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U形工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该仿形脱料结构包括安装于下模机构上的仿形脱料机构,仿形脱料机构包括上顶驱动部和仿形脱料块,仿形脱料块初始状态下位于下模机构的凸模内预设的空间中,上顶驱动部的驱动轴连接仿形脱料块,驱动轴为V形折弯结构,上顶驱动部驱动仿形脱料块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向偏移于上模机构的凸模的方向顶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辅助脱料时顶块损伤裙边的问题,进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成型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工件形状,该U形工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31。在开模工序中,主要分为三个工程,分别是连续模、拉伸模和冲孔模;这其中,主要的难点在于第二工程拉伸模开模状态下的脱料问题。第二工序为拉伸,模具在闭模状态下凸凹模合在一起使产品成型出所需要的样式。当模具成型后打开时产品会有状态结果:第一产品卡在凹模块内;第二产品卡在凸模块上,这两种状态都会影响模具的生产。传统的技术中都是通过在凸模或者凹模中设置脱料辅助顶块来解决,但是由于该U形工件3的结构比较特殊,其宽度方向两侧的裙边31会包住凸模或者凹模的侧面,造成粘料现象,如果单靠垂直方向的顶出力,很容易因为用力不当造成该裙边31的裂开问题,造成产品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可以有效地解决在辅助脱料时顶块损伤裙边的问题,进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U形工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该仿形脱料结构包括安装于下模机构上的仿形脱料机构,仿形脱料机构包括上顶驱动部和仿形脱料块,仿形脱料块初始状态下位于下模机构的凸模内预设的空间中,上顶驱动部的驱动轴连接仿形脱料块,驱动轴为V形折弯结构,上顶驱动部驱动仿形脱料块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向偏移于上模机构的凸模的方向顶出。进一步地,上述驱动轴的折弯角度为171-178°。进一步地,在合模状态下,仿形脱料块的顶面与凸模之间存在3-4mm的间隙。进一步地,上述上顶驱动部为驱动气缸。进一步地,上述驱动气缸的缸体内设置有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进一步地,模具闭模时,控制阀控制下进气腔进气,而此时上进气腔放气,驱动轴带动仿形脱料块收回;模具开模时,控制阀控制下进气腔放气,而此时上进气腔进气,驱动杆带动仿形脱料块伸出并顶出U形工件。进一步地,上述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之间通过至少一2-3mm直径的通孔连通。进一步地,上述上顶驱动部安装于一浮动板上,浮动板沿着垂直方向可滑动地套装于多个橡胶轴上,橡胶轴的顶部固定连接于下模机构的下模板的底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其中的主要改进在于将上顶驱动部的驱动轴设置为V形折弯结构,使得上顶驱动部驱动仿形脱料块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向偏移于上模机构的凸模的方向顶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U形工具的裙边的粘料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将仿形脱料块向偏移于垂直方向的角度顶出U形工件,当然顶出角度需要进行控制,因而驱动轴的折弯角度必须设置为171-178°,否则可能会将工件顶坏,由于U形工件被偏移地顶出,因而裙边受到斜向的顶出力可以更省力地从凸模上脱料,而不至于因力度过大而损伤裙边,类似于开啤酒瓶盖一样,斜向掰起可以更为省力地开启瓶盖。因而,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辅助脱料时顶块损伤裙边的问题,进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中所涉及的U形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在前视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中驱动轴和仿形脱料块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在侧视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U形工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31,该仿形脱料结构包括安装于下模机构1上的仿形脱料机构2,仿形脱料机构2包括上顶驱动部22和仿形脱料块23,上顶驱动部22为驱动气缸,仿形脱料块23初始状态下位于下模机构1的凸模11内预设的空间中,上顶驱动部22的驱动轴225连接仿形脱料块23,驱动轴225为V形折弯结构,上顶驱动部22驱动仿形脱料块23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3向偏移于上模机构4的凸模41的方向顶出;其中,具体地,驱动轴225的折弯角度在171-178°之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其中的主要改进在于将上顶驱动部的驱动轴设置为V形折弯结构,使得上顶驱动部驱动仿形脱料块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向偏移于上模机构的凸模的方向顶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决U形工具的裙边的粘料问题;具体来说,由于将仿形脱料块向偏移于垂直方向的角度顶出U形工件,当然顶出角度需要进行控制,因而驱动轴的折弯角度必须设置为171-178°,否则可能会将工件顶坏,由于U形工件被偏移地顶出,因而裙边受到斜向的顶出力可以更省力地从凸模上脱料,而不至于因力度过大而损伤裙边,类似于开啤酒瓶盖一样,斜向掰起可以更为省力地开启瓶盖。因而,本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在辅助脱料时顶块损伤裙边的问题,进而提升产品的良品率。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在合模状态下,仿形脱料块23的顶面与凸模41之间存在3-4mm的间隙,通过设置该间隙,在合模后可以将仿形脱料块缩进一段,防止冲头冲坏仿形脱料块。实施例三: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地做出了以下作为改进的技术方案:驱动气缸的缸体221内设置有上进气腔222和下进气腔223;模具闭模时,控制阀控制下进气腔223进气,而此时上进气腔222放气,驱动轴225带动仿形脱料块23收回;模具开模时,控制阀控制下进气腔223放气,而此时上进气腔222进气,驱动杆带动仿形脱料块23伸出并顶出U形工件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驱动轴收回时,下进气腔进气可以使得整个气缸底部更为稳固,为合模冲压提供稳固支持;在驱动轴伸出时,下进气腔放气,可以释放底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所述U形工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31),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下模机构(1)上的仿形脱料机构(2),所述仿形脱料机构(2)包括上顶驱动部(22)和仿形脱料块(23),所述仿形脱料块(23)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下模机构(1)的凸模(11)内预设的空间中,所述上顶驱动部(22)的驱动轴(225)连接所述仿形脱料块(23),所述驱动轴(225)为V形折弯结构,所述上顶驱动部(22)驱动所述仿形脱料块(23)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3)向偏移于上模机构(4)的凸模(41)的方向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所述U形工件(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裙边(31),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下模机构(1)上的仿形脱料机构(2),所述仿形脱料机构(2)包括上顶驱动部(22)和仿形脱料块(23),所述仿形脱料块(23)初始状态下位于所述下模机构(1)的凸模(11)内预设的空间中,所述上顶驱动部(22)的驱动轴(225)连接所述仿形脱料块(23),所述驱动轴(225)为V形折弯结构,所述上顶驱动部(22)驱动所述仿形脱料块(23)上行并在开模时将U形工件(3)向偏移于上模机构(4)的凸模(41)的方向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225)的折弯角度为171-17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合模状态下,所述仿形脱料块(23)的顶面与所述凸模(41)之间存在3-4mm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U形工件拉伸模开模工程的仿形脱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顶驱动部(22)为驱动气缸。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吕技伟,耿朝阳,王树吉,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