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9269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及方法,其中所述装置包括土柱模拟装置、地下水模拟装置、降雨模拟装置、监测装置四个部分。其中土柱模拟装置主要包括筒体、透水土工布和土壤采样口。地下水模拟装置主要包括箱体、地下水注入口、地下水流出口、地下水采样口、蠕动泵、进出水管和储液罐。监测装置包括集成式监测探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利用降雨及渗流模拟装置实现了对土壤包气带降雨渗透作用和水流渗透作用的联合模拟,采用集成式监测探头实现土壤层和地下水层温度、pH、溶解氧和地下水流速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准确模拟包气带复杂结构,实现土壤/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模拟及修复过程监测与评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染场地修复研究
,具体涉及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污染场地是指因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险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场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重污染企业遗留场地的土壤也受到污染,环境隐患日益突出。由于降水或地表水入渗,污染物不可避免地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土壤可分为包气带(不饱和带)和饱水带(饱和带),在饱水带的那部分水统称为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以垂向循环为主,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和田间灌溉,大气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历时直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特征变化。排泄主要为蒸发蒸腾、人工开采和地下水开采。土壤包气带是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主要通道,也是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体系中迁徙转化的重要一环。常用的场地污染修复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等三种。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清洁高效、便于应用、发展潜力极大的新兴技术。目前无论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柱模拟装置、地下水模拟装置、人工降雨装置(2)和监测装置;所述土柱模拟装置贴合置于地下水模拟装置上方;所述土柱模拟装置包括筒体(1)、渗流注入口(3)和土壤采样口(4),所述筒体(1)侧壁上不同高度处分别设有若干渗流注入口(3)和若干土壤采样口(4),筒体(1)内底部填充有砾石层,砾石层上方铺设有透水土工布(5),透水土工布(5)上方用于填充待模拟土壤,所述渗流注入口(3)通过管道外接模拟渗流储液罐(15);所述地下水模拟装置包括箱体(6)、地下水注入口(9)、地下水流出口(10)和地下水采样口(11),所述箱体(6)顶部与筒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土柱模拟装置、地下水模拟装置、人工降雨装置(2)和监测装置;所述土柱模拟装置贴合置于地下水模拟装置上方;所述土柱模拟装置包括筒体(1)、渗流注入口(3)和土壤采样口(4),所述筒体(1)侧壁上不同高度处分别设有若干渗流注入口(3)和若干土壤采样口(4),筒体(1)内底部填充有砾石层,砾石层上方铺设有透水土工布(5),透水土工布(5)上方用于填充待模拟土壤,所述渗流注入口(3)通过管道外接模拟渗流储液罐(15);所述地下水模拟装置包括箱体(6)、地下水注入口(9)、地下水流出口(10)和地下水采样口(11),所述箱体(6)顶部与筒体(1)底部通过穿孔连通,使两者之间的水流能够通过砾石层垂直迁移;箱体(6)侧壁一侧设有地下水注入口(9),另一侧分别设有地下水流出口(10)和地下水采样口(11);所述地下水注入口(9)通过进水管外接第一储液罐(12),所述地下水流出口(10)通过出水管外接第二储液罐(13),且进水管和出水管上设有蠕动泵(7);所述人工降雨装置(2)位于土柱模拟装置中填充的待模拟土壤上方,其进口通过管道外接模拟降雨储液罐(14);所述监测装置包括若干集成式监测探头(8),分别设于筒体(1)中的待模拟土壤不同高度处以及箱体(6)内部,用于监测各设置位置的温度、pH、溶解氧以及地下水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一体式模拟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管道上均设有控制管道开闭的阀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宝兰周猛王家骐李雨芬叶天强郑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