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99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下弹性元件;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先破盖、后吸液的效果,破盖针和吸液针互不干扰,吸液针可自由下降,避免溶液受污染,破盖针与瓶盖依然形成密封,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
本技术涉及实验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
技术介绍
溶液瓶的瓶盖一般是由软性材料制作而成,气密性良好,可被尖锐物刺穿。穿刺针作为刺穿溶剂瓶瓶盖以达到吸液目的的理想工具,其在实验仪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现有穿刺吸液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穿刺针包括弹性部1’和穿刺部,穿刺部带有一根头部尖锐的吸液针2’,使用时,弹性部先与瓶盖抵接,然后按压穿刺针促使弹性部收缩,吸液针穿出弹性部的同时,刺破瓶盖并插入溶液瓶内部;但是,由于瓶盖是由类似橡胶的软性材料制成,即使吸液针插入溶液瓶内部后,溶液瓶依然处于密封状态,所以在密封状态下吸液的话,溶液瓶内部会产生真空,进而会造成吸液不准或者无法吸液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使用的应对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不用瓶盖,但显然弊端是瓶内的溶液会蒸发;2、在瓶盖侧边穿插一根通气针,以保持瓶内和瓶外气压平衡,但弊端是通气针拔出后,溶液瓶依然存在无法密封导致溶液蒸发的问题;3、在吸液针外侧附着一根通气针,通气针的长度短于吸液针的长度(大概10mm左右)以确保吸液针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所述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所述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破盖针、吸液针、上弹性元件和下弹性元件,所述上导套、中导套、下导套依次套接在一起;所述破盖针贯穿在中导套和下导套的内部,且破盖针的一端固定在中导套上,中导套和下导套之间内置所述下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贯穿在上导套、中导套、破盖针和下导套的内部,且吸液针的一端固定在上导套上,上导套和中导套之间内置上弹性元件,所述吸液针的外径与破盖针的内径之间具有间隙,间隙连通外部空气,所述下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小于上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套、中导套或下导套设有与外部空气连通的通道,所述间隙通过该通道连通外部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平衡气压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生戴相辉陈克彦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睿科集团厦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