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50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层叠床垫,满足体压分散性与身体支撑性的同时,可以按照更多需求者的要求,且可以使用表面背面两面,以能够根据季节选择不同的躺卧感觉,用一个床垫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躺卧感觉。在第1芯材(1)与第3芯材(3)之间层叠第2芯材(2)的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中,第2芯材(2)形成具有以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为弯曲线的单向弯曲性的形状,上述第2芯材(2)由硬度最高的原材料形成,第1芯材(1)由硬度最低的原材料形成,所述第3芯材(3)由具有中间硬度的原材料形成,第1芯材(1)的厚度是15至30mm、所述第2芯材(2)的厚度是5至40mm,第3芯材(3)的厚度是35至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使用表面、背面两面,可按照所需得到不同的躺卧感觉的层叠床垫
技术介绍
为了消除压力集中到身体的一部分上引起的不适感,对作为寝具的层叠床垫,要求体压分散性,为了保持睡姿地支撑身体,要求有身体支撑性。另外,为了适用于近年受到注目的看护用床,也被要求柔软性,以便能够适应于将背侧部分相对水平而抬高70至80度左右的功能。还有,重视通气性以不积存潮气的床垫也正被开发。图11是表示重视体压分散性和通气性的现有的层叠床垫的部分剖视图。在图11中,此层叠床垫是在外框材料11的表面、背面两面,在上下方向具有弹性的性质,且贴上无反弹力性质的表面材料12,使纤维方向成为上下方向地折叠成大致U字状,将构成使其折缝13的方向与床的横方向大致相同的具有通气性的保形构件14安装在上述外框材料11,并在外框材料11中设置了用于把空气吸入内部的通气孔(图省略)的床(专利文献1、段落0013、图4等)。专利第29300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现有的层叠床垫,具有不能同时有体压分散性与身体支撑性的问题。另外,由于不存在迎合人的体型以及睡姿等的中心构件,所以还存在躺卧感觉很大程度上受上面构件的硬度以及厚度影响的问题。此外,如上述现有技术的公报说明书中所记载的“通过在外框材料的表面、背面两面贴附表面材料,构成无表面背面的床垫,就可不需要进行表面背面的确认”那样,基本上是不以表面背面的分别使用为前提的,存在着不能与使用者各种各样的要求相适应的问题。还有,在想要将硬的芯材与柔软的芯材贴合在一起以两层构造分开使用表面、背面时,如对两芯材的硬度不赋予相当的差别,就难以知道不同,若赋予差别,只要不加厚各芯材,就寝在柔软的面上时就会产生碰底感觉(底づき)而没有最适值。另外,三层构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若中间层不是较硬、向一个方向具有弯曲性的芯材,就难以区别表面背面的不同,或是变得容易在中间层碰底。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层叠床垫,其同时满足体压分散性与身体支撑性,并适应于更多的需求者的要求,且可以使用表面背面两面以便根据季节而选择不同的躺卧感觉,用1个床垫得到不同的躺卧感觉。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层叠床垫,是在第1芯材与第3芯材之间层叠第2芯材的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芯材形成具有将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作成弯曲线的单向弯曲性的形状,所述第2芯材由硬度最高的原材料成形,所述第1芯材由硬度最低的原材料成形,所述第3芯材由具有中间硬度的原材料成形,所述第1芯材的厚度是15至30mm,所述第2芯材的厚度是5至40mm,所述第3芯材的厚度是35至50mm。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第1芯材的硬度是20至60N、所述第2芯材的硬度是370N以上或、所述第3芯材的硬度是90至120N。在本专利技术中,最好将第1芯材或第3芯材的、与其体压集中的臀部以及脚后跟部相当的部分做成比其他部分更柔软,将与维持睡姿的腰部以及上腿部相当的部分作成比其他部分硬。此时,第1芯材或第3芯材,最好是通过氨基甲酸乙酯发泡压制而成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第2芯材最好由聚酯缓冲材料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层叠床垫,由于表面背面两面满足体压分散性与身体支撑性的两个特性,并具有不同的躺卧感觉,故通过将两面区别使用,可以广泛地对应于需要者的躺卧感觉的喜好。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第1芯材至第3芯材做成规定的厚度,将硬度370或以上、最好具有370至600N的弯曲性的第2芯材进行层叠,以由硬度为20至60N的第1芯材与硬度为90至120N的第3芯材夹住,由此可使第2芯材迎合于体型和睡姿等,所以即使比较薄,也能够确保在表面背面两面良好的躺卧感觉、体压分散性以及身体支撑性,不会在表面背面碰底而获得不同的躺卧感觉。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第1芯材或第3芯材的相当于体压集中的臀部以及脚后跟的部分做成比其他部分更柔软,将支撑睡姿的腰部以及上腿部的部分作成比其他部分更硬,则体压分散性与身体支撑性更加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通过将第1芯材或第3芯材作成由氨基甲酸乙酯发泡压制而成形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将第2芯材作成聚酯缓冲材料,由此成为用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夹住聚酯缓冲材料两面的3层构造,所以比较薄的床垫不受材料的特性影响,可以廉价得到具有单靠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而不能得到的翻身性、身体支撑性的层叠床垫。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形态的沿着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的纵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第3芯材的中央构件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第3芯材的端部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3的中央构件的俯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纵方向的侧视图。图7是图5的B-B线的剖视。图8是在图4表示的端部构件的俯视图。图9是沿着图8的纵方向的侧视图。图10是图8的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的3个芯材予以分解后的分解图,图2是沿层叠床垫的纵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的第3芯材的中央构件的立体图,图4同样是图1的第3芯材的端部构件的立体图。在图1,长方形平板状的第2芯材2的单面(图中下侧面)具有沿着宽度方向平行的半圆锥体状的突起,沿着长度方向的截面,如图2所示形成波浪形。由此,第2芯材具有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弯曲性。在这样的第2芯材2的上下两面上,分别层叠了长方形平板状的第3芯材3以及第1芯材1,形成了3层构造的床垫。第2芯材2由厚度5至40mm的脊柱形状聚酯缓冲材料构成,在从第1芯材至第3芯材3中最硬。按照JIS K 6401法(规定了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的硬度试验方法)测定的第2芯材2的硬度是370N或以上,最好是370至600N。在本专利技术叫做硬度的时候,是指全部按照JIS K 6401法测定的硬度。通过第2芯材2具有上下方向的弯曲性,可以满足例如适用于电动床的场合的弯曲迎合性。还有,在第2芯材2的图中下侧的截面为波形面侧的表面,在成形上产生表皮层的表面变硬。如此,在较硬的面即第1芯材侧有表皮层,可以得到更硬的躺卧感觉,在较软的面即第3芯材3侧具有无表皮层的柔软的一侧,碰底感觉就消失。在第2芯材2的截面为波形面上层叠的第1芯材1,由厚度15至30mm的被称为分层缓冲(アブソ一バレイヤ一)的平板状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而构成,其硬度比第2芯材2软,如20至60N。层叠在相对于第2芯材2的截面为波形面的平面上的第3芯材3,由厚度35至50mm的氨基甲酸乙酯泡沫而构成,其硬度比第2芯材2软,比第1芯材度硬,第3芯材3的硬度是如90至120N。第3芯材3如图1所示,由中央构件4与配置在中央构件4两侧的2个端部构件5构成。为了通过分别设置不同的表面形状而发挥对应于支撑身体的部位的功能,对中央构件4以及端构件5的表面实施改变其硬度的加工。图3是放大第3芯材3的中央构件的立体图。在中央构件4上,沿着长度方向排列有多个沿着其宽度方向形成的相同宽度的半圆锥体状的突起。沿着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在图中分别具有5个半圆锥体状的突起的槽形板部4b(ギヤツチトレツド部4b)。在2个槽形板部4b的两边、比槽形板部4b稍长的中央部,成为在半圆锥体状的突起上沿着其长度方向还形成2种类的大小不同的小凹凸的臀部体压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叠床垫,是在第1芯材与第3芯材之间层叠第2芯材后的3层构造的层叠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芯材形成具有将与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作成弯曲线的弯曲性的形状,所述第2芯材由硬度最高的原材料成形,所述第1芯材由硬度最低的材料成形,所述第3芯材由具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成形,所述第1芯材的厚度是15至30mm,所述第2芯材的厚度是5至40mm,所述第3芯材的厚度是35至50mm。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村章田中良嶋田由香木暮贵政
申请(专利权)人: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