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211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包括:电控箱、工作台面、产品受台和传动机构,工作台面呈矩形,工作台面长度方向两边框上设置有导轨,工作台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产品受台上设置有产品的放置区,产品受台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滚轮可滚动的安装在导轨上;传动机构,其包括电机、主动轮、皮带和多个从动轮,主动轮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皮带相连接,产品受台底部固定连接在皮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具有节省空间、降低库存、省时省力、定位精准、产品无磕碰划伤和电机速度可调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搬运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
技术介绍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后工位经常需要将前两个或多个工位组装成的半成品进行组合,因此半成品需要在各个工位间进行运转。半成品的运转通常采用周转台车或手动滑轨,但这两种运转方式均有其缺点。使用周转台车,会增加库存,导致异物、灰尘污染;运转过程中增加动作,工时增加;增加磕碰、划伤的概率,不良率上升。使用手动滑轨,阻力大、距离远了操作不便、作业效率低下;用力不好控制,用力小了滑行距离不够,用力大了,存在磕碰、划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具有节省空间、降低库存、省时省力、无磕碰划伤、定位精准和电机速度可调等优点。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包括:电控箱;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呈矩形,工作台面长度方向两边框上设置有导轨,工作台面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产品受台,产品受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控箱(1);/n工作台面(2),所述工作台面(2)呈矩形,所述工作台面(2)长度方向两边框上设置有导轨(21),所述工作台面(2)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22)、第二光电传感器(2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24);/n产品受台(3),所述产品受台(3)上设置有产品的放置区(31),所述产品受台(3)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32),所述滚轮(32)可滚动的安装在所述导轨(21)上;/n传动机构(4),其包括电机(41)、主动轮(42)、皮带(43)和多个从动轮(44),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2)的下方,所述主动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线工位间的物料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控箱(1);
工作台面(2),所述工作台面(2)呈矩形,所述工作台面(2)长度方向两边框上设置有导轨(21),所述工作台面(2)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22)、第二光电传感器(23)和第三光电传感器(24);
产品受台(3),所述产品受台(3)上设置有产品的放置区(31),所述产品受台(3)底部设置有多个滚轮(32),所述滚轮(32)可滚动的安装在所述导轨(21)上;
传动机构(4),其包括电机(41)、主动轮(42)、皮带(43)和多个从动轮(44),所述电机(41)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2)的下方,所述主动轮(42)连接在所述电机(41)的输出端,其中两个所述从动轮(44)位于所述主动轮(42)两端的正上方,另有两个所述从动轮(44)固定安装在所述工作台面(2)的两端,所述主动轮(42)与所述从动轮(44)通过所述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咸龙朱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