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356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矩形电解池、刮渣装置和絮凝机,所述电解池的其中一对相对面贯通,所述电解池所贯通的相对面分别为顶端开口面和底端开口面,所述电解池顶端开口面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排渣口,所述电解池的外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有爆气管道,所述爆气管道的排气口延伸进电解池的内部,所述电解池的底端开口面螺栓固定有积淤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段式设计,将电解池和排淤池分为两个主体,边去絮凝机的安装,通过排淤装置的设置,解决电解后形成的沉渣物容易堵塞住排淤口,降低排淤的速度的问题,通过在刮渣板上设置的振动电机,避免浮渣粘在刮渣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邻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垃圾发电行业,垃圾发电厂的渗滤液处理一直是整个垃圾发电行业生产工艺中的“紧要”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和压力,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加成为了新的环保课题,目前在垃圾发电行业中,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方式普遍为:预处理+生化+膜,但目前各渗滤液处理站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生化系统受渗滤液指标COD等波动影响,容易受到冲击性打击,造成生化效果变差甚至失效,因此为保障渗滤液的正常处理,生化系统的稳定运行,生化系统前端的COD降解很有必要,而前端的COD降解主要有絮凝沉淀法和电絮凝法两种方式,其中电絮凝法并未应用于渗滤液处理行业中,为此在一套传统渗滤液处理工艺(调节池+厌氧+好氧+MBR+后续处理)中添加一套电絮凝设备,主要用于降解调节池出水COD,减少对后续生化系统的冲击性。现有的电絮凝设备可去除的污染物虽然广泛,但是还是有一些不足,在电解后形成的沉渣物容易堵塞住排淤口,降低排淤的速度,同时在电解后产生的浮渣是通过刮渣装置刮走的,浮渣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矩形电解池、刮渣装置和絮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的其中一对相对面贯通,所述电解池所贯通的相对面分别为顶端开口面和底端开口面,所述电解池顶端开口面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排渣口,所述电解池的外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有爆气管道,所述爆气管道的排气口延伸进电解池的内部,所述电解池的底端开口面螺栓固定有积淤池,所述积淤池远离电解池的一端具有排淤口,所述排淤口设有排淤装置,所述排淤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贯穿排淤口的转动杆、转动杆上的排淤桨和设置于排淤口外壁用于带动转动杆的转动电机;/n所述絮凝机设于所述电解池中,且置于爆气管道与刮渣装置之间,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电絮凝处理装置,包括矩形电解池、刮渣装置和絮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池的其中一对相对面贯通,所述电解池所贯通的相对面分别为顶端开口面和底端开口面,所述电解池顶端开口面的一侧开设有矩形排渣口,所述电解池的外侧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风机,所述风机的排气口连通有爆气管道,所述爆气管道的排气口延伸进电解池的内部,所述电解池的底端开口面螺栓固定有积淤池,所述积淤池远离电解池的一端具有排淤口,所述排淤口设有排淤装置,所述排淤装置包括沿水平方向贯穿排淤口的转动杆、转动杆上的排淤桨和设置于排淤口外壁用于带动转动杆的转动电机;
所述絮凝机设于所述电解池中,且置于爆气管道与刮渣装置之间,所述刮渣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解池外部且靠近所述排渣口一侧的积渣室、悬空设置在电解池顶端开口面的刮渣板和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宇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淄博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