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母取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230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还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取放平台和多个取放机构,所述取放平台上开设取放槽,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上;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推杆和套筒,套筒正对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取放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弹性件和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周向分布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钢珠通过弹性件沿筒体的径向可移动设置。顶针将螺母从取放槽处顶出至套筒内,多个钢珠将螺母有效固定在筒体内,防止螺母在移动过程中从取放机构上滑落,提高取放螺母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母取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螺母取放装置。
技术介绍
在螺母搬运或移动过程中,传统的螺母取放装置大多采用的是气缸夹取,但是现有装置对夹取螺母的角度和力度要求都比较严苛,数据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都会出现夹持不牢靠的情况,导致螺母从夹取装置上掉落,严重影响螺母的取放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高的螺母取放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还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取放平台和多个取放机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所述取放平台,所述取放平台上开设取放槽,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上,所述上气缸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下气缸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推杆和套筒,所述上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推杆,所述下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所述套筒,套筒正对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取放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弹性件和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周向分布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钢珠通过弹性件沿筒体的径向可移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钢珠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中空柱体和容置于所述中空柱体内的弹簧,所述中空柱体沿筒体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钢珠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中空柱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与钢珠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取放机构并排设置。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上支架移动副,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副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副为三轴移动驱动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包括主体和连接杆,所述主体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所述上气缸固定于所述主体上。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顶针将螺母从取放槽处顶出至套筒内,多个钢珠将螺母有效固定在筒体内,防止螺母在移动过程中从取放机构上滑落,提高取放螺母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螺母取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细节A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螺母取放装置的套筒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上支架;11、主体;12、连接杆;2、下支架;3、上气缸;4、下气缸;5、取放平台;51、取放槽;6、取放机构;61、顶针;62、推杆;63、套筒;64、筒体;65、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顶针将螺母从取放槽处顶出至套筒内,多个钢珠将螺母有效固定在筒体内,防止螺母在移动过程中从取放机构上滑落。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还包括上气缸3、下气缸4、取放平台5和多个取放机构6,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设有所述取放平台5,所述取放平台5上开设取放槽51,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51上,所述上气缸3固定于所述上支架1上,所述下气缸4固定于所述下支架2上;所述取放机构6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61、推杆62和套筒63,所述上气缸3的输出端连有所述推杆62,所述下气缸4的输出端连有所述顶针61,所述顶针61与所述推杆62之间设有所述套筒63,套筒63正对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上支架1上,所述取放槽51位于所述套筒63的下方;所述套筒63包括筒体64、弹性件65和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周向分布于所述筒体64内,所述弹性件65固定于所述筒体64上,所述钢珠通过弹性件65沿筒体64的径向可移动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顶针将螺母从取放槽处向上顶起,使螺母可以顺利套入套筒中,套筒中周向分布的钢珠在弹性件的弹力下可以对螺母进行有效固定,避免移动过程中螺母从取放机构上掉落下来,待移动至放置点后,推杆向下移动将螺母从套筒内推出,完成螺母的完整取放过程。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顶针将螺母从取放槽处顶出至套筒内,多个钢珠将螺母有效固定在筒体内,防止螺母在移动过程中从取放机构上滑落,提高取放螺母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钢珠的数量为三个。由上述描述可知,三个钢珠环绕套筒的中心轴设置,可以对螺母形成有效固定,防止螺母滑落。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65包括中空柱体和容置于所述中空柱体内的弹簧,所述中空柱体沿筒体64径向穿设于所述筒体64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钢珠相接触,弹簧的另一端抵持于所述中空柱体的内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65与钢珠一一对应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弹性件与钢珠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充分发挥弹簧的弹力,便于钢珠向套筒的轴心靠拢。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取放机构6并排设置。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取放机构可以同时对多个螺母进行移动和搬运,提高取放效率。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移动所述上支架1移动副,所述上支架1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副的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副为三轴移动驱动机构。由上述描述可知,上支架在移动副的驱动下可以实现多角度的稳定移动。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架1包括主体11和连接杆12,所述主体11通过所述连接杆12与所述套筒63固定连接,所述上气缸3固定于所述主体11上。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1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连接杆12。由上述描述可知,套筒与主体固定连接,有利于保持移动中的稳定性。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还包括上气缸3、下气缸4、取放平台5和多个取放机构6,所述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间设有所述取放平台5,所述取放平台5上开设取放槽51,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51上,所述上气缸3固定于所述上支架1上,所述下气缸4固定于所述下支架2上;请参照附图2,所述取放槽51上可同时放置多个螺母,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螺母的推入装置,所述推入装置可以将多个所述螺母依次推至顶针的正上方,便于顶针将其顶起,具体取放过程为:顶针61将螺母从取放槽51处向上顶起,使螺母可以顺利套入套筒63中,套筒63中周向分布的钢珠在弹性件65的弹力下可以对螺母进行有效固定,避免移动过程中螺母从取放机构6上掉落下来,待移动至放置点后,推杆62向下移动将螺母从套筒63内推出,随后在推入装置或手动推入的作用下,下一个螺母被推至所述顶针的正上方,重复以上取放过程。可选的,所述顶针61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柱和顶针帽,所述顶针帽设于所述顶针柱的上方,所述顶针帽在垂直方向上相对顶针柱可移动设置,顶针61向上顶出螺母时,顶针柱的上端面还能与螺母接触,提供一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取放平台和多个取放机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所述取放平台,所述取放平台上开设取放槽,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上,所述上气缸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下气缸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n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推杆和套筒,所述上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推杆,所述下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所述套筒,套筒正对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取放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n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弹性件和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周向分布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钢珠通过弹性件沿筒体的径向可移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取放装置,包括对应设置的上支架和下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气缸、下气缸、取放平台和多个取放机构,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所述取放平台,所述取放平台上开设取放槽,待移动的螺母放置于所述取放槽上,所述上气缸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下气缸固定于所述下支架上;
所述取放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顶针、推杆和套筒,所述上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推杆,所述下气缸的输出端连有所述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推杆之间设有所述套筒,套筒正对所述螺母固定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取放槽位于所述套筒的下方;
所述套筒包括筒体、弹性件和多个钢珠,多个所述钢珠周向分布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弹性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钢珠通过弹性件沿筒体的径向可移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的数量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取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中空柱体和容置于所述中空柱体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李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