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及含有热交换器的除湿机技术

技术编号:248860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将隔着壁面相互接邻的2条通路形成涡壳状,使流体分别在这些通路中流通,通过壁面进行热交换。分别用端板覆盖涡壳状通路的上下端面,气密性地封住涡壳状通路和端板。端板上设有:只在第1通路上开口的第1通路入口,只在第1通路上开口的第1通路出口,只在第2通路上开口的第2通路入口,只在第2通路上开口的第2通路出口。各通路的各入口和各出口在涡壳状通路的各周上开口。从第1通路入口流入通路的第1流体在第1通路内流过不到1周便从第1通路出口排出。从第2通路入口流入通路的第2流体在第2通路内流过不到1周便从第2通路出口排出。这样,由于从开口部流入的流体从通路中通过不到1周,故压力损失小,处理量大,可节省处理用的动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其制造方法及含有热交换器的除湿机
技术介绍
大家早就知道,使流体分别从涡壳状的2条通路通过,在这些流体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为了方便,下称“涡壳状热交换器”)。例如,特开昭56-82384号公报中记载了将2条通路形成涡壳状,在这2条涡壳状通路内,使流体分别朝相对的方向流通,通过通路的壁面在这些流体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另外,财团法人节能中心发行的《高性能热交换器数据手册》第195页上记载了同样构造的热交换器。现有的涡壳状热交换器中,由于使流体从整个涡壳状通路通过而进行热交换,故可获得热交换率高的优点。但,分别将流体从2条涡壳状通路的起点和终点导入通路内,使流体一直通到各通路的出口,故压力损失(透气阻力)大,因此,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流体量少,处理能力低。要想提高处理能力,必须用高压将流体导入涡壳状通路内,需要大功率电机,存在着电力消耗大的问题。专利技术的公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这种热交换器与利用现有的涡壳状通路的热交换器具有同样高的热交换率,因此,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相比,压力损失(透气阻力)小,处理能力大;以及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涡壳状的第1通路;涡壳状的第2通路,它沿着该第1通路形成,与该第1通路隔着壁面相接邻;分别覆盖该第1及第2通路两端面的第1及第2端板;第1通路入口,是设在该第1端板上的1组开口,由在该第1端板的半径方向上连续的第1区域内只在上述第1通路上开口的1组开口组成;第1通路出口,是设在上述第1或第2端板上的1组开口,由在该第1或第2端板的半径方向上连续的第2区域内只在上述第1通路上开口的1组开口构成;第2通路入口,是设在上述第1或第2端板上的1组开口,由在该端板半径方向上连续的第3区域内只在上述第2通路上开口的1组开口构成;第2通路出口,是设在上述第1或第2端板上的1组开口,由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康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