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721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包括:槽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两端的连接端;其中,所述槽体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所述槽体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其用以容纳保护套;所述连接端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支撑体,一方面与门窗框连接,另一方面容纳保护套和连接件,整体上解决了空间,尤其在门窗空间较为狭小的情况下。槽体可以通过边框弯折而成,围成一面开口的形状,槽体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过线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门窗使用逐渐增加,门窗的框架上需要设置电机或者其他用电设备。在门窗之间过线有多种过线形式,但大多数过线门窗电线均裸露在门窗外部,长时间与外界接触,容易对电线造成腐蚀,并且,由于,门窗之间缝隙较为狭小,容易对电线造成挤压变形或者断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026889U,公开了一种超薄型过线保护器,包括碰珠部分和电极部分,所述碰珠部分包括:第一金属外壳,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壳体端口处上设置有金属沿边,所述第一金属外壳的壳体内嵌在门内,其上的金属沿边置于门表面上;第一导电机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安置在第一金属外壳;所述电极部分包括:第二金属外壳,所述第二金属外壳的壳体端口处上设置有金属沿边。但上述过线保护装置除了具有电线保护作用,还具有开关作用,对门窗结构要求较高,容易造成导电终端。本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公开号CN208971094U,公开一种门窗过线保护器,其在窗框侧壁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设置电线保护套以保护电线,包括:窗框,其设置在墙壁上,用以提供承载;窗扇,其与所述窗框相连;电线保护套,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窗框和窗扇相连,用以保护电线。上述技术方案中,过线保护套直接与门窗侧壁连接,往往需要对门窗进行破坏性连接,同时不容易模块化与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门窗过线保护直接与窗框连接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包括:槽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两端的连接端;其中,所述槽体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所述槽体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其用以容纳保护套;所述连接端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槽体通过注塑成型,在其中一面开设容置槽,或通过边框弯折而成,围成一面开槽的形状。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在所述槽体置于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时,连接端用以与门框或者窗框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用以使槽体固定在门框或窗框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为L型结构,其中,包括第一竖向板、第一横向板,第一竖向板与第一横向板一体成型,或者连接为一体。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竖向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向板与所述槽体连接,并与槽体留有一定间隙;所述连接端与槽体通过挡板弯折成型,以产生间隙,或者,通过弯折之后再开设间隙。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开口侧的两边还设置有折边,沿槽体方向纵向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进一步地,在所述连接端与槽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错位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门窗过线保护装置,通过包括支撑体、保护套、以及设置在保护套两端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各个部件通过与门框或窗框连接,而不需破坏门窗框结构,各个部件连接而成,能够形成模块化,易于生产及制造,能够应用于各种门窗框的过线保护;同时,在部件损坏时,能够对其进行更换,通过更换电线保护套或连接件,进一步提高了所述门窗过线的使用寿命。本技术通过对电线,网线起到保护作用,解决了窗户电源线易损坏的问题以及电源线磨损造成的线路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本技术设置支撑体,一方面与门窗框连接,另一方面容纳保护套和连接件,整体上解决了空间,尤其在门窗空间较为狭小的情况下。槽体可以通过边框弯折而成,围成一面开口的形状,槽体的横向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同时,在连接端与槽体之间还设置有错位口,用以在连接端与门框或窗框连接时,能够产生适当弹性形变,防止安装对门框或者窗框的损伤。连接端为L型结构,可通过折弯而成,制造工艺简单,第一横向板与槽体连接,并与槽体留有一定间隙,以产生适当的弹性形变,并在连接处设置倒角,产生弧形过渡,在倒角处设置所述错位口。尤其,在支撑体的槽体的后侧面的下部设置有出线孔,电线从保护套中穿入,经过第二连接件后从出线孔中穿出。在关闭所述窗扇时,所述电线保护套会被收纳至所述凹槽中,不会因挤压而被破坏,提高了门窗过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技术设置两个保护套的连接件,包括设置在上端的连接部、设置在下端的卡接部,以及设置在中间的孔体部,第二倾斜段的下端与卡接部、孔体部一体成型或者连接而成,起到支撑作用。孔体部与连接部之间预留有第二空隙,使得连接部保留一定程度的悬空,这样在连接时,连接部与孔体部之间留有一定的弹性形变,不会因为安装固定造成结构的损伤。孔体部在与第二倾斜段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进线腔,用以供电线从此传入而进入保护套中。通过弯折的两个弧形卡片,两个弧形卡片将保护套的端部包裹在其内。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能够通过一金属或者塑料板弯折而成,孔体部将两个侧板向中间弯折形成进线腔,上侧侧板弯折形成连接部,下端的两片弯折形成弧形卡片即可,因此两个连接件加工方便,易于成型,容易形成模块化生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未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支撑体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支撑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支撑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支撑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保护套的第一连接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保护套的第一连接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保护套的第一连接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门窗过线保护装置的保护套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两端的连接端;其中,/n所述槽体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所述槽体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其用以容纳保护套;/n所述连接端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设置在所述槽体两端的连接端;其中,
所述槽体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所述槽体一侧开设有容置槽,其用以容纳保护套;
所述连接端用以固定在门框或窗框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通过注塑成型,在其中一面开设容置槽,或通过边框弯折而成,围成一面开槽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在所述槽体置于门框或窗框的凹槽内时,连接端用以与门框或者窗框的侧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底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用以使槽体固定在门框或窗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窗过线保护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L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木水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