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61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可以解决现有的氧气枕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氧气枕来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手动按压不仅无法保证氧气在输送供患者使用过程中的流速,而且无法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直观的了解到氧气枕内部剩余的氧气量以及被患者使用掉的氧流量,现有的氧气枕采用压强计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来判断氧气枕内部剩余氧气以及氧流量,但是由于氧气枕的排气方式为人工手动按压或是抽气、挤压氧气来辅助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强计直接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的方式所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问题。包括枕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其内部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位于枕体一侧内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
本技术属于氧气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
技术介绍
氧气枕是用于患者在室外进行紧急治疗或是将患者从一家医院转移到另一家医院的运送途中供患者使用的内部充满氧气的枕头状氧气输送工具,但是,现有的氧气枕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氧气枕来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手动按压不仅无法保证氧气在输送供患者使用过程中的流速,而且无法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直观的了解到氧气枕内部剩余的氧气量以及被患者使用掉的氧流量,现有的氧气枕采用压强计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来判断氧气枕内部剩余氧气以及氧流量,但是由于氧气枕的排气方式为人工手动按压或是抽气、挤压氧气来辅助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强计直接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的方式所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公开号为CN20887761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氧气枕组件,与本申请文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氧气枕并不能解决本申请文所提出的:现有的氧气枕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氧气枕来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手动按压不仅无法保证氧气在输送供患者使用过程中的流速,而且无法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直观的了解到氧气枕内部剩余的氧气量以及被患者使用掉的氧流量,现有的氧气枕采用压强计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来判断氧气枕内部剩余氧气以及氧流量,但是由于氧气枕的排气方式为人工手动按压或是抽气、挤压氧气来辅助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强计直接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的方式所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可以解决现有的氧气枕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氧气枕来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手动按压不仅无法保证氧气在输送供患者使用过程中的流速,而且无法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直观的了解到氧气枕内部剩余的氧气量以及被患者使用掉的氧流量,现有的氧气枕采用压强计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来判断氧气枕内部剩余氧气以及氧流量,但是由于氧气枕的排气方式为人工手动按压或是抽气、挤压氧气来辅助排出氧气供患者使用,从而在外力的影响下压强计直接检测氧气枕内部气压的方式所检测出来的结果是不准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包括枕体以及固定安装在其内部的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位于枕体一侧内壁上,所述枕体顶部侧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壁,所述弧形壁一侧设置有位于枕体外壁上的进气阀,所述进气阀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外壁上的压强计,所述压强计内部安装有小钢珠,所述枕体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一根松紧带,所述枕体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气囊放气的气囊阀,所述气囊阀与折叠气囊相连接,所述气囊阀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外壁上的小型气泵,所述小型气泵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外壁上的电源,所述电源通过导线与小型气泵相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一侧外壁上连接有一根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与压强计底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导入折叠气囊内部并且连接内接头,所述折叠气囊侧壁中部设置有气囊进气口,所述气囊进气口连接有一根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底端与小型气泵相连接。优选的,两根所述松紧带端部均缝合有配套使用的魔术贴。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在初始时内部无气体,且所述折叠气囊在充满气体后其形状与枕体内部形状相适配。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在膨胀过程中枕体内部的氧气从出气口导向吸氧管,且折叠气囊在膨胀过程中,枕体内部的氧气量逐渐减少。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在膨胀过程中小钢珠在压强计内部的高度上升,折叠气囊在收缩过程中小钢珠在压强计内部的高度下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枕体内部安装初始时内部为空的折叠气囊,并且折叠气囊与小型气泵相连接,从而在利用电源驱动小型气泵启动时,小型气泵往折叠气囊内部充气使得折叠气囊膨胀,并且逐渐在枕体内部展开,从而挤压成体内部气体从吸氧管排出,无需人工手动挤压枕体;由于与折叠气囊相连接的压强计的存在,折叠气囊膨胀的越大,折叠气囊内部气压越大,枕体内部剩余氧气越少,利用折叠气囊膨胀后内部气压大小来反向判断氧气枕内部气压以及氧流量、氧气剩余量,并且能够直观的从压强计上反馈出,折叠气囊在膨胀过程中小钢珠在压强计内部的高度上升,折叠气囊在收缩过程中小钢珠在压强计内部的高度下降,从而能够避免直接对枕体内部气压检测时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发生;由于小型气泵的存在,当需要调整氧气排出的速度时,只需调整小型气泵的功率,利用提升折叠气囊的膨胀速度来实现调整氧气的排出速度,更加方便,而且当小型气泵保持一个额定功率运作时,小型气泵往折叠气囊内部输送气体的速度为固定值,从而折叠气囊膨胀的速度均匀,使得氧气从枕体内部排出的速度也是匀速的。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气囊充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气囊结构示意图;图中:1、枕体;2、弧形壁;3、进气阀;4、压强计;5、小钢珠;6、气囊阀;7、小型气泵;8、电源;9、出气口;10、吸氧管;11、折叠气囊;12、第一导管;13、气囊进气口;14、第二导管;15、内接头;16、松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包括枕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其内部的折叠气囊11,折叠气囊11位于枕体1一侧内壁上,枕体1顶部侧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壁2,弧形壁2一侧设置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进气阀3,进气阀3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压强计4,压强计4内部安装有小钢珠5,枕体1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一根松紧带16,枕体1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气囊11放气的气囊阀6,气囊阀6与折叠气囊11相连接,气囊阀6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小型气泵7,小型气泵7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电源8,电源8通过导线与小型气泵7相连接;折叠气囊11一侧外壁上连接有一根第一导管12,第一导管12一端与压强计4底部相连接,且第一导管12另一端导入折叠气囊11内部并且连接内接头15,折叠气囊11侧壁中部设置有气囊进气口13,气囊进气口13连接有一根第二导管14,第二导管14底端与小型气泵7相连接。两根松紧带16端部均缝合有配套使用的魔术贴。折叠气囊11在初始时内部无气体,且折叠气囊11在充满气体后其形状与枕体1内部形状相适配。折叠气囊11在膨胀过程中枕体1内部的氧气从出气口9导向吸氧管10,且折叠气囊11在膨胀过程中,枕体1内部的氧气量逐渐减少。折叠气囊11在膨胀过程中小钢珠5在压强计4内部的高度上升,折叠气囊11在收缩过程中小钢珠5在压强计4内部的高度下降。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包括枕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其内部的折叠气囊(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气囊(11)位于枕体(1)一侧内壁上,所述枕体(1)顶部侧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壁(2),所述弧形壁(2)一侧设置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进气阀(3),所述进气阀(3)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压强计(4),所述压强计(4)内部安装有小钢珠(5),所述枕体(1)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一根松紧带(16),所述枕体(1)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气囊(11)放气的气囊阀(6),所述气囊阀(6)与折叠气囊(11)相连接,所述气囊阀(6)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小型气泵(7),所述小型气泵(7)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电源(8),所述电源(8)通过导线与小型气泵(7)相连接;/n所述折叠气囊(11)一侧外壁上连接有一根第一导管(12),所述第一导管(12)一端与压强计(4)底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12)另一端导入折叠气囊(11)内部并且连接内接头(15),所述折叠气囊(11)侧壁中部设置有气囊进气口(13),所述气囊进气口(13)连接有一根第二导管(14),所述第二导管(14)底端与小型气泵(7)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氧流量检测的氧气枕,包括枕体(1)以及固定安装在其内部的折叠气囊(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气囊(11)位于枕体(1)一侧内壁上,所述枕体(1)顶部侧壁中部设置有弧形壁(2),所述弧形壁(2)一侧设置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进气阀(3),所述进气阀(3)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压强计(4),所述压强计(4)内部安装有小钢珠(5),所述枕体(1)两侧外壁上均设置有一根松紧带(16),所述枕体(1)底部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折叠气囊(11)放气的气囊阀(6),所述气囊阀(6)与折叠气囊(11)相连接,所述气囊阀(6)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小型气泵(7),所述小型气泵(7)一侧安装有位于枕体(1)外壁上的电源(8),所述电源(8)通过导线与小型气泵(7)相连接;
所述折叠气囊(11)一侧外壁上连接有一根第一导管(12),所述第一导管(12)一端与压强计(4)底部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管(12)另一端导入折叠气囊(11)内部并且连接内接头(15),所述折叠气囊(11)侧壁中部设置有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