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及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89279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系统控制模块、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所述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储能模块、接入模块还均与所述功率执行模块连接;所述接入模块用于接入配电网380V主线。通过在配变低压侧并联一个不平衡补偿系统,分相控制补偿电流,实现配变的三相不平衡调节。本方案能够减少线路的电能损耗,减少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改善配变出力、避免产生配变零序电流,确保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改善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变压器损耗;提高供电可靠性,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安装灵活、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配电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加快配电网建设及保障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我国电力领域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电力系统低压配网多采用三相四线制,低压用户则多采用单相用电,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大功率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三相负荷的不合理分配、用电负荷的不断变化、配变负荷监视力度的削弱,台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三相不平衡问题,有些台区的三相不平衡度高达70%。三相不平衡是用来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如果存在这一问题,将会影响整个电网系统的供电安全、效率和质量。三相不平衡的主要危害包括增加线路的电能损耗、增加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减少配变出力、产生配变零序电流、影响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供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导致变压器烧毁等事故。目前,在中低压配电网中,一般采用手动或自动投切的电容器组进行补偿。但是,其只能解决功率因数的补偿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相负荷不平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控制模块、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n所述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储能模块、接入模块还均与所述功率执行模块连接;/n所述接入模块用于将该系统接入配电网380V主线,并实时采集台区用电负荷信息;/n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能和放电;/n所述系统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台区用电负荷信息判断是否实施三相不平衡补偿,若需实施三相不平衡补偿,则采用正负零序解耦和合成的方法进行三相电流计算,而后向功率执行器发送三相电流控制指令;/n所述功率执行模块用于接收三相电流控制指令,并进行配变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控制模块、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
所述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均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储能模块、接入模块还均与所述功率执行模块连接;
所述接入模块用于将该系统接入配电网380V主线,并实时采集台区用电负荷信息;
所述储能模块用于储能和放电;
所述系统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台区用电负荷信息判断是否实施三相不平衡补偿,若需实施三相不平衡补偿,则采用正负零序解耦和合成的方法进行三相电流计算,而后向功率执行器发送三相电流控制指令;
所述功率执行模块用于接收三相电流控制指令,并进行配变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器及与其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功率执行模块、储能模块、接入模块均与所述中央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上级云平台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执行模块包括双向变流器及与其连接的主控制器,所述储能模块、接入模块均与所述双向变流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模块包括HPLC模块、并网电缆,所述并网电缆一端与所述功率执行模块连接,所述并网电缆另一端用于接入配电网380V主线,所述HPLC模块串接于所述并网电缆上且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模块包括储能电池及与其连接的电池管理单元,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功能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所述系统控制模块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池储能的配变三相不平衡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模块,所述辅助模块包括散热风扇、烟感、门磁开关、温湿度传感器、开关电源,所述开关电源连接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斌万代李理严亚兵欧阳帆朱维钧黎刚朱光明臧欣许立强梁文武徐浩洪权李刚吴晋波熊尚峰刘海峰李辉徐波陶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