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庆芳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002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涉及建筑材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板的两侧活动套接有侧置固定板,所述底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手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板材运输箱。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板材运输箱,在便于进行拆卸的同时,可以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运输,同时增大了运输面积,便于进行拆卸以及自身的运输,使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同时具备平板车以及箱式运输车的功能,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运输
,具体为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材料是在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使用推车以及一些其他的工具对材料进行搬运输送,但是现有的建筑材料运输装置作用较为单一,运输软体的材料运输板状的固定材料就很不方便,对建筑施工带来很大不便,同时现有的运输装置在对玻璃,陶瓷等固定板状材料运输时,装卸较为费力,且对于材料以及装置本体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对材料的固定性较差,经常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材料掉落,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具备运输作用广泛,安全稳定,装卸方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材料运输装置作用较为单一,运输软体的材料运输板状的固定材料就很不方便,对建筑施工带来很大不便,同时现有的运输装置在对玻璃,陶瓷等固定板状材料运输时,装卸较为费力,且对于材料以及装置本体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对材料的固定性较差,经常在运输过程中造成材料掉落,造成严重损失的问题。为实现以上运输作用广泛,安全稳定,装卸方便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板的两侧活动套接有侧置固定板,所述底板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手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板材运输箱,所述板材运输箱的两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柱,所述板材运输箱内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转动轴,所述板材运输箱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齿轮,所述板材运输箱的一侧卡接有支撑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固定柱,且螺纹固定柱的一端与支撑板相接触。优选的,所述侧置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且以底板的两侧对称分布,四个所述侧置固定板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位于底板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底板内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柱位于侧置固定板的上方。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延伸至板材运输箱的内腔,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中部螺纹套接有螺纹推动柱,所述螺纹推动柱的一端活动套接至板材运输箱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为圆柱体,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为方形柱,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延伸至板材运输箱的外部,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接板,所述套接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活动套接至板材运输箱的表面。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动套筒,所述滚动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且链条啮合连接至固定齿轮的表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板材运输箱,在便于进行拆卸的同时,可以对不同的材料进行运输,同时增大了运输面积,便于进行拆卸以及自身的运输,使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同时具备平板车以及箱式运输车的功能,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2、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通过在板材运输箱内腔的底部设置转动轴,便于在对一些板型材料进行装卸时,利用转动轴的滚动作用便于进行装卸,避免了传统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在装卸材料时需要将材料抬至运输装置的中部带来的不便,以及拖拉材料对材料本身以及装置本体造成损坏的问题,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的使用便捷性,同时通过固定板以及侧置固定板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对材料进行固定,避免传统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对材料固定措施差的问题,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板材运输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A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板;2、板材运输箱;3、推动板;4、螺纹推动柱;5、连接柱;6、固定板;7、橡胶防滑层;8、推动手柄;9、扭簧;10、侧置固定板;11、限位柱;12、滚动套筒;13、转动轴;14、支撑板;15、螺纹固定柱;16、支撑弹簧;17、固定轴;18、套接板;19、链条;20、传动齿轮;21、固定齿轮;22、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底板1的两侧活动套接有侧置固定板10,侧置固定板10的数量为四个,且以底板1的两侧对称分布,四个侧置固定板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扭簧9,扭簧9位于底板1的内腔,通过扭簧9和侧置固定板10的配合,利用扭簧9的弹力特性,使侧置固定板10可以进行转动,进而对放置在底板1或者板材运输箱2上的材料进行固定,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的稳定性,底板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6,支撑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底板1内腔的限位柱11,限位柱11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柱11位于侧置固定板10的上方,通过支撑弹簧16对限位柱11进行支撑,同时利用限位柱11在不需要使用侧置固定板10时对侧置固定板10进行固定,方便快捷,便于操作,底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手柄8,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板材运输箱2,板材运输箱2的两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柱5,连接柱5的一端延伸至板材运输箱2的内腔,连接柱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连接柱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板3,推动板3的中部螺纹套接有螺纹推动柱4,螺纹推动柱4的一端活动套接至板材运输箱2的内部,固定板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7,通过螺纹推动柱4和推动板3的配合,利用螺纹推动柱4使推动板3的位置进行改变,进而推动连接柱5,使固定板6对板材运输箱2内的板状材料进行固定,同时利用橡胶防滑层7增大固定板6与材料之间的摩擦,同时对材料进行防护,提高了该建筑材料运输装置运输的稳定性和防护性,板材运输箱2内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滚动套筒12,滚动套筒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层7,转动轴13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传动齿轮20,传动齿轮20的表面啮合连接有链条19,且链条19啮合连接至固定齿轮21的表面,通过滚动套筒12以及转动轴13的使用,便于对材料进行装卸,同时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板(1)的两侧活动套接有侧置固定板(10),所述底板(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6),所述底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手柄(8),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板材运输箱(2),所述板材运输箱(2)的两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柱(5),所述板材运输箱(2)内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转动轴(13),所述板材运输箱(2)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有固定轴(17),所述固定轴(17)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齿轮(21),所述板材运输箱(2)的一侧卡接有支撑板(14),所述底板(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固定柱(15),且螺纹固定柱(15)的一端与支撑板(14)相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底板(1)的两侧活动套接有侧置固定板(10),所述底板(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6),所述底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推动手柄(8),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板材运输箱(2),所述板材运输箱(2)的两侧活动套接有连接柱(5),所述板材运输箱(2)内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转动轴(13),所述板材运输箱(2)内腔的一侧活动套接有固定轴(17),所述固定轴(17)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固定齿轮(21),所述板材运输箱(2)的一侧卡接有支撑板(14),所述底板(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固定柱(15),且螺纹固定柱(15)的一端与支撑板(14)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置固定板(10)的数量为四个,且以底板(1)的两侧对称分布,四个所述侧置固定板(10)的表面固定套接有扭簧(9),所述扭簧(9)位于底板(1)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材料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底板(1)内腔的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的数量为四个,且限位柱(11)位于侧置固定板(10)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发玉
申请(专利权)人:曾庆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