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器材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94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器材底座,其包括支撑筒及多个底脚,该支撑筒顶部设有万向轴,所述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脚,多个所述底脚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筒底部且呈放射状,通过所述底脚与支撑筒及万向轴,对器材整体起支撑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器材底座由于其具有任意方向转动的万向轴,身体趴在躯体支撑部上时可前后左右自由摆动,既能健身又能训练平衡及协调能力,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器材底座很轻便,独特的底脚设置使其非常稳固,无需固定于地面,适合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器材底座
本技术有关一种底座,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健身器材上且能使健身器材自由摆动的器材底座。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提高,人们外出活动时间减少,长期忙碌且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使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影响生活质量;同时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意识的提高及身材完美的追求,工作之余很多人会选择健身,既增强体质,又可打发休闲时间。但目前的健身器材,无论是在健身房还是小区活动区,一般是固定于地面不可移动的,不适合用于家庭中,并且目前的健身器材受动作限制,往往用于锻炼不同部位的肌肉群,不能提高人的整体的协调、平衡及反射能力,锻炼效果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稳固又便携的器材底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器材底座,其包括支撑筒及多个底脚,该支撑筒顶部设有万向轴,所述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脚,多个所述底脚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筒底部且呈放射状,通过所述底脚与支撑筒及万向轴,对器材整体起支撑作用。所述支撑筒内部中下部中空,所述底脚呈板状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筒底端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底端开口,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底脚数量相同,每一底脚嵌入于所述定位槽中。所述底脚为四个,其中底脚两两组合且一体成型,形成“V”字形结构的底脚组,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之间形成抵接部,该抵接部分别与相邻两个底脚之间成一定角度,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嵌入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槽中,两组底脚组的抵接部抵靠贴合在一起。所述抵接部分别与相邻两个底脚之间的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之间。所述抵接部上设有通孔,两个所述抵接部的通孔对应,通过螺栓与螺母将两个抵接部固定在一起。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槽之间的支撑筒底端内侧固定设有定位块,另外两个相邻定位槽之间的支撑筒底端内侧也设有定位块,所述底脚组的抵接部底端向内侧延伸设有与该定位块对应的固定块,该定位块与固定块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所述固定块与对应的所述定位块贴合,通过螺栓与螺母将所述固定块与定位块固定在一起。所述底脚远离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向侧面延伸设有脚垫,该脚垫贴在地面。本技术器材底座由于其具有任意方向转动的万向轴,身体趴在躯体支撑部上时可前后左右自由摆动,利用身体的肌肉力量可使身体趋于保持平衡,既能健身又能训练平衡及协调能力,并且本技术的器材底座很轻便,独特的底脚设置使其非常稳固,无需固定于地面,适合家庭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器材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支撑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底脚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支撑筒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器材底座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器材底座应用实例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应用实例中的躯体支撑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应用实例中的躯体支撑部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地,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器材底座包括支撑筒11及多个底脚12,该支撑筒11顶部设有万向轴10,支撑筒11底部固定连接底脚12,通过底脚12与支撑筒11,对躯体支撑部2起支撑作用。本技术中的支撑筒11内部中下部中空,底脚12呈板状垂直于地面,多个底脚12可均匀焊接于支撑筒11底部,且底脚12底侧贴于地面。其中支撑筒11底端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10,该定位槽110底端开口,定位槽110的数量与底脚12相同,每一底脚12可嵌入于定位槽110中,并与支撑筒11的筒壁焊接,使底脚12与支撑筒11连接更为牢固。定位槽110的长度与底脚12嵌入部位的纵向高度一致,即底脚12刚好全部嵌入定位槽110中。如图1与图3所示,本技术中的底脚12可为4个,其中底脚两两组合且一体成型,形成“V”字形结构的底脚组,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之间形成抵接部13,该抵接部13分别与相邻两个底脚12之间成一定角度,该角度介于90度至180度,优选于120度至150度之间,该抵接部13上设有通孔130。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12嵌入于支撑筒11底端的相邻两个定位槽110中,两组底脚组的抵接部13抵靠贴合在一起,两个抵接部13的通孔130对应,通过螺栓与螺母可将两抵接部13固定在一起,即将两组底脚组固定在一起,另可通过焊接方式在定位槽110处将底脚12与支撑筒11筒壁焊接在一起,使支撑筒11与底脚12之间更加牢固固定。如图4所示,本技术中的相邻两个定位槽110之间的支撑筒11底端内侧固定设有定位块111,另外两个相邻定位槽110之间的支撑筒11底端内侧也设有定位块111,底脚组的抵接部13底端向内侧延伸设有固定块14(如图3所示),定位块111与固定块14上均设有对应的通孔,当将底脚组安装于支撑筒11的定位槽110中时,两个底脚组的抵接部13抵靠贴附,同时底脚组底端的固定块14与对应的支撑筒11底端的定位块111贴合,通过螺栓与螺母可将固定块14与定位块111固定在一起(如图5所示),因此将底脚组与支撑筒固定一起。由于本技术中的底脚12设有多个,且呈放射状排布,能稳固支撑健身器材及人体,且底脚12嵌合在支撑筒11的定位槽110内,两底脚组固定一起,底脚组又与支撑筒11固定一起,因此底脚12与支撑筒11连接牢固,能承受更多的重量。本技术中的底脚12远离支撑筒11的一端向侧面延伸设有脚垫15,该脚垫15贴在地面,与底脚12共同支撑健身器材,使健身器材更加保持稳定。如图6所示,本技术的器材底座在应用实例中,支撑筒11通过万向轴10连接有健身器材的躯体支撑部2,该躯体支撑部2包括上肢支撑部20、与上肢支撑部20连接的下肢支撑部21及连接上肢支撑部20和下肢支撑部21的腹部支撑部22,该支撑筒11通过万向轴10连接腹部支撑部22,躯体支撑部2通过万向轴10能相对器材底座摆动。人体的上肢、下肢及腹部分别抵靠贴附在上肢支撑部20、下肢支撑部21及腹部支撑部22上,身体任何一侧左右前后倾斜时,通过万向轴的转动,可使整个身体随之倾斜,为保持身体的平衡,身体会及时调整姿势,借以锻炼肌肉并训练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如图6与图7所示,本技术应用实例中的躯体支撑部2包括上肢支撑部20、下肢支撑部21及腹部支撑部22,该上肢支撑部20包括第一撑杆200及设于第一撑杆200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器材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筒及多个底脚,该支撑筒顶部设有万向轴,所述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脚,多个所述底脚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筒底部且呈放射状,通过所述底脚与支撑筒及万向轴,对器材整体起支撑作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器材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支撑筒及多个底脚,该支撑筒顶部设有万向轴,所述支撑筒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脚,多个所述底脚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筒底部且呈放射状,通过所述底脚与支撑筒及万向轴,对器材整体起支撑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内部中下部中空,所述底脚呈板状垂直于地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器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底端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该定位槽底端开口,所述定位槽的数量与所述底脚数量相同,每一底脚嵌入于所述定位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脚为四个,其中底脚两两组合且一体成型,形成“V”字形结构的底脚组,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之间形成抵接部,该抵接部分别与相邻两个底脚之间成一定角度,每一底脚组的两个底脚嵌入于相邻两个所述定位槽中,两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昌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晟达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