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75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包括支护混泥土架和支护钢架;所述水平支撑梁铆接在拱梁的顶处点和拱梁与竖直支撑杆的连接处;所述支护混泥土架远离硐室墙壁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支护钢架的构造与支护混泥土架的构造相同,其通过钢材固定件固定在支护混泥土架的半圆形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护混泥土架支撑硐室的顶面和侧壁,通过支护钢架对支护混泥土架进行加固,将混凝土的坚固耐用和钢筋的可塑性强巧妙结合,在最大限度上预防了硐室顶板的垮冒;照明灯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光亮,碎石拦截网可防止碎石掉落伤人,承重挂钩可挂放重物,反光条在光线昏暗时仍可以为人们指引方向,整个装置可靠度高、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
本技术涉及硐室支护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
技术介绍
硐室是一种未直通地表出口的、横断面较大而长度较短的水平坑道,其作用是安装各种设备、机器,存放材料和工具,或作其他专门用途,如机修房、炸药库、休息室等。硐室具有以下特点:①断面大、变化多,长度则比较短,大型施工机械难于进入工作面施工。②硐室往往与其他硐室、巷道、井筒相连,加之有的硐室本身结构复杂,故其受力状态不易准确分析,施工难度较大。③硐室的服务年限较长,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少硐室还要浇筑机电设备的基础,预留管线沟槽,安设起重梁等,故施工时要精心安排,确保工程规格和质量。但是,即使再精密的施工,也难以完全避免硐室顶板的垮冒,若硐室发生顶板垮冒现象,将会对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硐室顶板垮冒的预防就变的十分重要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包括:支护混泥土架(1)和支护钢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混泥土架(1)包括拱形支撑架(11)和水平支撑梁(12),其中所述拱形支撑架(1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与硐室顶面形状相契合的拱梁(111),下半部分为竖直支撑杆(112),上下两部分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梁(12)铆接在拱梁(111)的顶处点和拱梁(111)与竖直支撑杆(112)的连接处;所述支护混泥土架(1)远离硐室墙壁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支护钢架(2)的构造与支护混泥土架(1)的构造相同,其通过钢材固定件(4)固定在支护混泥土架(1)的半圆形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包括:支护混泥土架(1)和支护钢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混泥土架(1)包括拱形支撑架(11)和水平支撑梁(12),其中所述拱形支撑架(1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为与硐室顶面形状相契合的拱梁(111),下半部分为竖直支撑杆(112),上下两部分为一体结构;所述水平支撑梁(12)铆接在拱梁(111)的顶处点和拱梁(111)与竖直支撑杆(112)的连接处;所述支护混泥土架(1)远离硐室墙壁的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支护钢架(2)的构造与支护混泥土架(1)的构造相同,其通过钢材固定件(4)固定在支护混泥土架(1)的半圆形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交叉大断面硐室顶板垮冒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连良张玉军张同俊杨小勇蒲志强安党家杨宏斌李宏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长武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