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井用印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47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井用印模,修井用印模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外周面上的印模体;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柱连接的第一丝扣,以通过管柱带动套筒移动;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用于与探头连接,探头用于在套筒带动下进入或通过套管的套变段;所述印模体位于第一丝扣与第二丝扣之间,用于在探头进入或通过套变段后对套变段进行打印。仅通过下一趟管柱,就能够验证套管内变形位置是否存在供修井工具通过的通道,以及对套变段进行打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下两趟管柱来分别完成对应的任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修井用印模减少了下钻的趟数,节约了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修井用印模
本技术涉及一种修井用印模。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修井作业中,操作人员会使用常见的通井规、整形器等来对受损的管柱进行修复,使管柱的径向尺寸恢复正常,但在现场中经常会出现管柱因缩径变形或凸起使通井规等修井工具运动受阻的问题。为落实管柱中修井工具遇阻点的套管变形情况,操作人员通常采用以下两步措施:第一步,先通过管柱将作为探头的小直径工具,例如油管、钻杆等下至套管的遇阻点,通过小直径工具是否能通过遇阻点,来判断套管变形处是否存在供通井规等修井工具通过的通道,然后将管柱上提至地面;第二步,在管柱上连接打印用的铅模,下放管柱至套管的遇阻点,对套管的变形处进行打印,通过印模来判断管柱变形处的变形情况,并制定下一步的修井措施。在解决套管变形问题时,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需要下两趟管柱来判断套管变形情况,不仅延长了修井作业周期,同时也增加了作业费用,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井用印模,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下两趟管柱来判断套管变形情况,作业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的修井用印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修井用印模,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外周面上的印模体;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柱连接的第一丝扣,以通过管柱带动套筒移动;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用于与探头连接,探头用于在套筒带动下进入或通过套管的套变段;所述印模体位于第一丝扣与第二丝扣之间,用于在探头进入或通过套变段后对套变段进行打印。其有益效果在于:套筒上设置有与探头连接的第二丝扣,印模体位于第一丝扣与第二丝扣之间,在修井用印模运动时,探头在运动方向上位于印模体的前方,在印模体与套变段接触之前能够对前方路径的筒体进行探测,能够帮助操作人员了解井下套管的通堵或套管收缩程度,在探头及一部分套筒进入套变段后,印模体能够随修井用印模移动而对套变段的变形形状进行打印,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印模体上的痕迹来获取套管变形位置的轮廓,仅通过下一趟管柱,就能够验证套管内变形位置是否存在供修井工具通过的通道,以及对套变段进行打印,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下两趟管柱来分别完成对应的任务,本技术中的修井用印模减少了下钻的趟数,节约了作业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套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支撑印模体的台阶,所述台阶包括环绕套筒布置的环体。其有益效果在于:在套筒上设置台阶,台阶的环体能够在印模体压向套变段时对印模体在其周向上进行连续地支撑,保证了打印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台阶还包括位于环体靠近第一丝扣一侧的、与环体相接的变径段,变径段靠近环体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其另一端的径向尺寸。其有益效果在于:台阶中还设置有与环体相接的变径段,利用变径段径向尺寸变化的特点能够对环体进行支撑,使台阶具有更高的强度。进一步的,修井用印模包括与印模体适配以防止印模体脱落的卡爪,所述卡爪立设在环体朝向印模体的端面上。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卡爪立设在环体朝向印模体的端面上,卡爪的沿着修井用印模的前进方向延伸,避免因沿套筒径向布置而与套变段发生干涉,影响打印的正常进行。进一步的,印模体的外周面与台阶中环体的外周面平齐。其有益效果在于:印模体的周面与台阶的周面平齐既能够保证台阶对印模体的稳定支撑,又能够使印模体中对套变段进行打印的部分体积最大化。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为变径结构,设有第一丝扣的部分为大径段,设有第二丝扣的部分为小径段。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套筒中与第二丝扣对应的部分设置为小径段,减少因套筒尺寸而影响通过套变段的可能性,保证了打印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进一步的,第二丝扣为母扣。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二丝扣设置为母扣,能够进一步缩小套筒及与其配合的探头的径向尺寸,减少干涉的可能性,保证修井用印模能够正常打印。进一步的,套筒两端部设有分别供管柱、探头插入的插接腔,插接腔的腔壁上设有作为第一、二丝扣的母扣;套筒内设有连通两端部的直通水眼,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均小于两插接腔的径向尺寸。其有益效果在于: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小于两插接腔的径向尺寸,通过减小通流面积能够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液体通过直通水眼的流速,能够减少洗井时间,提高打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套筒的端部设置有供管柱插入的插接腔,插接腔的腔壁上设有作为第一丝扣的母扣,套筒内设有连通两端部的直通水眼,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均该插接腔的径向尺寸。其有益效果在于: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小于该插接腔的径向尺寸,通过减小通流面积能够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液体通过直通水眼的流速,能够减少洗井时间,提高打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的,套筒的端部设置有供探头插入的插接腔,插接腔的腔壁上设有作为第二丝扣的母扣,套筒内设有连通两端部的直通水眼,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均该插接腔的径向尺寸。其有益效果在于:直通水眼的径向尺寸小于该插接腔的径向尺寸,通过减小通流面积能够在流量一定的前提下,提高液体通过直通水眼的流速,能够减少洗井时间,提高打印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修井用印模实施例1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为本技术的修井用印模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套筒;11-大径段;12-小径段;13-第一丝扣;14-第二丝扣;15-直通水眼;16-台阶;17-卡爪;20-印模体。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中修井用印模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技术中修井用印模的实施例1:本技术中的修井用印模与管柱连接,下一趟管柱就可以判断出套管中是否存在供修井工具通过的通道,以及对套管中变形部分即套变段进行打印,帮助操作人员来制定修井措施。如图1及图2所示,修井用印模包括作为主体的套筒10,套筒10作为油管短节,为变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修井用印模用于竖直井中,在实际使用时靠上的部分,即图1中的上半部为大径段11,大径段11的端部设置有供管柱插入的插接腔,插接腔的内壁上对应设置有作为第一丝扣13的母扣,用于与管柱螺接,以通过管柱在套管内上下运动来带动套筒10移动。套筒10的下半部为径向尺寸小于上半部的小径段12,小径段12内设置有供探头插入的插接腔,插接腔的腔壁上设有作为第二丝扣14的母扣,用于与探头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探头可以选择径向尺寸较小的油管、钻杆、磨鞋或是其他细长的杆状结构。在第一丝扣13与第二丝扣14之间,套筒10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台阶16,台阶16位于大径段11与小径段12之间的过渡位置,台阶16由靠近第二丝扣14的环体和靠近第一丝扣13的变径段组成,变径段与环体相接,并且变径段靠近环体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其另一端的径向尺寸。台阶中的环体具有朝向小径段12的端面,端面上立设有卡爪17。印模体20通过浇注的方式套设在套筒10外周面上,卡爪17能够在印模体20固化时嵌入到印模体20内,以在修井用印模下行时卡住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修井用印模,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外周面上的印模体,其特征在于:/n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柱连接的第一丝扣,以通过管柱带动套筒移动;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用于与探头连接,探头用于在套筒带动下进入或通过套管的套变段;/n所述印模体位于第一丝扣与第二丝扣之间,用于在探头进入或通过套变段后对套变段进行打印。/n

【技术特征摘要】
1.修井用印模,包括套筒和设置在套筒外周面上的印模体,其特征在于:
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管柱连接的第一丝扣,以通过管柱带动套筒移动;套筒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丝扣,用于与探头连接,探头用于在套筒带动下进入或通过套管的套变段;
所述印模体位于第一丝扣与第二丝扣之间,用于在探头进入或通过套变段后对套变段进行打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井用印模,其特征在于:套筒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线方向支撑印模体的台阶,所述台阶包括环绕套筒布置的环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井用印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还包括位于环体靠近第一丝扣一侧的、与环体相接的变径段,变径段靠近环体一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其另一端的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井用印模,其特征在于:修井用印模包括与印模体适配以防止印模体脱落的卡爪,所述卡爪立设在环体朝向印模体的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修井用印模,其特征在于:印模体的外周面与台阶中环体的外周面平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保军孙飞胡辉李俊朋吴桂英马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