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形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包括装配台,辅助机构包括推进机构、对正机构、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装配台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限位部,推进机构设于装配台上方,第一支撑开机构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装配台底部,装配台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处于第一撑开机构上方,对正机构设于装配台的一侧外,装配台的该一侧外还设有第一动力缸,对正机构设于第一动力缸的输出端上,第二撑开机构设于对正机构的上方,第一动力缸的上方设有第二动力缸,第二动力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支撑座,第二撑开机构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支撑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
本技术涉及叉形架装配
,具体地,涉及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
技术介绍
叉形结构广泛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伸缩门、升降机、收缩式晾晒架以及各种玩具中,不论应用何种方面,其结构原理都是一样。叉形架由多个X形的副支架依次通过铆接而成,完整的叉形架的形成甚至有数十个X形的副支架进行拼接,现有的叉形架的装配工序大多采用人工手动将事先铆接好的两个X形副支架放置在装配工位,然后还要将两个X形副支架的铆接区域对准,操作的重复量大,并且繁琐,人工劳动强度很大,所以急需一种能够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并可以实现对X形副支架的自动精准的定位,以抬高装配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包括装配台,辅助机构包括推进机构、对正机构、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装配台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限位部,推进机构设置在装配台上方,第一支撑开机构通过第一微动气缸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装配台底部,装配台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处于第一撑开机构上方,对正机构设置在装配台的一侧外,装配台的该一侧外还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动力缸,对正机构安装在第一动力缸的输出端上,第二撑开机构设于对正机构的上方,第一动力缸的上方设有与之相平行的第二动力缸,第二动力缸的输出端上设有支撑座,第二撑开机构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支撑座上,支撑座的上方设有第二微动气缸,第二微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撑开机构传动连接,第二撑开机构和对正机构均始终处于推进机构和限位部之间。<br>进一步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气缸、升降气缸和定位部,推进气缸呈水平设置,升降气缸呈倒置,并且其缸体与推进气缸的输出杆相连,定位部设置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升降气缸始终处于两个限位部的正中间,推进气缸的输出方向垂直于第一动力缸的输出方向,经推进气缸驱使升降气缸能够径直向两个限位部方向行进。进一步地,定位部包括上梁板以及设置在上梁板底部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均呈水平设置,并且二者分别通过一个呈竖直的固定杆和上梁板相连接,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水平高度相等,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并且两两相对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顶部截面均呈等腰三角形,两个第一定位块的顶角端相向设置,两个第二定位块的顶角端相向设置,第一定位块的顶角角度为143°,第二定位块的顶角角度小于37°,两个第一定位块均位于两个限位部的正中间,其中远离限位部的一个第一定位块的背部设有呈竖直的省力推杆,省力推杆下端与第一定位块的下表面齐平,两个第二定位块分别对应两个限位部设置。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厚度大于叉形架的配件的厚度,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底部边沿处均为边倒圆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撑开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摆臂和第一拨杆,第一电机呈竖直安装在第一微动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电机的主轴朝上,第一摆臂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电机的主轴上,第一拨杆呈竖直固定在第一摆臂的自由端,第一拨杆始终处于导向槽的下方。进一步地,第二撑开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摆臂和第二拨杆,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座与支撑座侧部活动连接,第二电机呈倒置设置,第二摆臂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拨杆呈倒置设于第二摆臂的自由端,第二微动气缸呈倒置设置在电机座的上方,并且其输出轴与电机座顶部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还设有压紧筒,压紧筒处于第二摆臂的下方。进一步地,对正机构包括长条形结构的U型支架以及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设于U型支架开口内第一限位盘,U型支架的开口面始终朝向导向槽,第一限位盘呈水平设置,第一限位盘正对U型支架的开口,并处于U型支架的封闭端区域,U型支架的底部能够与装配台的台面相接触,第一动力缸的输出轴与U型支架的封闭端相连。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呈水平设置的第二限位盘,第二限位盘为磁吸盘,第二限位盘与装配台固定相连接。进一步地,装配台的底部对称设有两个下模座,两个下模座和两个第二限位盘呈等腰梯形分布。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首先第一动力缸会驱动U型支架位移至装配台上,并处于两个限位部旁侧,并且U型支架的开口宽度吻合未张开的X形架的宽度,此时U型支架会构成一个预上料区域,这样可以使得机械手、人工或者传送等设备将单个X形架配合直接送入到U型支架的开口内,达到上料目的,且这个X形架上料后,会接触到第一限位盘处停止,即达到指定区域,上述X形架由上述操作可以实现精准的上料,使得这个X形架配件能够上料到指定的区域,进而能够有效的被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实施开口;然后第二动力缸会驱动支撑座带着第二撑开机构到达两个限位部之间,然后第二微动气缸会驱使第二电机带着第二摆臂和第二拨杆小幅下降,此时压紧筒会下降,并接触上述被送入U型支架开口内的配件(X形架)的中心铆接处,实施轻压,使其被定位,然后第一动力缸会驱动U型支架复位,即抽离前述配件(X形架)的区域,抽离中,由于压紧筒的下压作用力,会使得该配件(X形架)不会受到U型支架抽离的联动移动,依旧保持不动,当U型支架抽离完毕后,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会同时工作,将前述配件(X形架)的两端朝相反的方向推动,也就是分别向两个第二限位盘转动,与第二限位盘接触后,会被第二限位盘的磁吸作用而吸附,因为X形架的配件都是钢件材料,所以会受第二限位盘的磁吸影响,这里的磁吸影响并不是很大,只是单纯的迎合被撑开的X形架的的端部而已,防止其产生惯力复位一点角度,造成铆接处对正不准确,由于配件(X形架)的两端贴合了第二限位盘,那么配件(X形架)的另外两端则会同步转动至铆接区域,也就是和事先部分铆接过的叉形架的两端达到对正,使得其可以展开铆接工作,铆接完毕后,推进气缸会开始工作,会驱动升降气缸以及定位部向两个限位部方向靠近式的行进,这个行程中,会达到前述配件(X形架)的区域,将装配部分的叉形架通过定位部固定,并拉动使得叉形架往远离限位部的方向运动,运动的行程是限定的,这样的作用是在于先前被拉动的配件(X形架)的初始区域处可以放置新的叉形架的配件;因为叉形架是通过多个X形的支架依次铆接而成(能够转动的铆接),所以每次需要放入一个待铆接的独立的X形架(即配件),本技术能够大幅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并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图6中B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三;图9为图7中C处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四;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包括装配台(1),其特征在于:辅助机构包括推进机构、对正机构、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装配台(1)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限位部,推进机构设置在装配台(1)上方,第一支撑开机构通过第一微动气缸(4c)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装配台(1)底部,装配台(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1a),导向槽(1a)处于第一撑开机构上方,对正机构设置在装配台(1)的一侧外,装配台(1)的该一侧外还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动力缸(3),对正机构安装在第一动力缸(3)的输出端上,第二撑开机构设于对正机构的上方,第一动力缸(3)的上方设有与之相平行的第二动力缸(5c),第二动力缸(5c)的输出端上设有支撑座(5r),第二撑开机构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支撑座(5r)上,支撑座(5r)的上方设有第二微动气缸(5t),第二微动气缸(5t)的输出端与第二撑开机构传动连接,第二撑开机构和对正机构均始终处于推进机构和限位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包括装配台(1),其特征在于:辅助机构包括推进机构、对正机构、第一撑开机构和第二撑开机构,装配台(1)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限位部,推进机构设置在装配台(1)上方,第一支撑开机构通过第一微动气缸(4c)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装配台(1)底部,装配台(1)的顶部开设有导向槽(1a),导向槽(1a)处于第一撑开机构上方,对正机构设置在装配台(1)的一侧外,装配台(1)的该一侧外还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一动力缸(3),对正机构安装在第一动力缸(3)的输出端上,第二撑开机构设于对正机构的上方,第一动力缸(3)的上方设有与之相平行的第二动力缸(5c),第二动力缸(5c)的输出端上设有支撑座(5r),第二撑开机构能够竖直活动的设于支撑座(5r)上,支撑座(5r)的上方设有第二微动气缸(5t),第二微动气缸(5t)的输出端与第二撑开机构传动连接,第二撑开机构和对正机构均始终处于推进机构和限位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气缸(2)、升降气缸(211)和定位部,推进气缸(2)呈水平设置,升降气缸(211)呈倒置,并且其缸体与推进气缸(2)的输出杆相连,定位部设置在升降气缸(211)的输出端上,升降气缸(211)始终处于两个限位部的正中间,推进气缸(2)的输出方向垂直于第一动力缸(3)的输出方向,经推进气缸(2)驱使升降气缸(211)能够径直向两个限位部方向行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形架装配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位部包括上梁板(212)以及设置在上梁板(212)底部的第一定位块(213)和第二定位块(214),第一定位块(213)和第二定位块(214)均呈水平设置,并且二者分别通过一个呈竖直的固定杆(215)和上梁板(212)相连接,第一定位块(213)和第二定位块(214)的水平高度相等,第一定位块(213)和第二定位块(21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并且两两相对称,第一定位块(213)和第二定位块(214)的顶部截面均呈等腰三角形,两个第一定位块(213)的顶角端相向设置,两个第二定位块(214)的顶角端相向设置,第一定位块(213)的顶角角度为143°,第二定位块(214)的顶角角度小于37°,两个第一定位块(213)均位于两个限位部的正中间,其中远离限位部的一个第一定位块(213)的背部设有呈竖直的省力推杆(216),省力推杆(216)下端与第一定位块(213)的下表面齐平,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迺建,
申请(专利权)人:云和县宏峰模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