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9169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两个静触头、动触头、衔铁、轭铁、复位线圈、弹簧、磁力驱动杆、灭弧室和磁力驱动机构;灭弧室位于壳体内腔上方,磁力驱动机构位于壳体内腔底部;两个静触头对称设置在灭弧室内腔两侧;磁力驱动杆竖直设置在壳体的中线位置处;其中,磁力驱动杆伸入灭弧室的一端与磁性动触头连接,另一端穿过轭铁后、通过衔铁与磁力驱动机构连接;复位线圈设置在轭铁与衔铁之间、位于磁力驱动机构的两侧;弹簧缠绕在磁力驱动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设计磁场分布导致的电弧方向偏离度低、偏置方向集中的问题,减少了电弧对接触器触头的烧蚀,延长了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元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不断深入,航空航天、武器系统、交通运输等行业对电力系统的电压、功率以及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功率直流供电以其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率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航天器、武器装备、轨道交通、汽车供配电的必然趋势。大功率高压直流接触器作为高压直流配电系统中的核心器件,其性能与可靠性至关重要。接触器闭合—断开过程中,动、静触头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电弧放电。在高电压、强电流的作用下,两电极间的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被激发为带电的等离子体发生电弧放电现象,激发出的放电电弧对触头材料有明显的烧蚀作用。进而,减少电弧对高压直流接触器触头的烧结,延长高压直流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克服了现有高压直流接触器灭弧系统设计磁场分布导致的电弧方向偏离度低、偏置方向集中的问题,减少了电弧对接触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以及设置在壳体(4)内的两个静触头(1)、动触头(2)、衔铁(5)、轭铁(6)、复位线圈(7)、弹簧(8)、磁力驱动杆(9)、灭弧室(10)和磁力驱动机构(17);/n灭弧室(10)位于壳体(4)内腔上方,磁力驱动机构(17)位于壳体(4)内腔底部;/n两个静触头(1)对称设置在灭弧室(10)内腔两侧;/n磁力驱动杆(9)竖直设置在壳体(4)的中线位置处;其中,磁力驱动杆(9)伸入灭弧室(10)的一端与磁性动触头(2)连接,另一端穿过轭铁(6)后、通过衔铁(5)与磁力驱动机构(17)连接;/n复位线圈(7)设置在轭铁(6)与衔铁(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以及设置在壳体(4)内的两个静触头(1)、动触头(2)、衔铁(5)、轭铁(6)、复位线圈(7)、弹簧(8)、磁力驱动杆(9)、灭弧室(10)和磁力驱动机构(17);
灭弧室(10)位于壳体(4)内腔上方,磁力驱动机构(17)位于壳体(4)内腔底部;
两个静触头(1)对称设置在灭弧室(10)内腔两侧;
磁力驱动杆(9)竖直设置在壳体(4)的中线位置处;其中,磁力驱动杆(9)伸入灭弧室(10)的一端与磁性动触头(2)连接,另一端穿过轭铁(6)后、通过衔铁(5)与磁力驱动机构(17)连接;
复位线圈(7)设置在轭铁(6)与衔铁(5)之间、位于磁力驱动机构(17)的两侧;
弹簧(8)缠绕在磁力驱动杆(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静触头磁钢槽(12)和静触头磁钢(14);
静触头磁钢槽(12)设置在灭弧室(10)外部两侧;
静触头磁钢(14)设置在静触头磁钢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苌群峰冯萃峰田亚伟张楚贤郑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时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