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终端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2489286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终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包括通过各自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反向充电线路、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器、切换电路以及应用处理器,其中,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数据传输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应用处理器的正极连接端连接,且数据传输线路的负极连接端和应用处理器的负极连接端连接。通过本公开提供的方法,基于两条电路分开实现数据传输与反向快速充电,有助于提高通信传输时的信号质量。且有助于降低硬件成本,节省终端硬件安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终端及介质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终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OTG技术是USBOn-The-Go的缩写(On-The-Go是便携式,在路上的意思,在路上便于携带),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终端之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终端包括:PDA、移动电话、消费类终端。遇到没有电脑等终端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手机等移动终端连接连接U盘、读卡器、数码相机等外部终端,来进行数据传输或充电等操作。相关技术中,一个终端对另一个终端端进行反向充电时的最大对外供电能力只有5V/500mA,充电功率为5W。目前支持有线反向快速充电的手机厂商中,可以支持反向充电的充电功率到10W。支持快充的方案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通过添加一颗BC1.2充电协议芯片,进而使双方终端能够基于BC1.2充电协议进行快速充电。但将移动终端调成主机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传输电路串入BC1.2充电协议芯片,由于容易影响数据传时的通信质量。通过添加芯片进行反向充电,导致终端原有其他硬件的空间占用减少,增加硬件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终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包括通过各自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反向充电线路、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器、切换电路以及应用处理器,其中,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数据传输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应用处理器的正极连接端连接,且数据传输线路的负极连接端和应用处理器的负极连接端连接;切换电路用于将连接器的正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数据传输线路或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相连接,或将连接器的负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数据传输线路或反向充电线路的负极连接端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与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且反向充电线路的负极连接端与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器与被充电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数据传输模式或者反向充电模式;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包括: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在用户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时,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反向充电线路;在用户未选择反向充电模式时,不使能切换电路。在另一实施例中,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器与被充电终端终止有线连接,使能切换电路恢复至切换前的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提示模块,由于响应于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器与被充电终端建立有线连接,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数据传输模式或者反向充电模式;电路切换模块,由于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在一实施例中,电路切换模块采用下述方式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在用户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时,使能切换电路切换至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反向充电线路;在用户未选择反向充电模式时,不使能切换电路。在另一实施例中,终端还包括:复位模块,由于响应于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器与被充电终端终止有线连接,使能切换电路恢复至切换前的状态。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以及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向有线充电电路,能够通过简化反向充电的电路结构,实现快速充电,进而有助于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硬件占用空间使用率。且在进行数据交换时,方向充电线路与数据交换线路不同,不影响其他线路的通信质量。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进行反向有线充电的工作流程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终端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相关技术中,支持快充的方案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通过添加一颗BC1.2充电协议芯片,进而使双方终端能够基于BC1.2充电协议进行快速充电。但进行数据传输时,部分电流流入BC1.2充电协议芯片中,由于容易影响数据传时的通信质量,且添加芯片,导致终端原有其他硬件的空间占用减少,增加硬件成本。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反向充电线路与数据传输线路分开,能够根据用户选择确定使能的线路,进而进行快速充电或者数据传输。进行反向充电时,仅通过唯一的电阻便可实现快速充电,硬件成本低,且不占终端的硬件空间。由于数据传输线路与反向充电线路分开,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不易受到反向充电线路的干扰,进而有助于提高输出传输信号的通信质量。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各自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反向充电线路、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器、切换电路以及应用处理器,其中,/n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n所述数据传输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所述应用处理器的正极连接端连接,且所述数据传输线路的负极连接端和所述应用处理器的负极连接端连接;/n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将所述连接器的正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所述数据传输线路或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相连接,或将所述连接器的负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所述数据传输线路或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负极连接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各自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进行连接的反向充电线路、数据传输线路、连接器、切换电路以及应用处理器,其中,
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之间串联有电阻;
所述数据传输线路的正极连接端和所述应用处理器的正极连接端连接,且所述数据传输线路的负极连接端和所述应用处理器的负极连接端连接;
所述切换电路用于将所述连接器的正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所述数据传输线路或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相连接,或将所述连接器的负极连接端切换至与所述数据传输线路或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负极连接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有线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一开关,且所述反向充电线路的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电阻之间设置有第二开关。


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向有线充电电路。


4.一种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反向有线充电电路,所述反向有线充电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连接器与被充电设备建立有线连接,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数据传输模式或者反向充电模式;
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所述切换电路切换至所述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用户的选择,使能所述切换电路切换至所述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数据传输线路或者反向充电线路,包括:
判断用户是否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
在所述用户选择了反向充电模式时,使能所述切换电路切换至所述反向有线充电电路的反向充电线路;
在用户未选择反向充电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善乐马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