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3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气囊可固定,可快速隔断引流,引流、冲洗一体化的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主管和分别与主管前端相连通的上胸管和下胸管,主管外周上设置有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球形胸腔外气囊圆周设置在套管上,套管圆周套在主管外壁上;主管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一端分别连接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一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设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充气管为螺旋易弯管Ⅱ;主管内设置有第三气囊,主管内壁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二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一端连接第三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二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设有第二单向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外科最常见的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插入胸腔内,另一端连接引流袋或水封瓶,以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的操作。传统的胸腔引流管存在以下缺陷:(1)采用胸腔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术时,需要在患者皮肤上切开一个切口用于插入引流管,由于引流管与切口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导致切口易出血、易向外渗液,且引流管固定不好容易滑脱。(2)当患者需要转移时,需要采用止流夹隔断引流,而止流夹沉重易脱落造成隔断引流失败,且操作不方便,密封性不好。(3)传统的引流管只能用于引流,不能同时用于冲洗,对于复杂的胸膜腔疾病,如脓胸、食管癌术后吻合口胸腔瘘、肺切除术后的支气管残端瘘等,除了需要在胸腔内插入引流积液的引流管外,同时还需要置入另一根冲洗管以用于胸腔冲洗,需要切开2个切口,完成2次穿刺,对患者造成创伤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气囊可固定、可快速隔断引流,引流、冲洗一体化的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一条通向体外的主管,分别与主管前端相连通的上胸管和下胸管,上胸管和下胸管上均设置有引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外周上设置有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所述球形胸腔外气囊圆周设置在套管上,套管圆周套在主管外壁上,套管可沿主管外壁移动定位;主管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一端分别连接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一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充气管为螺旋易弯管Ⅱ;主管内设置有第三气囊,主管内壁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二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一端连接第三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二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一条通向体外的主管,分别与主管前端相连通的上胸管和下胸管,上胸管和下胸管上均设置有引流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外周上设置有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所述球形胸腔外气囊圆周设置在套管上,套管圆周套在主管外壁上,套管可沿主管外壁移动定位;主管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管一端分别连接锥形胸腔内气囊和球形胸腔外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一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充气管为螺旋易弯管Ⅱ;主管内设置有第三气囊,主管内壁对应固定设置有第二充气管,第二充气管一端连接第三气囊,并设有进气口,第二充气管另一端穿过主管尾端管壁伸出管外,并设有第二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管位于主管尾端管壁外的一端上连接有指示气囊。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黄叠梅谢靖梁祥森孙宇杨胜壮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