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61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涉及建筑预应力钢筋连接结构领域,包括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贯穿连接壳且延伸至另一侧连接壳外侧,连接壳左端面开设有第一方槽以及第二方槽,第二方槽位于第一方槽内侧,连接壳内设置有空腔,空腔与第一方槽第二方槽互通,预应力钢筋两端均设置有方杆,方杆设置在第二方槽内,空腔内设置有限位板,预应力钢筋贯穿限位板以及连接壳,限位板左端面设置有螺母,连接壳左侧设置有螺杆以及螺栓,螺栓位于螺杆前后两侧,螺杆贯穿连接壳且与螺母相连接,螺栓贯穿连接壳以及限位板且延伸至连接壳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固定预应力钢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难度,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预应力钢筋连接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预应力钢筋是在结构构件使用前,通过先张法或后张法预先对构件混凝土施加的压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受拉会有裂缝,虽然不影响安全,但是感观不好。采用先给钢筋施加拉力,然后浇筑混凝土,待强度达到要求松开钢筋,使钢筋回缩,与正常使用荷载的拉力抵消(先张法)后张法则是浇筑混凝土预留孔洞,成型后加受拉力的钢筋,然后用器械锚固在构件两头。现有的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在连接时费时费力,且需要多人同时进行操作,工作效率低,且连接强度低,不便固定预应力钢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便于固定、容易操作的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以及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预应力钢筋贯穿连接壳且延伸至另一侧连接壳外侧,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1)以及连接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5)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预应力钢筋(1)贯穿连接壳且延伸至另一侧连接壳(5)外侧,所述连接壳(5)左端面开设有第一方槽(2)以及第二方槽(10),所述第二方槽(10)位于第一方槽(2)内侧,所述连接壳(5)内设置有空腔(9),所述空腔(9)与第一方槽(2)第二方槽(10)互通,所述预应力钢筋(1)两端均设置有方杆(3),所述方杆(3)设置在第二方槽(10)内,所述空腔(9)内设置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位于方杆(3)左端,所述预应力钢筋(1)贯穿限位板(4)以及连接壳(5),所述限位板(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包括预应力钢筋(1)以及连接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5)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预应力钢筋(1)贯穿连接壳且延伸至另一侧连接壳(5)外侧,所述连接壳(5)左端面开设有第一方槽(2)以及第二方槽(10),所述第二方槽(10)位于第一方槽(2)内侧,所述连接壳(5)内设置有空腔(9),所述空腔(9)与第一方槽(2)第二方槽(10)互通,所述预应力钢筋(1)两端均设置有方杆(3),所述方杆(3)设置在第二方槽(10)内,所述空腔(9)内设置有限位板(4),所述限位板(4)位于方杆(3)左端,所述预应力钢筋(1)贯穿限位板(4)以及连接壳(5),所述限位板(4)左端面设置有螺母(8),所述连接壳(5)左侧设置有螺杆(6)以及螺栓(7),所述螺栓(7)位于螺杆(6)前后两侧,所述螺杆(6)贯穿连接壳(5)且与螺母(8)相连接,所述螺栓(7)贯穿连接壳(5)以及限位板(4)且延伸至连接壳(5)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构件预应力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壳(5)右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以及第二通孔(12),所述螺栓(7)左端贯穿第一通孔(11),且延伸至连接壳(5)外侧,所述螺杆(6)贯穿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