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887727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包括水渣收集机构、负压管路、连接软管和水渣分离机构,负压管路为水渣收集机构提供负压收集水渣,并通过连接软管输送给水渣分离机构后将其分离,水渣收集机构包括气动马达、收集斗、第一行走轮和两个叶轮,气动马达旋转带动两个叶轮运动,将水渣从水渣入口带入收集斗内;负压管路包括负压吸管、J形气管和负压接头,压缩气体通过负压接头、J形气管进入负压吸管内产生向后的负压,将收集斗内的水渣通过连接软管送入水渣分离机构内进行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快速分离废水和煤渣,操作轻巧,移动方便,分离效果好,操作维修方便,对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用井下巷道气水渣分离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钻探、开采、筛选、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的粉尘煤灰,工人长时间工作很容易受到尘肺病的侵袭,另外布满粉尘的井下巷道会严重阻挡开采的进度和运输巷道的视野,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和井下工作带来安全隐患,为降低煤粉的散逸,采面在钻孔过程中会不断冲水,这样以来,钻孔过程中产生的煤粉混杂水流形成煤水渣。目前矿井下的水渣顺着巷道流至低洼收集箱内,水渣收集后水从缝隙处渗出,工人将剩余煤渣装上皮带运走;巷道存集大量水,煤渣堆积巷道,给巷道与来往工人带来极大不利,影响井下工作正常进行。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设计巧妙,收集废水煤渣迅速,快速分离,分离效果好,操作轻巧,移动方便的具有行走机构的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煤矿在钻探、开采、筛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煤粉混杂水流形成煤水渣,水渣顺着巷道流至低洼收集箱内,水渣收集后水从缝隙处渗出,工人将剩余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包括水渣收集机构(1)、负压管路(2)、连接软管(3)和水渣分离机构(4),负压管路(2)为水渣收集机构(1)提供负压收集水渣,并通过连接软管(3)输送给水渣分离机构(4)后将其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渣收集机构(1)包括气动马达(101)、收集斗(102)、第一行走轮(103)和两个叶轮(104),收集斗(102)为前后开口、两侧封闭的矩形体结构,两个叶轮(104)位于收集斗(102)内部,叶轮(104)上安装有用于拨动水渣的橡胶拨片,第一行走轮(103)分别固定在收集斗(102)的两侧壁,两个叶轮(104)之间留有水渣入口,叶轮(104)的中心轴与位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包括水渣收集机构(1)、负压管路(2)、连接软管(3)和水渣分离机构(4),负压管路(2)为水渣收集机构(1)提供负压收集水渣,并通过连接软管(3)输送给水渣分离机构(4)后将其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渣收集机构(1)包括气动马达(101)、收集斗(102)、第一行走轮(103)和两个叶轮(104),收集斗(102)为前后开口、两侧封闭的矩形体结构,两个叶轮(104)位于收集斗(102)内部,叶轮(104)上安装有用于拨动水渣的橡胶拨片,第一行走轮(103)分别固定在收集斗(102)的两侧壁,两个叶轮(104)之间留有水渣入口,叶轮(104)的中心轴与位于收集斗(102)上方的气动马达(101)的旋转轴为共同轴,两个叶轮(104)的水平旋转方向相反且共同朝向收集斗(102)的内部,气动马达(101)旋转带动两个叶轮(104)运动,将水渣从水渣入口带入收集斗(102)内;所述负压管路(2)包括负压吸管(201)、J形气管(202)和负压接头(203),其中负压吸管(201)与收集斗(102)后端连接,J形气管(202)的管头安装在负压吸管(201)内部,负压接头(203)位于J形气管(202)的伸出端,压缩气体通过负压接头(203)、J形气管(202)进入负压吸管(201)内产生向后的负压,将收集斗(102)内的水渣通过连接软管(3)送入水渣分离机构(4)内进行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抽放移动式水渣分离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付恒王肆林刘文涛李军伟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安泰华矿用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