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颈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6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护理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护颈带,包括护颈带本体,所述护颈带本体中部设有护理区一,还包括用于连接护颈带本体两端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中部设有护理区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护颈带可以同时对后脖颈部位和咽喉部位进行护理,功能多样,节约使用者的护理时间;护理区一和护理区二分别对应设置电源按钮一和电源按钮二,可以分开控制护理区一和护理区二,更加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颈带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护颈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和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电脑面前的久坐族,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低头族的行列,从工作到娱乐都无法让身体得到适当的运动,这种模式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颈部不适,而颈部的不适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另一方面,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患有咽炎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寒冷季节,咽炎的发病率和不适感都会急剧增加,而颈部的适当保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咽炎造成的不适。现有的护颈带通常只能在后脖颈部位加热,虽然对于久坐或低头所造成的不适有一定的帮助,但无法同时兼顾到咽喉部位,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护颈带只能为后脖颈部位提供护理,无法同时兼顾咽喉部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护颈带,通过在护颈带本体中部设置用于护理后脖颈部位的护理区一,在连接带中部设置用于护理咽喉部位的护理区二,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护颈带,包括护颈带本体,所述护颈带本体中部设有护理区一,还包括用于连接护颈带本体两端的连接带,所述连接带中部设有护理区二。具体地,上述连接带一端固定在护颈带本体的一端,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护颈带本体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上述护颈带本体为绒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具体地,上述连接带为网格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具体地,上述护颈带本体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r>具体地,上述护理区一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一,石墨烯发热层一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绒布层一、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和绒布层二;护理区二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二,石墨烯发热层二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网格布层一、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和网格布层二。具体地,上述石墨烯发热层一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和绒布层二之间的记忆海绵层一,用于为护理区一提供立体造型;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二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和网格布层二之间的记忆海绵层二,用于为护理区二提供立体造型。具体地,上述护颈带还包括设置在护颈带本体上的电源按钮,所述电源按钮上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内端通过电源线分别与石墨烯发热层一和石墨烯发热层二连接,外端通过电源线连接电源或移动电源。具体地,上述电源按钮固定设置在护理区一的一端。具体地,上述电源按钮设有两个,包括电源按钮一和电源按钮二,分别设置在护理区一的两端,所述电源按钮一用于控制护理区一,所述电源按钮二用于控制护理区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护颈带可以同时对后脖颈部位和咽喉部位进行护理,功能多样,节约使用者的护理时间;护理区一和护理区二分别对应设置电源按钮一和电源按钮二,可以分开控制护理区一和护理区二,更加人性化。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图3是本技术电源按钮和电源接口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发热层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发热层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发热层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石墨烯发热层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设有两个电源按钮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护理区一具有相变储能层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护理区二具有相变储能层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护颈带本体;11.护理区一;111.绒布层一;112.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113.绒布层二;114.记忆海绵层一;115.绒布层三;116.相变储能包一;117.绒布层四;2.连接带;21.护理区二;211.网格布层一;212.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213.网格布层二;214.记忆海绵层二;215.网格布层三;216.相变储能包二;217.网格布层四;3.电源按钮;31.电源按钮一;32.电源按钮二;4.电源接口;5.包边。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本技术中提到了“由内向外”、“外侧”等方位词,使用者佩戴护颈带后,护颈带靠近人体的一侧为“内”,远离人体一侧为“外”。一种护颈带,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护颈带本体1,护颈带本体1中部设有护理区一11,还包括用于连接护颈带本体1两端的连接带2,连接带2中部设有护理区二21。本护颈带可以同时对后脖颈部位和咽喉部位进行护理,功能多样,节约使用者的护理时间。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连接带2一端固定在护颈带本体1的一端,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护颈带本体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护颈带本体1为绒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包边5采用涤纶面料,结实耐磨。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带2为网格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佩戴和卸下护颈带时都要接触连接带2,采用网格布面料比绒布面料更加结实。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护颈带本体1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护理区一11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一,石墨烯发热层一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绒布层一111、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112和绒布层二113;护理区二21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二,石墨烯发热层二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网格布层一211、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212和网格布层二213。在具实施例中,护颈带本体1由两层绒布面料构成,两层绒布面料分别与绒布层一111和绒布层二113构成一体;连接带2由两层网格布面料构成,两层网格布面料分别与网格布层一211和网格布层二213构成一体。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112和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212可以使用石墨烯发热片。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石墨烯发热层一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112和绒布层二113之间的记忆海绵层一114,用于为护理区一11提供立体造型;石墨烯发热层二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二212和网格布层二213之间的记忆海绵层二214,用于为护理区二21提供立体造型。如图1所示,立体造型的设计有利于提高护颈带的美观度,吸引消费者。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护理区一11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层一外侧的相变储能层一,相变储能层一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绒布层三115、相变储能包一116和绒布层四117;护理区二21还包括位于石墨烯发热层二外侧的相变储能层二,相变储能层二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网格布层三215、相变储能包二216和网格布层四217;相变储能包一116和相变储能包二216的内部均封装有相变储能材料。其中,相变储能包一116和相变储能包二216均由两层PVC夹网布热压制成,两层PVC夹网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颈带,包括护颈带本体(1),所述护颈带本体(1)中部设有护理区一(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护颈带本体(1)两端的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中部设有护理区二(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颈带,包括护颈带本体(1),所述护颈带本体(1)中部设有护理区一(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护颈带本体(1)两端的连接带(2),所述连接带(2)中部设有护理区二(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一端固定在护颈带本体(1)的一端,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护颈带本体(1)的另一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带本体(1)为绒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2)为网格布面料,边缘采用涤纶面料进行包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颈带本体(1)中部的宽度大于两端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区一(11)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一,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一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绒布层一(111)、石墨烯发热材料层一(112)和绒布层二(113);所述护理区二(21)包括石墨烯发热层二,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二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网格布层一(211)、石墨烯发热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林蒋春亚陈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卡本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