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61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它包括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至液相端口的液相区为垂直的直管,主要技术特征是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区。具有能有效地提高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热泵效率和可靠性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浸入在热泵热水器水箱中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采用浸入式换热器的热泵热水器,其换热器置 于水箱内,热泵工质从气相端口进入相变换热区,基本液化后经过液封区, 然后进入液相区,再从液相端口离开换热器。由于布局方式的差异,大体 上采用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等三种形式方案一,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至液 相端口的液相区为垂直的直管,由于螺旋形盘管底部有较长的管路比较平 缓,在汽液界面的横向流动速度较大,挟带在液相中的气泡难以彻底分离 并返回相变区域,不利于热泵效率提高;方案二,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为垂直的直管,液封区至液 相端口的液相区为螺旋形盘管,由于液态工质在底部形成液封,导致换热 管大部分区域为液相区,处于汽液共存两相区的管段较短,换热器的换热 能力被大大降低,显然,不仅导致材料费用增加,而且,由于管道延长使 工质流动阻力降增大,热泵系统的性能因此降低;方案三,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以及液封区至液相端口的 液相区均为螺旋形盘管,则同时将方案一和方案二布局的缺点结合在一起。为克服这些缺陷,对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进行了研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它能有效地提高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热泵效率。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至液相端口的液相区为垂直的直管,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区。本技术同
技术介绍
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在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结构,热泵系 统气态工质进入螺旋管加热热水,气态工质在换热器底部被液封阻隔,留 在螺旋管段,已经液化的工质经直管离开换热器,故它能有效地提高换热 能力,从而提高热泵效率。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液封区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附图l所示,本实施例中,热泵工质从气相端口 2进入螺旋管状的相变换热区3,基本液化后进入液封区5,该段管路大致 是处在垂直面上,挟带在液态工质中的气泡在此处分离,并返回两相区3, 润滑油随液态工质经液相区4从液相端口 1离开换热器。热泵工质在换热 器中的换热过程主要相变方式为主,而且相变过程中热泵工质一侧的换热 系数较高,完全液化之前的相变过程是影响传热效率的关键,因此,换热 表面得到充分利用。附图2所示的液封区中,整个结构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其中分界面6 是为液相区8和两相区7的结合处,混入液态工质的气泡经过分界面6之后从液相区中返回两相区7。若汽液界面在垂直液封结构处,较大范围内上下移动,对相变区影响 较小,因而对换热面积的影响也较小,有利于保持冷凝器换热性能高效和 稳定。在液封结构区域,由于有一段接近垂直的较长管路,液位相对较深, 使得液态工质有较为充分的机会释放挟带的气泡,因而液态工质的过冷度 易于保证,从而有利于热泵系统运行状态保持高效稳定。本技术利用流程布置的简单措施,不仅将汽液分界面的面积减小 至管道的横截面,由于流速较高,润滑油不易分层;而且,液态工质基本 限制在直管段,将运行期间换热器中存留的液态工质量减少到最少,有利 于减少热泵系统必要的工质注入量,因而也有利于热泵系统的可靠性提 高。权利要求1、一种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它包括气相端口(2)至液封区(5)的相变换热区(3)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5)至液相端口(1)的液相区(4)为垂直的直管,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区(5)。专利摘要一种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它包括气相端口至液封区的相变换热区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至液相端口的液相区为垂直的直管,主要技术特征是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区。具有能有效地提高换热能力,有利于提高热泵效率和可靠性等特点。文档编号F28D1/00GK201104139SQ20072005590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专利技术者叶远璋, 廖炎光, 张禄勤, 汤栋耀, 黄逊青 申请人: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泵热水器浸入式水箱换热器,它包括气相端口(2)至液封区(5)的相变换热区(3)为螺旋形盘管,液封区(5)至液相端口(1)的液相区(4)为垂直的直管,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底部设置一个垂直的液封区(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远璋黄逊青张禄勤汤栋耀廖炎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