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8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所述内套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胶接有胶皮层,所述内套管的下端插接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通孔,通过在外套管的下端安装两个挂钩装置,两个第二挂钩能够度旋转并且能够上下升降,使用两个第二挂钩悬挂引流袋和尿袋,解决了引流袋、尿袋往往需要家属协助提拿,虚弱者甚至需要另一家属搀扶行走,而引流袋位置过高可导致引流液逆流,引流袋末端接触地面可增加逆行感染风险,活动牵拉可能导致留置导管处疼痛不适甚至发生管路脱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
技术介绍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胃肠功能和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然而术后患者往往携带各种管路,如各种引流管、尿管及输液通路,加之术后早期身体虚弱,切口疼痛,下床活动多有不便,目前一般移动输液架有效解决了活动过程中输液问题,多挂钩同时输注多袋液体也不影响活动,且推拿方便,升降随意可避免静脉管路回血、进空气等,但引流袋、尿袋往往需要家属协助提拿,虚弱者甚至需要另一家属搀扶行走,而引流袋位置过高可导致引流液逆流,引流袋末端接触地面可增加逆行感染风险,所以现在需要一种技术,使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能够在适当的位置悬挂引流管和尿袋,不需要家属提拿,避免引流袋位置过高导致引流液逆流,又不会接触地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所述内套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胶接有胶皮层,所述内套管的下端插接在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套管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一螺母螺接,所述外套管的圆周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柱的开口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二螺钉贯穿两个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螺母螺接,位于所述固定柱上方的外套管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圆盘把手,所述圆盘把手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臂托,所述外套管的圆周外表面的下端由上至下套接两个挂钩装置,所述挂钩装置包括有固定环、第二挂钩和第三螺钉,所述固定环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环的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固定环的中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挂钩的后端与连接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后端贯穿环形槽固定连接有环形片,所述第三螺钉贯穿两个第二连接耳与第三螺母螺接,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下表面的三个外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轮。优选的,所述圆盘把手和两个臂托的外表面均胶接有海绵层。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挂钩均为向上螺旋式的挂钩。优选的,所述圆盘把手为方向盘式把手,有三处镂空。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中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砝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通过在外套管的下端安装两个挂钩装置,两个第二挂钩能够度旋转并且能够上下升降,使用两个第二挂钩悬挂引流袋和尿袋,解决了引流袋、尿袋往往需要家属协助提拿,虚弱者甚至需要另一家属搀扶行走,而引流袋位置过高可导致引流液逆流,引流袋末端接触地面可增加逆行感染风险,活动牵拉可能导致留置导管处疼痛不适甚至发生管路脱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圆盘把手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固定环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固定环、环形片和第二挂钩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套管、2-支撑板、3-第一挂钩、4-胶皮层、5-外套管、6-凹槽、7-第一螺母、8-第一锁紧螺钉、9-固定柱、10-第一连接耳、11-第二螺钉、12-第二螺母、13-挂钩装置、1301-固定环、1302-第二连接耳、1303-环形槽、1304-第二挂钩、1305-连接杆、1306-环形片、1307-第三螺钉、1308-第三螺母、14-圆盘把手、15-臂托、16-底盘、17-三角支架、18-万向轮、19-海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所述内套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3,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胶接有胶皮层4,所述内套管1的下端插接在外套管5内,所述外套管5的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套管5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7,所述第一锁紧螺钉8与第一螺母7螺接,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柱9的开口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10,所述第二螺钉11贯穿两个第一连接耳10和第二螺母12螺接,位于所述固定柱9上方的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圆盘把手14,所述圆盘把手14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臂托15,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下端由上至下套接两个挂钩装置13,所述挂钩装置13包括有固定环1301、第二挂钩1304和第三螺钉1307,所述固定环1301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环1301的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302,所述固定环1301的中端开设有环形槽1303,所述第二挂钩1304的后端与连接杆1305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05的后端贯穿环形槽1303固定连接有环形片1306,所述第三螺钉1307贯穿两个第二连接耳1302与第三螺母1308螺接,所述外套管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16,具体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板2为圆形板,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的圆心处与内套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四个所述第一挂钩3与内套管1之间的距离之比为一,有两个或者四个输液袋同时悬挂在所述第一挂钩3上时,对称放置,有一个或者三个输液袋同时悬挂在所述第一挂钩3上时,借助所述底盘16内的砝码,对称放置,从而保证了支撑板2的稳定性,避免装置倾斜摔给病人带来伤害,所述内套管1为正方体通管,所述外套管5为内部为正方体通管、外部为圆柱体的通管,正方体通管的所述内套管1与内部为正方体通管的外套管5更适合通过第一锁紧螺钉8实现固定,所述外套管5的外部为圆柱体更适合两个挂钩装置13实现360度旋转,螺松所述第一锁紧螺钉8,所述内套管1在外套管5内部上下滑动,调节四个所述第一挂钩3的高度,螺紧所述第一锁紧螺钉8,所述内套管1与外套管5实现固定,所述固定柱9和固定环1301均使用弹性材料制成,螺松所述第二螺钉11和第二螺母12,所述固定柱9在外套管5的外表面上下滑动,螺紧所述第二螺钉11和第二螺母12,所述固定柱9实现固定,所述固定柱9固定后,所述圆盘把手14和两个臂托15无法向下滑动,方便病人使用,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具体如图4-5所示,螺松所述第三螺钉13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包括内套管(1)、第一锁紧螺钉(8)和第二螺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3),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胶接有胶皮层(4),所述内套管(1)的下端插接在外套管(5)内,所述外套管(5)的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套管(5)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7),所述第一锁紧螺钉(8)与第一螺母(7)螺接,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柱(9)的开口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10),所述第二螺钉(11)贯穿两个第一连接耳(10)和第二螺母(12)螺接,位于所述固定柱(9)上方的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圆盘把手(14),所述圆盘把手(14)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臂托(15),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下端由上至下套接两个挂钩装置(13),所述挂钩装置(13)包括有固定环(1301)、第二挂钩(1304)和第三螺钉(1307),所述固定环(1301)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环(1301)的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302),所述固定环(1301)的中端开设有环形槽(1303),所述第二挂钩(1304)的后端与连接杆(1305)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305)的后端贯穿环形槽(1303)固定连接有环形片(1306),所述第三螺钉(1307)贯穿两个第二连接耳(1302)与第三螺母(1308)螺接,所述外套管(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底盘(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悬挂引流袋及支撑休息的便捷移动输液架,包括内套管(1)、第一锁紧螺钉(8)和第二螺钉(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的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挂钩(3),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胶接有胶皮层(4),所述内套管(1)的下端插接在外套管(5)内,所述外套管(5)的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套管(5)的通孔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7),所述第一锁紧螺钉(8)与第一螺母(7)螺接,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中端套接有固定柱(9),所述固定柱(9)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柱(9)的开口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耳(10),所述第二螺钉(11)贯穿两个第一连接耳(10)和第二螺母(12)螺接,位于所述固定柱(9)上方的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套接有圆盘把手(14),所述圆盘把手(14)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臂托(15),所述外套管(5)的圆周外表面的下端由上至下套接两个挂钩装置(13),所述挂钩装置(13)包括有固定环(1301)、第二挂钩(1304)和第三螺钉(1307),所述固定环(1301)设有开口,所述固定环(1301)的两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302),所述固定环(1301)的中端开设有环形槽(1303),所述第二挂钩(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冬岩薛文秀江玉军李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