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075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一块IGBT模块、一块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进水端和出水端,还包括设在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多个发热体,每个发热体均包括感应发热管、套设在感应发热管外侧面的绝缘管及缠绕在绝缘管外侧面且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电磁线圈,且感应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该加热腔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口而相对端设有出水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结构简单且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性能的加热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磁加热装置(例如电磁热水器、电磁式壁挂炉)都是采用一块控制电路板控制一个IGBT模块来配合一个电磁线圈工作产生高频正交磁场,让处于高频正交磁场内的发热管感应发热从而将水加热。当电磁加热装置的最大加热功率所确定时,选择对应确定与最大加热功率相匹配的绝缘管及线圈匝数等参数,由此对应确定了加热腔的尺寸。一般来说,加热腔的尺寸并不大,冷水进入加热腔后与发热管之间进行快速热交换从而能够被快速加热,然而,由于加热腔的尺寸有限,限制了水在加热腔内与发热管之间热交换的机会,让水难以与发热管之间发生充分的热交换,导致热交换不够充分从而存在热效率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及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发热管同时工作来提高水进行热交换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的热效率。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一块IGBT模块、一块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进水端和出水端,还包括设在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多个发热体,每个发热体均包括感应发热管、套设在感应发热管外侧面的绝缘管及缠绕在绝缘管外侧面且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电磁线圈,且感应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该加热腔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口而相对端设有出水接口。优选的,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圈并联设置且与均IGBT模块电性相连。优选的,在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圈与IGBT模块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可控开关,每个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的其中一个控制端口电性相连。优选的,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圈依次串联连接在IGBT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的IGBT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之间。优选的,每个发热体的进水接口均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端相连通,每个发热体的出水接口均通过出水管路与出水端相连通。优选的,其中一个发热体的进水接口与其中另一个发热体的出水接口通过导水管相连通以使所有发热体的加热腔相串接,处于串接首端的发热体的进水接口与进水端相连通,而处于串接末端的发热体的出水接口与出水端相连通。本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型壁挂炉,包括水泵、水冷散热器和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中,进水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水冷散热器的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水冷散热器的进水口相连通,而水泵设在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之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多个发热体同时对水进行加热,增加了水在加热腔内与感应发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机会,有利于提高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并且,本技术利用一块控制电路板及一块IGBT模块通知多个发热体工作,结构简单且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性能的加热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4均仅画出2个发热体,实际中可以按需包括2个以上发热体,且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而粗黑线条表示IGBT模块与电磁线圈相连的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技术公开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一块IGBT模块2;一块用于控制IGBT模块2产生高频正交电流的控制电路板(图中未示),控制电路板与IGBT模块2电性相连;用于与外部水源相连的进水端3;用于提供热水的出水端4;设在进水端3与出水端4之间的若干个发热体2,每个发热体1均包括感应发热管11、套设在感应发热管11外侧面的绝缘管12及缠绕在绝缘管12外侧面的电磁线圈13,且感应发热管11与绝缘管12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14,该加热腔14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口15而相对端设有出水接口16。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发热体2的电磁线圈13并联设置且与均IGBT模块2电性相连,即,每个发热体1的电磁线圈13的第一末端均与IGBT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电性相连,每个发热体1的电磁线圈13的第二末端均与IGBT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电性相连,IGBT模块2与每个电磁线圈13分别构成独立的电流回路。其中,每个发热体1的进水接口15均通过进水管路51与进水端3相连通,每个发热体1的出水接口16均通过出水管路52与出水端4相连通。在第一实施例中,每个发热体1也是并联连接在进水端3与出水端4之间,每个发热体1的电磁线圈13并联,因此,每个发热体1在IGBT模块2的控制下独立工作,由此具有多方面的有益技术效果:首先,采用多个发热体1同时对水进行加热,增加了水在加热腔内与感应发热管11之间的热交换机会,有利于提高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其次是即使有某个发热体1产生故障无法工作也不会导致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无法工作,从而有利于延长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际使用过程中进行维护维修的概率;再次是为利用一块控制电路板按加热实际需要选择由一个还是多个发热体1进行加热提供了实现条件,例如,在每个发热体1的电磁线圈13与IGBT模块2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可控开关(例如可控硅或继电器),每个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一般采用单片机)的其中一个控制端口电性相连,由控制电路板上的控制器使相应的可控开关导通时,对应的发热体1才能根据IGBT模块2提供的高频正交电流产生高频正交磁场,此时感应发热管11在高频正交磁场内感应发热从而让流过加热腔的水被加热。其中,如何利用控制电路板(或控制模块)控制IGBT模块2产生高频正交电流,乃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申请不再描述展开描述。结合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相比,差异在于,每个发热体1的电磁线圈13依次串联连接在IGBT模块2的第一输出端的IGBT模块2的第二输出端之间。由于各个电磁线圈13串联连接,故各个发热体1必须同步保持一致工作,以确保各个进水端3至出水端4之间的每个分支都处于加热状态,确保出水端4能够输出加热均匀的所需热水。但相对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二实施例存在一个发热体1发生故障导致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无法正常工作以及无法按加热所需仅让部分发热体1工作的缺陷。结合图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相比,差异在于,每个发热体1的加热腔14相串接。即,一个发热体1的进水接口15与另一个发热体1的出水接口16通过导水管53相连通从而使所有发热体1的加热腔14相串接,处于串接首端的发热体1的进水接口15与进水端3相连通,而处于串接末端的发热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一块IGBT模块、一块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进水端和出水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多个发热体,每个发热体均包括感应发热管、套设在感应发热管外侧面的绝缘管及缠绕在绝缘管外侧面且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电磁线圈,且感应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该加热腔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口而相对端设有出水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一块IGBT模块、一块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控制电路板、进水端和出水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进水端与出水端之间的多个发热体,每个发热体均包括感应发热管、套设在感应发热管外侧面的绝缘管及缠绕在绝缘管外侧面且与IGBT模块电性相连的电磁线圈,且感应发热管与绝缘管之间具有间隙形成的加热腔,该加热腔的一端设有进水接口而相对端设有出水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圈并联设置且与均IGBT模块电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圈与IGBT模块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可控开关,每个可控开关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的其中一个控制端口电性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发热体的电磁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后富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共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