部分之间的弹性臂部。进而,外侧部分构成为由间隔部件与磁铁夹持。并且,间隔部件以与罩部件的顶板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63641号在上述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关于上侧板簧,在将间隔部件载置于颠倒放置的磁轭的顶板部后,单独地安装于该间隔部件之上。因此,关于上侧板簧,存在当安装于间隔部件时与磁轭的内壁等接触而塑性变形的顾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构成为能够抑制或者防止在组装时板簧塑性变形的透镜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具备:固定侧部件,包含罩部件;透镜保持部件,位于上述罩部件内,且能够保持透镜体;线圈,被保持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板簧,具有固定侧支承部、可动侧支承部以及弹性臂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固定侧部件,上述可动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述弹性臂部设置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与上述可动侧支承部之间,上述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其中,上述罩部件具有侧板部以及顶板部,上述固定侧部件包含一部分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顶板部抵接的间隔部件,上述板簧配置在上述间隔部件与上述顶板部之间,上述固定侧支承部被固定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与上述顶板部对置的上表面侧。方案2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载置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载置并固定于上述载置部,上述弹性臂部不与上述间隔部件抵接。方案3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插通于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的贯通部的突出设置部。方案4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插通于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的贯通部的突出设置部。方案5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3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与上述贯通部相邻的其他的贯通部,上述其他的贯通部构成为涂布有附着于上述突出设置部的粘接剂。方案6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4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与上述贯通部相邻的其他的贯通部,上述其他的贯通部构成为涂布有附着于上述突出设置部的粘接剂。方案7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3~6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顶端面存在于比上述突出设置部高的位置的支承突部,上述支承突部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顶板部抵接。方案8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6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磁铁与上述间隔部件接触且配置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下侧,并且借助粘接剂固定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侧板部。方案9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7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磁铁与上述间隔部件接触且配置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下侧,并且借助粘接剂固定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侧板部。方案10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6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弹性臂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上述磁铁重叠。方案11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7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弹性臂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上述磁铁重叠。方案12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9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弹性臂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在光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上述磁铁重叠。方案13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6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罩部件形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状,上述间隔部件呈框形状,且在角部部分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磁铁为板状,且配置在2个上述突出部之间。方案14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9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罩部件形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状,上述间隔部件呈框形状,且在角部部分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磁铁为板状,且配置在2个上述突出部之间。方案15的透镜驱动装置,在方案1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罩部件形成为俯视观察为矩形状,上述间隔部件呈框形状,且在角部部分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磁铁为板状,且配置在2个上述突出部之间。本技术的方案16的相机模块,具有:方案1~15中任一个透镜驱动装置;上述透镜体;以及摄像元件,与上述透镜体对置。技术效果根据上述的方案,提供一种构成为能够抑制或者防止组装时板簧塑性变形的透镜驱动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以及主视图。图3是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以及仰视图。图4是罩部件被省略的状态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上方立体图以及主视图。图5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6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7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下方立体图。图9是透镜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一部分的部件被省略的状态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仰视图。图11是上侧板簧以及下侧板簧的俯视图。图12是对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板簧与线圈的连接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透镜驱动装置的基体部件的上方立体图。图14是间隔部件的上表面侧的立体图。图15是间隔部件的底面侧的立体图。图16是磁轭、间隔部件、上侧板簧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图17是磁轭、间隔部件、上侧板簧以及磁铁的剖视图。图18是安装于间隔部件的上侧板簧的角部部分的放大图。图19是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支承部的放大立体图。图20是透镜保持部件的线圈支承部的放大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间隔部件;2:透镜保持部件;2t:突出设置部;3:线圈;3E:长边部;3N:短边部;4:磁轭;4A:侧板部;4B:顶板部;4s:收纳部;5:磁铁;6:板簧;7、7A、7B:端子;10:边部分;11:角部部分;12:筒状部;12d:基座部;12dh:凹陷;12j:线圈支承部;13:卷绕部;13t:上表面;16:上侧板簧;16b:角部部分;16e:外侧部分;16g:弹性臂部;16i:内侧部分;16r:栈部;18:基体部件;18k:开口;18t:突出设置部;26、26A、26B:下侧板簧;26c:内侧接合部分;26d:外侧接合部分;26e:外侧部分;26g:弹性臂部;26h:连接板部;26i:内侧部分;26k:切缺部;26p:第一连结部;26q:第二连结部;26t:贯通部;26x:壁端面;33、33A、33B:延伸部;33c:连接部;33k:插通部;33m:卷绕部;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n固定侧部件,包含罩部件;/n透镜保持部件,位于上述罩部件内,且能够保持透镜体;/n线圈,被保持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n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n板簧,具有固定侧支承部、可动侧支承部以及弹性臂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固定侧部件,上述可动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述弹性臂部设置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与上述可动侧支承部之间,上述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n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n上述罩部件具有侧板部以及顶板部,/n上述固定侧部件包含一部分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顶板部抵接的间隔部件,/n上述板簧配置在上述间隔部件与上述顶板部之间,/n上述固定侧支承部被固定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与上述顶板部对置的上表面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JP 2018-174940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备:
固定侧部件,包含罩部件;
透镜保持部件,位于上述罩部件内,且能够保持透镜体;
线圈,被保持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
磁铁,与上述线圈对置;以及
板簧,具有固定侧支承部、可动侧支承部以及弹性臂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固定侧部件,上述可动侧支承部固定于上述透镜保持部件,上述弹性臂部设置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与上述可动侧支承部之间,上述板簧将上述透镜保持部件支承为能够沿光轴方向移动,
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罩部件具有侧板部以及顶板部,
上述固定侧部件包含一部分与上述罩部件的上述顶板部抵接的间隔部件,
上述板簧配置在上述间隔部件与上述顶板部之间,
上述固定侧支承部被固定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与上述顶板部对置的上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表面侧设置有载置部,
上述固定侧支承部载置并固定于上述载置部,
上述弹性臂部不与上述间隔部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插通于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的贯通部的突出设置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插通于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的贯通部的突出设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与上述贯通部相邻的其他的贯通部,
上述其他的贯通部构成为涂布有附着于上述突出设置部的粘接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固定侧支承部形成有与上述贯通部相邻的其他的贯通部,
上述其他的贯通部构成为涂布有附着于上述突出设置部的粘接剂。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间隔部件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俊行长田宽志稻垣康大友胜彦猿馆彰良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