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34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包括信号发生器、对芯器;所示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的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所述对芯器的信号接收端与电缆芯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对芯器,利用音频信号检测放大来识别,所以无需将二次电缆对地,只需将对芯器的第二金属探针接近或接触电缆芯对端便可识别,整个过程中没有新增任何导电二次回路,不存在交直流回路接地或短路、保护误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
本技术涉及电网运维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
技术介绍
近年来,恰逢电网变电站继电保护改造及新变电站投产高峰期,涉及到大量二次电缆的退运、接入与使用,由于二次电缆多、每根电缆的线芯多,按规定,二次电缆的拆接均需核对两侧属同一电缆芯,才能拆接。传统作业方法中,如图1所示,对芯是将电缆芯一端对地,另一端用万用表测量对地是否导通,该方法过程繁琐且效率低;在电缆较长、干扰较大、变电站接地网不良等情况下,对地测量电阻较大且离散性大,增加了现场误判的风险。目前网线断点检测仪等弱电线路的检测寻芯市场上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检测网线断点时比较准确,但对于二次电缆芯的核对,变电站施工现场基本采用的都是选择使用万用表量通断的对芯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对芯前需逐根测量每根电缆芯有无电压,交、直流电压均需测量,过程繁琐且效率低;(2)电缆对地存在交、直流回路短路或接地的风险,特别对于开关控制回路,不正确的电缆对地存在开关误动风险;(3)在电缆较长、干扰较大、变电站接地网不良等情况下,对地测量电阻较大且离散性大,增加了现场误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万用表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且存在开关误动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其通过信号发生器、对芯仪配合使用,其操作简单,能有效提交检测效率,同时不会存在开关误动的风险。为实现上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包括信号发生器、对芯器;所示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的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所述对芯器的信号接收端与电缆芯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本技术在具体应用时,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在电缆的另一侧,用对芯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缆芯,若信号发生器与对芯器均连接在同一根电缆芯上,则对芯器将接受到信号,并发出相应的信号。若信号发生器与对芯器连接不在同一根电缆芯上,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不会使开关产生误动风险,且对芯器也不会接收到信号,优选地,所述的信号为音频信号。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源、电源开关S1、发信号按钮S2、发信号指示灯VD2、电源指示灯VD1、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第一金属探针、三极管TV9011;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DD引脚与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与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通过电源开关S1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C引脚与三极管TV90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与分别与发信号按钮S2的一端、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连接;所述发信号按钮S2的另一端与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连接;所述三极管TV901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SS引脚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一端与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输出端,输出音频信号。再进一步地,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采用KD9300;所述第一电源为2节5号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进一步地,所述对芯器包括第二金属探针、电容C、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扬声器、接收信号指示灯VD4、电源开关S3、电源信号指示灯VD3、第二电源;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的4引脚通过电容C与第二金属探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金属探针作为信号输入端,用于接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的6引脚通过电源开关S3与第二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的2、7引脚与第二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的5、8引脚串联扬声器连接;所述接收信号指示灯VD4与扬声器并联连接;所述电源信号指示灯VD3的一端与音频功率放大器LM4906的6引脚连接;所述电源信号指示灯VD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的负极连接。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源为2节5号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采用对芯器,利用音频信号检测放大来识别,所以无需将二次电缆对地,只需将对芯器的第二金属探针接近或接触电缆芯对端便可识别,整个过程中没有新增任何导电二次回路,不存在交直流回路接地或短路、保护误动风险。2.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只需要对电缆芯的二次电缆上加信号发生器发出的音频信号,在电缆芯的另一端使用对芯器进行接收检测,即使该信号错加在带电回路上,也不会造成开关误动的风险。同时本技术操作简单,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万用表对芯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使用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对芯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信号发生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所述对芯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包括信号发生器、对芯器;所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的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所述对芯器的信号接收端与电缆芯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本实施例在具体应用时,将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在电缆的另一侧,用对芯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缆芯,若信号发生器与对芯器均连接在同一根电缆芯上,则对芯器将接受到信号,并发出相应的信号。若信号发生器与对芯器连接不在同一根电缆芯上,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不会使开关产生误动风险,且对芯器也不会接收到信号,本实施例所述的信号为音频信号,所述信号发生器将产生的音频信号传输在电缆芯上,通过对芯器进行检测,当对芯器接收到音频信号时,会发出声音提醒工作人员。如图3所示,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源、电源开关S1、发信号按钮S2、发信号指示灯VD2、电源指示灯VD1、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第一金属探针、三极管TV9011;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DD引脚与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与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通过电源开关S1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C引脚与三极管TV90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与分别与发信号按钮S2的一端、音频信号发生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对芯器;所示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的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所述对芯器的信号接收端与电缆芯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n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源、电源开关S1、发信号按钮S2、发信号指示灯VD2、电源指示灯VD1、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第一金属探针、三极管TV9011;/n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DD引脚与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n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与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n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通过电源开关S1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n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C引脚与三极管TV90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与分别与发信号按钮S2的一端、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连接;/n所述发信号按钮S2的另一端与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连接;/n所述三极管TV901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n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SS引脚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n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一端与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输出端,输出音频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式二次电缆对芯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发生器、对芯器;所示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电缆芯的一端连接,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电缆芯上;所述对芯器的信号接收端与电缆芯的另一端连接,用于接收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
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第一电源、电源开关S1、发信号按钮S2、发信号指示灯VD2、电源指示灯VD1、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第一金属探针、三极管TV9011;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DD引脚与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指示灯VD1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与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发信号指示灯VD2的输出端接第一电源的负极;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通过电源开关S1与第一电源的正极连接;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C引脚与三极管TV901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与分别与发信号按钮S2的一端、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O/P引脚连接;
所述发信号按钮S2的另一端与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TR1引脚连接;
所述三极管TV901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音频信号发生模块的VSS引脚与第一电源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一端与三极管TV901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探针的另一端作为信号输出端,输出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邓建峰刘秋英罗春风莫颖生黄国平李海平许家政谭志聪严司伟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