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式阻尼器
本技术属于阻尼器
,特别涉及摩擦式阻尼器,适用于车辆、工业、建筑、桥梁等行业。
技术介绍
地震、随机风载荷、发动机激励、旋转机械冲击等载荷作用结构时,结构将吸收大量的外部能量,且结构因受迫振动而出现结构动力学响应。当结构响应超出其本身的变形能力时,结构被破坏或损伤,如受地震作用下房屋的倒塌、受随机风载荷作用下拉索的断裂等。为保证结构的安全性,研究人员提出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通过在系统中适当的部位设置耗能装置来减小结构的动力学响应,从而保证结构的安全。此外,在某些产品中考虑到人机功效,也需要在机构中设置阻尼环节,提高操纵的舒适性,如车用油门踏板需要驾驶员通过脚部力量控制油门的升降,在长期驾驶中,会对驾驶员造成驾驶疲劳,在油门踏板机构中需设置阻尼环节以提高驾乘舒适性以及驾驶平稳性要求。在阻尼器产品中最简单常见的是摩擦式阻尼器,然而摩擦式阻尼器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阻尼块在长期使用时产生的磨损量得不到补充,使得阻尼减小,阻尼力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内不稳定、不可控;第二:阻尼机构在生产和安装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式阻尼器,包括上安装盘(9)、上支承环(2)、下支承环(3)、固定盖(7)、碟形弹簧(6)、固定螺钉(1)、压环(8)、上摩擦片(4)、转盘(10)、转轴(5)、下摩擦片(11)、下安装盘(12);压环(8)整体呈圆盘状,中心设有通孔,圆盘上表面设置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直角边与原盘外侧面相齐,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m个通孔,环状凸台的下表面尺寸与圆盘的上表面尺寸一致,环状凸台的下表面与圆盘的上表面贴合;上安装盘(9)整体呈中空圆盘形,上安装盘(9)上表面与压环(8)的下表面贴合,上安装盘(9)上表面沿外缘处设置有m个螺纹盲孔,m分螺纹盲孔的位置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式阻尼器,包括上安装盘(9)、上支承环(2)、下支承环(3)、固定盖(7)、碟形弹簧(6)、固定螺钉(1)、压环(8)、上摩擦片(4)、转盘(10)、转轴(5)、下摩擦片(11)、下安装盘(12);压环(8)整体呈圆盘状,中心设有通孔,圆盘上表面设置有截面为直角梯形的环状凸台,环状凸台的直角边与原盘外侧面相齐,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m个通孔,环状凸台的下表面尺寸与圆盘的上表面尺寸一致,环状凸台的下表面与圆盘的上表面贴合;上安装盘(9)整体呈中空圆盘形,上安装盘(9)上表面与压环(8)的下表面贴合,上安装盘(9)上表面沿外缘处设置有m个螺纹盲孔,m分螺纹盲孔的位置与压环(8)的m个通孔一一对应,上安装盘(9)上表面沿内缘处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凸台上表面设有2k个凸台圆柱,凸台圆柱设有与环形凹槽相配合的空隙,圆盘外侧面与压环(8)的外侧面相齐,上安装盘(9)下表面沿外缘处均布n个凸台圆柱,沿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凸台圆柱,第二凸台圆柱,…,第n凸台圆柱;固定盖(7)为圆头平键状,共有J个,固定盖(7)下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固定盖(7)固定于上安装盘(9)上表面的J个凸台圆柱上表面,位置与J个凸台圆柱相配合;碟形弹簧(6)呈碗碟形,外侧面与压环(8)的内侧面相间隙配合,碟形弹簧(6)包括碟簧部分、分离指部分,碟簧部分沿外缘均匀开有m个通孔,通孔位置与压环(8)的m个通孔一一对应,固定螺钉(1)穿过压环(8)的通孔和碟形弹簧(6)通孔固定于上安装盘(9)上表面螺纹盲孔内,分离指末端围有半径为r0的通孔;上支承环(2)和下支承环(3)为钢丝圆环,丝径为rx,圆环半径为r1,上支承环(2)位于碟形弹簧(6)的上表面,半埋于固定盖(7)下表面的环形凹槽内,下支承环(3)位于碟形弹簧(6)的下表面,并半埋于上安装盘(9)上表面环形凸台的环形凹槽内;下安装盘(12)为圆盘形,上表面沿外缘处均布n个凸台圆柱,沿顺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凸台,第二凸台,…,第n凸台,下安装盘(12)的n个凸台圆柱上表面与上安装盘(9)的n个凸台圆柱下表面相贴合,且凸台圆柱位置一一对应,上安装盘(9)在n个凸台圆柱与下安装盘(12)的n个凸台圆柱设置有机械接口,由上安装盘(9)下表面、下安装盘(12)上表面以及对应的n个凸台圆柱构成一个开放空腔,开放空腔内设有上摩擦片(4)、转盘(10)、转轴(5)、下摩擦片(11);转轴(5)是2层阶梯轴,第一阶梯轴的轴径大于第二阶梯轴,第一阶梯轴端部嵌在下安装盘(12)中心,第二阶梯轴贯穿上安装盘(9)中间通孔和分离指末端围成的通孔,第一阶梯轴上设置有花键槽;转盘(10)为中空圆盘状,通孔处设置有与转轴(5)第一阶梯轴紧密配合的花键,转盘(10)圆盘下表面与下摩擦片(11)上表面贴合;所述上摩擦片(4)本体为圆柱状,位于上安装盘(9)与转盘(10)之间,上摩擦片(4)本体圆柱中间设置有与转轴(5)第二阶梯轴配合的通孔;下摩擦片(11)为中空圆盘,下摩擦片(11)下表面与下安装盘(12)上表面贴合,通孔与转轴(5)第一阶梯轴紧密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摩擦式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碟形弹簧(6)采用板厚为h的铍青铜薄板或弹簧钢材料,在自由状态下碟簧的外缘半径为R1,内截锥高度为H,分离指部分由k个分离指均布构成,分离指为指向圆心的指形,每个分离指和碟簧部分结合的根部两侧对称设置支承环通孔,2k个支承环通孔圆心所形成的中心线半径为r1;碟形弹簧(6)的支撑点设置在碟簧部分的小端处即r1位置处,支撑由上支承环(2)、下支承环(3)将碟形弹簧(6)夹紧从而实现支撑点,由于上支承环(2)、下支承环(3)采用钢丝环结构与碟形弹簧(6)形成的是线接触形式;设置碟形弹簧(6)的非线性弹性特性中存在一段变形量变化而弹性力不变化的区域M-N,该区域的起始点M为初始安装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继鹏,黄星皓,周明星,王梓轩,薛雨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