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91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内桶以及安装在混合内桶顶端的密封顶盖,密封顶盖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混合内桶外侧安装有混合外桶,混合外桶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营养液的不断循环流动,能够有效避免单一搅拌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能够在使用结束后,通过在混合内桶内加入清水进行快速循环清洗,清洗彻底且效率高,也可定期进行拆卸消毒清理;通过底部支撑机构的缓冲结构设计,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震动带来的冲击损伤,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不仅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高,而且能够对营养液自动进行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营养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营养液含有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水,还可酌情加入胰岛素,碳水化合物是供能的基本物质,可以提供热量,因只有葡萄糖最符合人体生理需求,能被所有器官利用,临床应用最广泛。目前,营养液调配较麻烦,需要医护人员对各个成分添加后手动进行混合,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高,而且容易混合不均匀影响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内桶以及安装在混合内桶顶端的密封顶盖,密封顶盖上方安装有防护罩,混合内桶外侧安装有混合外桶,混合外桶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混合内桶周侧均布有连通竖管,混合内桶底部中央安装有外螺纹导液管,外螺纹导液管底端通过抽液泵连接有分液歧管,分液歧管周侧顶端与连通竖管底端相连,连通竖管顶端连接有L型回液管;所述密封顶盖中央竖直安装有搅拌器,搅拌器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底部安装有电机支架,密封顶盖边缘均布有进液斗;所述混合内桶周侧顶端设有环形支撑凸起,混合内桶底面边缘均布用于安装连通竖管的定位通孔,混合内桶内侧面顶端均布有与定位通孔相连通的限位卡槽,混合内桶底面中央设有与外螺纹导液管相配合的内螺纹导液孔;所述分液歧管包括与抽液泵输出端固定相连的汇液管,汇液管周侧底端均布有出液横管,出液横管末端向上折弯形成与连通竖管底端固定相连的出液竖管;所述密封顶盖中央设有与搅拌器相配合的转动限位孔,密封顶盖边缘均布有定位卡孔,进液斗底端设有与定位卡孔相配合的定位导料管。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水平分布的环形支撑板,环形支撑板底面均布有与密封顶盖表面固定相连的电机支撑立柱。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底座以及均布在支撑底座边缘的缓冲支撑件,支撑底座包括支撑筒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筒底部的环形支撑底板,环形支撑底板表面均布有支撑限位孔,缓冲支撑件包括与支撑限位孔滑动配合的缓冲支撑立柱,缓冲支撑立柱顶端中央设有弹簧安装孔,弹簧安装孔中安装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顶端与混合外桶底面接触相连,缓冲支撑立柱顶端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卡孔与定位导料管之间为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底端一侧与密封顶盖铰接相连,述防护罩底端底端另一侧与密封顶盖之间通过卡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竖管底端与出液竖管之间、连通竖管顶端与L型回液管之间均为过盈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各个进液斗对多个营养液组分进行添加并扣上防护罩进行密封保护,通过搅拌器进行混合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为了使各个营养液组分之间混合均匀,通过抽液泵对混合内桶底部的液体进行抽取,并依次通过分液歧管、连通竖管、L型回液管再次汇流到混合内桶内部,通过不断循环流动,能够有效避免单一搅拌器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能够在使用结束后,通过在混合内桶内加入清水进行快速循环清洗,清洗彻底且效率高,也可定期进行拆卸消毒清理;通过底部支撑机构的缓冲结构设计,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效避免震动带来的冲击损伤,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使用,不仅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高,而且能够对营养液自动进行充分混合。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包括混合内桶1以及安装在混合内桶1顶端的密封顶盖2,密封顶盖2上方安装有防护罩3,混合内桶1外侧安装有混合外桶4,混合外桶4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5;混合内桶1周侧均布有连通竖管9,混合内桶1底部中央安装有外螺纹导液管6,外螺纹导液管6底端通过抽液泵7连接有分液歧管8,分液歧管8周侧顶端与连通竖管9底端相连,连通竖管9顶端连接有L型回液管50;密封顶盖2中央竖直安装有搅拌器10,搅拌器10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0,驱动电机30底部安装有电机支架40,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进液斗20;如图3和图4,混合内桶1周侧顶端设有环形支撑凸起11,混合内桶1底面边缘均布用于安装连通竖管9的定位通孔12,混合内桶1内侧面顶端均布有与定位通孔12相连通的限位卡槽13,混合内桶1底面中央设有与外螺纹导液管6相配合的内螺纹导液孔14;如图5,分液歧管8包括与抽液泵7输出端固定相连的汇液管81,汇液管81周侧底端均布有出液横管82,出液横管82末端向上折弯形成与连通竖管9底端固定相连的出液竖管83;如图6,密封顶盖2中央设有与搅拌器10相配合的转动限位孔21,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定位卡孔22,进液斗20底端设有与定位卡孔22相配合的定位导料管201;电机支架40包括水平分布的环形支撑板401,环形支撑板401底面均布有与密封顶盖2表面固定相连的电机支撑立柱402。如图7,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底座51以及均布在支撑底座51边缘的缓冲支撑件52,支撑底座51包括支撑筒511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筒511底部的环形支撑底板512,环形支撑底板512表面均布有支撑限位孔513,缓冲支撑件52包括与支撑限位孔513滑动配合的缓冲支撑立柱521,缓冲支撑立柱521顶端中央设有弹簧安装孔523,弹簧安装孔523中安装有缓冲弹簧53,缓冲弹簧53顶端与混合外桶4底面接触相连,缓冲支撑立柱521顶端边缘设有环形限位凸起522;支撑筒511顶端混合外桶4底面固定相连。其中,定位卡孔22与定位导料管201之间为过盈配合,防护罩3底端一侧与密封顶盖2铰接相连,述防护罩3底端底端另一侧与密封顶盖2之间通过卡扣相连,连通竖管9底端与出液竖管83之间、连通竖管9顶端与L型回液管50之间均为过盈配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内桶(1)以及安装在混合内桶(1)顶端的密封顶盖(2),密封顶盖(2)上方安装有防护罩(3),混合内桶(1)外侧安装有混合外桶(4),混合外桶(4)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5);/n所述混合内桶(1)周侧均布有连通竖管(9),混合内桶(1)底部中央安装有外螺纹导液管(6),外螺纹导液管(6)底端通过抽液泵(7)连接有分液歧管(8),分液歧管(8)周侧顶端与连通竖管(9)底端相连,连通竖管(9)顶端连接有L型回液管(50);/n所述密封顶盖(2)中央竖直安装有搅拌器(10),搅拌器(10)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0),驱动电机(30)底部安装有电机支架(40),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进液斗(20);/n所述混合内桶(1)周侧顶端设有环形支撑凸起(11),混合内桶(1)底面边缘均布用于安装连通竖管(9)的定位通孔(12),混合内桶(1)内侧面顶端均布有与定位通孔(12)相连通的限位卡槽(13),混合内桶(1)底面中央设有与外螺纹导液管(6)相配合的内螺纹导液孔(14);/n所述分液歧管(8)包括与抽液泵(7)输出端固定相连的汇液管(81),汇液管(81)周侧底端均布有出液横管(82),出液横管(82)末端向上折弯形成与连通竖管(9)底端固定相连的出液竖管(83);/n所述密封顶盖(2)中央设有与搅拌器(10)相配合的转动限位孔(21),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定位卡孔(22),进液斗(20)底端设有与定位卡孔(22)相配合的定位导料管(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液调配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内桶(1)以及安装在混合内桶(1)顶端的密封顶盖(2),密封顶盖(2)上方安装有防护罩(3),混合内桶(1)外侧安装有混合外桶(4),混合外桶(4)底端安装有支撑机构(5);
所述混合内桶(1)周侧均布有连通竖管(9),混合内桶(1)底部中央安装有外螺纹导液管(6),外螺纹导液管(6)底端通过抽液泵(7)连接有分液歧管(8),分液歧管(8)周侧顶端与连通竖管(9)底端相连,连通竖管(9)顶端连接有L型回液管(50);
所述密封顶盖(2)中央竖直安装有搅拌器(10),搅拌器(10)顶端连接有驱动电机(30),驱动电机(30)底部安装有电机支架(40),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进液斗(20);
所述混合内桶(1)周侧顶端设有环形支撑凸起(11),混合内桶(1)底面边缘均布用于安装连通竖管(9)的定位通孔(12),混合内桶(1)内侧面顶端均布有与定位通孔(12)相连通的限位卡槽(13),混合内桶(1)底面中央设有与外螺纹导液管(6)相配合的内螺纹导液孔(14);
所述分液歧管(8)包括与抽液泵(7)输出端固定相连的汇液管(81),汇液管(81)周侧底端均布有出液横管(82),出液横管(82)末端向上折弯形成与连通竖管(9)底端固定相连的出液竖管(83);
所述密封顶盖(2)中央设有与搅拌器(10)相配合的转动限位孔(21),密封顶盖(2)边缘均布有定位卡孔(22),进液斗(20)底端设有与定位卡孔(22)相配合的定位导料管(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林远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