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磨床自动上下料装置
,具体的说是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行业内,对于轴承内圈外滚道精磨的自动上下料机械手的方案设计中,执行机构往往采用较为经典的交叉双臂上下料结构,驱动类型均广泛采用液压方式,基本的传动方案为由一液压缸驱动一双齿面齿条同时与一对齿轮啮合带动两交叉机械臂相对机架转动,同时另一液压缸驱动两交叉机械臂转动轴相对与机架做前后移动。但随着相关企业对内圈精磨加工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机械传动方案已经显现出上下料效率低,传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缺点,行业内急需要开发工作效率更高,传动结构更加简洁、成本低廉可靠耐用的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手的传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该种上下料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包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包括上料臂(17)和下料臂(18),所述的上料臂(17)一端与上料臂转轴(9)传动连接,上料臂(17)另一端用于在上料位(22)和加工位(23)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的下料臂(18)一端与下料臂转轴(5)传动连接,下料臂(18)另一端用于在加工位(23)和下料位(24)之间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与上料臂驱动齿轮组件(7)传动连接,所述的上料臂驱动齿轮组件(7)包括摆臂挡位板(7.1)和上料臂驱动齿轮(7.2),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与上料臂驱动齿轮(7.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摆臂挡位板(7.1)固定安装在上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包括上料臂(17)和下料臂(18),所述的上料臂(17)一端与上料臂转轴(9)传动连接,上料臂(17)另一端用于在上料位(22)和加工位(23)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的下料臂(18)一端与下料臂转轴(5)传动连接,下料臂(18)另一端用于在加工位(23)和下料位(24)之间往复运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与上料臂驱动齿轮组件(7)传动连接,所述的上料臂驱动齿轮组件(7)包括摆臂挡位板(7.1)和上料臂驱动齿轮(7.2),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与上料臂驱动齿轮(7.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摆臂挡位板(7.1)固定安装在上料臂驱动齿轮(7.2)的端面上,所述的摆臂挡位板(7.1)中心轴穿过上料臂驱动齿轮(7.2)中心,所述的摆臂挡位板(7.1)一端向外延伸并伸出上料臂驱动齿轮(7.2)外边缘,所述的摆臂挡位板(7.1)的行程两端均设置有摆臂缓冲组件(6),所述的摆臂缓冲组件(6)用于对摆臂挡位板(7.1)的往复运动进行限位;
所述的上料臂驱动齿轮(7.2)与下料臂驱动齿轮(4)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的下料臂转轴(5)与下料臂驱动齿轮(4)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料臂驱动齿轮(4)与摆臂气缸(12)一端可转动连接,摆臂气缸(12)另一端与摆臂气缸架(15)可转动连接连接,所述的下料臂驱动齿轮(4)与摆臂气缸(12)一端的连接处设置在下料臂驱动齿轮(4)端面并偏心设置;
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和下料臂转轴(5)可转动的固定安装在双臂机架(8)上,所述的上料臂转轴(9)的中心轴和下料臂转轴(5)的中心轴均于双臂机架(8)所在的竖直平面垂直;两组摆臂缓冲组件(6)以及摆臂气缸架(15)均固定安装在双臂机架(8)侧壁上,所述的两组摆臂缓冲组件(6)以及摆臂气缸架(15)与上料臂驱动齿轮(7.2)和下料臂驱动齿轮(4)同侧;
所述的双臂机架(8)与移臂驱动气缸组件(3)传动连接,所述的双臂机架(8)能够在移臂驱动气缸组件(3)的驱动下往复运动,所述的双臂机架(8)的运动方向与上料臂转轴(9)和下料臂转轴(5)的轴向平行;所述的移臂驱动气缸组件(3)固定安装在基板(1)上表面,所述的基板(1)上表面还固定安装有两组移臂缓冲组件(16),两组移臂缓冲组件(16)分别设置在双臂机架(8)往复运动的行程终点处,两组移臂缓冲组件(16)用于对双臂机架(8)的往复运动进行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位(23)的边缘设置有磨削砂轮(21),所述的上料位(22)设置在上料通道(19)的出口下方边缘,所述的下料位(24)设置在设置在下料通道(20)的上方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内圈磨床的交叉双臂上下料机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臂机架(8)与基板(1)之间通过若干组直线导轨组件(2)滑动连接,所述的直线导轨组件(2)的轴向与上料臂转轴(9)和下料臂转轴(5)的轴向平行,所述的直线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埝生,杨文亮,史建俊,童桂,孙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