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淑辉专利>正文

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313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电升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包括从动辊、伸缩杆、套杆、铰支座、竖杆、横板、支撑轴承、底座、壳体和钢索,还包括螺纹杆、限位件、滑块、滑杆、连接杆、主动辊、从动轮、主动轮和电机,所述伸缩杆与套杆活动连接,所述套杆与铰支座固定连接,所述竖杆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板与支撑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于壳体的一侧,所述螺纹杆与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与滑杆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套杆上的伸缩杆伸缩,达到了调节被抬升用料与墙体之间的距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电升降
,具体为一种机电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在城市建筑楼层时我们会常常看见一些大型的起重升降装置来提升建筑用料,钢筋,水泥、木料等建筑用料,但在农村,或者山区建房或需要搭建顶棚时,由于而且在我国农村人口的人口众多,村庄比较零散,道路不通且道路狭窄,一些大的机械无法进入,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人力搬运建筑用料,这样不仅仅对人的体力消耗过大,而且还造成了因体力不支造成的高空坠落事件发生的可能,现在市场上针对农村建房时用来搬运建筑用料的升降装置也有很多,其产品的种类大同小异,但都存在一个很严重的缺点,由于在抬升建筑用料钢索在主动辊上缠绕,缠绕的过程会使钢索缠绕在一起,让该升降装置在工作时让工作人员浪费很多的时间在理顺钢索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升降装置,该机电升降装置,解决了钢索在抬升建筑用料时钢索缠绕在一起造成该装置无法顺畅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包括从动辊、伸缩杆、套杆、铰支座、竖杆、横板、支撑轴承、底座、壳体和钢索,还包括螺纹杆、限位件、滑块、滑杆、连接杆、主动辊、从动轮、主动轮和电机,所述从动辊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伸缩杆顶部的开孔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靠近底部的外表面通过螺钉与套杆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套杆的底部与铰支座上的滚珠固定连接,所述铰支座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横板的上表面上,所述竖杆的顶部与套杆靠近中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的顶部通过安装在横板上的卡件与横板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板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柱与支撑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承的外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通过支架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主动轮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于壳体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贯穿于主动辊并与主动辊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与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贯穿于壳体的一侧,所述螺纹杆一端的外表面与从动轮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限位件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上的开孔处与滑杆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从动辊通过钢索与主动辊活动连接,且主动辊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大小和尺寸一致。优选的,所述伸缩杆靠近底部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壳体位于底座最左侧。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材质为硬质铝合金。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电升降装置。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机电升降装置,通过套杆上的伸缩杆伸缩,达到了调节被抬升用料与墙体之间的距离的效果。(2)该机电升降装置,通过活动安装在螺纹杆上的限位件并通过电机上的主动轮带动从动轮,从而带动限位件移动,限位件带动钢索移动,达到了防止钢索在主动辊上缠绕在一起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1中从动辊的立体图;图中:1从动辊、2伸缩杆、3套杆、4支撑铰支座、5竖杆、6横板、7支撑轴承、8底座、9壳体、10钢索、11螺纹杆、12限位件、13滑块、14滑杆、15连接杆、16主动辊、17从动轮、18主动轮、1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包括从动辊1、伸缩杆2、套杆3、铰支座4、竖杆5、横板6、支撑轴承7、底座8、壳体9和钢索10,还包括螺纹杆11、限位件12、滑块13、滑杆14、连接杆15、主动辊16、从动轮17、主动轮18和电机19,从动辊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伸缩杆2顶部的开孔处固定连接,从动辊1通过钢索10与主动辊16活动连接,且主动辊16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有利于钢索10在主动辊16上能更好得到缠绕,防止因主动辊表面过于光滑造成的钢索打滑,伸缩杆2靠近底部的外表面通过螺钉与套杆3的内壁活动连接,伸缩杆2的材质为硬质铝合金,硬质铝合金材质自重轻又有很好的刚性,使整个装置的重心下降左偏,保证了该装置不会倾倒,伸缩杆2靠近底部的外表面刻有防滑纹,防止了伸缩杆2出现打滑脱落的情况,套杆3的底部与铰支座4上的滚珠固定连接,铰支座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横板6的上表面上,竖杆5的顶部与套杆3靠近中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竖杆5的顶部通过安装在横板6上的卡件与横板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横板6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柱与支撑轴承7的内环固定连接,支撑轴承7的外环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壳体9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8的上表面上,电机19通过支架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电机上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电机19上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8的内环固定连接,连接杆15贯穿于壳体9的一侧,连接杆15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9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5贯穿于主动辊16并与主动辊16的内壁固定连接;滑杆14的两端与壳体9的侧面固定连接,螺纹杆11的一端贯穿于壳体9的一侧,壳体9位于底座8最左侧,壳体9内有电机19和主动辊16两大自重很大的部件,放在底座8的最左侧有利于把整个装置的重心降低和左偏,保证了整个装置不会倾倒,螺纹杆11一端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7的内环固定连接,螺纹杆1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9的侧面固定连接,限位件12开设有螺纹槽,限位件12的底部与滑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限位件12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滑块13上的开孔处与滑杆14活动连接,主动轮18通过皮带与从动轮17活动连接主动轮18和从动轮17的大小和尺寸一致,保证了限位件12牵引钢索10不会导致钢索10缠绕在主动辊16上缠绕在一起的情况。在使用时,通过在钢索10的一端困住建筑用料,通过启动电机19让电机19上的主动轮18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17转动,从而让主动辊16转动,螺纹杆11转动带动限位件12一起转动从而使钢索10不会缠绕在一起,建筑用料通过主动辊16转动钢索在主动辊16上缠绕,从而让建筑用料上升到相应的位置。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机电升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技术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包括从动辊(1)、伸缩杆(2)、套杆(3)、铰支座(4)、竖杆(5)、横板(6)、支撑轴承(7)、底座(8)、壳体(9)和钢索(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杆(11)、限位件(12)、滑块(13)、滑杆(14)、连接杆(15)、主动辊(16)、从动轮(17)、主动轮(18)和电机(19),所述从动辊(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伸缩杆(2)顶部的开孔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靠近底部的外表面通过螺钉与套杆(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套杆(3)的底部与铰支座(4)上的滚珠固定连接,所述铰支座(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横板(6)的上表面上,所述竖杆(5)的顶部与套杆(3)靠近中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5)的顶部通过安装在横板(6)上的卡件与横板(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板(6)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柱与支撑轴承(7)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承(7)的外环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n所述壳体(9)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8)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19)通过支架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9)上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8)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贯穿于壳体(9)的一侧,所述连接杆(15)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9)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贯穿于主动辊(16)并与主动辊(16)的内壁固定连接;/n所述滑杆(14)的两端与壳体(9)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1)的一端贯穿于壳体(9)的一侧,所述螺纹杆(11)一端的外表面与从动轮(17)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1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9)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12)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限位件(12)的底部与滑块(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12)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块(13)上的开孔处与滑杆(14)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18)通过皮带与从动轮(17)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升降装置,包括从动辊(1)、伸缩杆(2)、套杆(3)、铰支座(4)、竖杆(5)、横板(6)、支撑轴承(7)、底座(8)、壳体(9)和钢索(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纹杆(11)、限位件(12)、滑块(13)、滑杆(14)、连接杆(15)、主动辊(16)、从动轮(17)、主动轮(18)和电机(19),所述从动辊(1)的两端通过轴承与伸缩杆(2)顶部的开孔处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2)靠近底部的外表面通过螺钉与套杆(3)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套杆(3)的底部与铰支座(4)上的滚珠固定连接,所述铰支座(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横板(6)的上表面上,所述竖杆(5)的顶部与套杆(3)靠近中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杆(5)的顶部通过安装在横板(6)上的卡件与横板(6)的上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横板(6)的下表面通过固定柱与支撑轴承(7)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承(7)的外环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9)的底部固定安装在底座(8)的上表面上,所述电机(19)通过支架与底座(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与连接杆(1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9)上的输出轴与主动轮(18)的内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贯穿于壳体(9)的一侧,所述连接杆(15)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壳体(9)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5)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淑辉
申请(专利权)人:马淑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