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64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具体涉及不锈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伸缩架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部设置有打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打磨组件,旋转转动杆,使得弧形结构的打磨片向外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不锈钢管的内壁相贴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打磨组件上的打磨片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打磨片与转动杆之间更加稳定,使得打磨片适用于不同大小型号的不锈钢管,保证了不锈钢管内部良好的打磨抛光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不锈钢管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
技术介绍
不锈钢管为一种中空的长条圆形钢材,是一种经济的断面钢材,是钢铁工业中的一项重要产品,其按生产方式分为无缝管和焊管两大类,按材质分为普通碳素钢管、合金钢管、轴承钢管等多种类,安全可靠、卫生环保、经济适用,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的腐蚀,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疗、食品、轻工、机械仪表等工业输送管道以及机械结构部件等,在不锈钢管的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抛光装置对其内部进行抛光打磨。经检索,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授权公开号为CN208496557U),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左端垂直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右端固接有卡盘,所述卡盘右端设置有钢管,所述卡盘右端中心位置水平固接有第一螺杆,所述内部右端水平固接有滑槽,所述底板右上端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垂直固接有竖直杆,所述活动板右上端,竖直杆右端固接设置有储蓄电池。本技术电机带动伸缩杆转动,使得打磨装置联动螺母转动,从而使螺母沿着第一螺杆向左移动,并且拉伸伸缩杆,同时打磨装置移动时,打磨刷打磨钢管内壁,打磨装置移动至第一螺杆左端时,反向转动电机,使得螺母向右移动,反复使钢管内壁打磨光滑,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弹簧完成打磨片的扩张,但是打磨片与转动杆之间不稳定,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不锈钢管的内部打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了其抛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通过设置了打磨组件,旋转转动杆,使得弧形结构的打磨片向外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不锈钢管的内壁相贴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打磨组件上的打磨片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打磨片与转动杆之间更加稳定,使得打磨片适用于不同大小型号的不锈钢管,保证了不锈钢管内部良好的打磨抛光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伸缩架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外部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一端固定设置有擦拭组件,所述擦拭组件外部套有不锈钢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有两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侧表面环绕固定设置有四组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一侧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一侧固定安装有打磨片,所述打磨片呈弧形结构式设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固定块包裹有擦拭棉,所述擦拭棉内侧固定设置有凸起块,所述固定杆与转动杆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伸缩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架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紧固螺栓。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两组反向分布的螺纹,所述转动杆与两组反向分布的转动块转动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块与支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座铰接在一起,所述打磨片与支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铰接在一起。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块上的安装槽与擦拭棉上的凸起块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打磨组件,旋转转动杆,使得弧形结构的打磨片向外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不锈钢管的内壁相贴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打磨组件上的打磨片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打磨片与转动杆之间更加稳定,使得打磨片适用于不同大小型号的不锈钢管,保证了不锈钢管内部良好的打磨抛光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擦拭组件,将擦拭棉安装在固定杆的一端,当打磨组件在不锈钢管内部进行打磨后,在转动杆的旋转作用下,擦拭棉就会对不锈钢管的内部进行擦拭,能够较为有效的清理抛光后的粉尘,节约了工作人员的后续清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打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擦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工作台;2、驱动电机;3、伸缩架;4、转动杆;5、打磨组件;51、转动块;52、第一转动座;53、支杆;54、第二转动座;55、打磨片;6、擦拭组件;61、固定杆;62、固定块;63、安装槽;64、擦拭棉;65、凸起块;7、不锈钢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架3,所述伸缩架3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与伸缩架3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外部设置有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一端固定设置有擦拭组件6,所述擦拭组件6外部套有不锈钢管7。进一步的,所述打磨组件5包括有两组转动块51,所述转动块51侧表面环绕固定设置有四组第一转动座52,所述第一转动座52一侧设置有支杆53,所述支杆53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座54,所述第二转动座54一侧固定安装有打磨片55,所述打磨片55呈弧形结构式设计。进一步的,所述擦拭组件6包括有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2,所述固定块62外围开设有安装槽63,所述固定块62包裹有擦拭棉64,所述擦拭棉64内侧固定设置有凸起块65,所述固定杆61与转动杆4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与伸缩架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架3的前表面嵌入设置有紧固螺栓。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两组反向分布的螺纹,所述转动杆4与两组反向分布的转动块51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块51与支杆5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座52铰接在一起,所述打磨片55与支杆53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54铰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62上的安装槽63与擦拭棉64上的凸起块65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本技术工作原理: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2,通过设置了打磨组件5,将打磨组件5放置在不锈钢管7的内部,将不锈钢管7和打磨片55用手固定住,随后,旋转转动杆4,由于转动杆4的外表面设置有两组反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架(3),所述伸缩架(3)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与伸缩架(3)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外部设置有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一端固定设置有擦拭组件(6),所述擦拭组件(6)外部套有不锈钢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架(3),所述伸缩架(3)的伸缩端固定设置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与伸缩架(3)通过螺纹方式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外部设置有打磨组件(5),所述打磨组件(5)与转动杆(4)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一端固定设置有擦拭组件(6),所述擦拭组件(6)外部套有不锈钢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组件(5)包括有两组转动块(51),所述转动块(51)侧表面环绕固定设置有四组第一转动座(52),所述第一转动座(52)一侧设置有支杆(53),所述支杆(53)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座(54),所述第二转动座(54)一侧固定安装有打磨片(55),所述打磨片(55)呈弧形结构式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内孔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组件(6)包括有固定杆(61),所述固定杆(6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鸿图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纳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