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葛晓松专利>正文

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461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连接管道构成,压缩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另一端与第一水泵、热蓄水桶连接,热蓄水桶上设有加热介质出口管道,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冷蓄水桶连接,冷蓄水桶上设有冷凝介质出口管道。根据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工质把空气中或其它低温热源中的热量有效利用,第一热交换器将收集的热量释放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在第二热交换器可产生冷源。减少能源和水的浪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循环技术,尤其是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生产线或实验室均需要供热和制冷,供热利用锅炉加热或者电加热实现,制冷通过水冷却或者制冷机械实现,由于用于加热和制冷的能源均一次性使用、不能回收,所以长期以来造成能源和水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目前市场多数在用于浓缩、干燥、溶媒回收的加热和冷凝都采用电加热、蒸汽加热和水冷却的方法。而且多数单位对以上能源都是一次使用。这样长期以来就造成了能源和水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所述的这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一个第一热交换器、一个第二热交换器和连接管道构成,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一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二热交换管道,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三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四热交换管道,其中,所述的压缩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一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热蓄水桶连接,所述的热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加热介质出口管道,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二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冷蓄水桶连接,所述的冷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冷凝介质出口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分别由板框交换器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逆卡诺循环原理,采用电能驱动压缩机和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通过工质把空气中或其它低温热源中无法被利用的太阳能潜热、生活及工业排放的废热、地热、地下水中的热量有效的利用,第一热交换器将收集的热量释放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可产生60℃~70℃的热水,同时在第二热交换器还可产生最低达零下15℃的冷源。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对照,其效果是积极且明显的。本技术中所有冷热水都采用循环使用,大大减少能源和水的浪费,也减少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以对水加热为例与其它几种加热器比较燃油炉加热10吨温升40℃的热水所需能源费用为143.60元,条件同上,燃气炉所需能源费用为222.00元,电加热所需能源费用为360.00元,而本技术只需82.50元。由此可见,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明显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冷热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1、一个第一热交换器2、一个第二热交换器3和连接管道构成,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2中设置有一个第一热交换管道21和一个第二热交换管道22,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3中设置有一个第三热交换管道31和一个第四热交换管道32,其中,所述的压缩机1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2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2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3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3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缩机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22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8,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2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一水泵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4的另一端与一个热蓄水桶6连接,所述的热蓄水桶6上设置有一个加热介质出口管道9,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32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10,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3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二水泵5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泵5的另一端与一个冷蓄水桶7连接,所述的冷蓄水桶7上设置有一个冷凝介质出口管道11。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2和第二热交换器3分别由板框交换器构成。权利要求1.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一个第一热交换器、一个第二热交换器和连接管道构成,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一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二热交换管道,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三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四热交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一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热蓄水桶连接,所述的热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加热介质出口管道,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二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冷蓄水桶连接,所述的冷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冷凝介质出口管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分别由板框交换器构成。专利摘要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和连接管道构成,压缩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第二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另一端与第一水泵、热蓄水桶连接,热蓄水桶上设有加热介质出口管道,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另一端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冷蓄水桶连接,冷蓄水桶上设有冷凝介质出口管道。根据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工质把空气中或其它低温热源中的热量有效利用,第一热交换器将收集的热量释放到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同时在第二热交换器可产生冷源。减少能源和水的浪费。文档编号F28D21/00GK2767943SQ20052003928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葛晓松 申请人:葛晓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热源发生装置,由一个压缩机、一个第一热交换器、一个第二热交换器和连接管道构成,所述的第一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一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二热交换管道,所述的第二热交换器中设置有一个第三热交换管道和一个第四热交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机的一端通过连接管道与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三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加热介质入口,所述的第二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一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一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热蓄水桶连接,所述的热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加热介质出口管道,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冷凝介质入口,所述的第四热交换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一个第二水泵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第二水泵的另一端与一个冷蓄水桶连接,所述的冷蓄水桶上设置有一个冷凝介质出口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葛晓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