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精度定位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些技术效果在于:为施工区域的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高精度定位、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精度定位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推广,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到了建筑建造等生产施工的许多重要环节中,而其中施工过程中的高精度定位逐渐成为生产施工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对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进行跟踪关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区域后的高精度位置信息需要一种高效快捷、操作简单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解决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高精度定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优选地,“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值,根据预设的建筑物的层高,获得所述比较值与所述层高的商值;根据所述商值,播发行动指令。优选地,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获取所述施工人员是否在预设的危险区域,若所述施工人员对应的高精度位置在所述危险区域内,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优选地,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若在第一时长内,所述施工人员的高精度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优选地,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施工人员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在所述施工区域的行动轨迹。优选地,接收所述施工人员的外部指令,实时获取所述人员的高精度位置信息,向第一距离内的其他施工人员发送第三预警信息。优选地,在第二预设时间内,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高精度位置信息,若所述施工人员对应的高精度位置在所述施工区域外,则生成第四预警信息,实时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高精度位置信息。优选地,在第三预设时间内,若无法获取所述施工人员的高精度位置信息,则生成第五预警信息。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了一种计算机介质,所述计算机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定位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安全帽,所述智能安全帽包括高精度定位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所述高精度定位模块用于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所述高精度定位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所述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技术效果在于:为施工区域的施工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高精度定位、计算机介质及智能安全帽。附图说明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参考下列的、用于对现有技术或实施例进行辅助说明的附图。这些附图将对现有技术或本专利技术部分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产品或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展示。这些附图的基本信息如下: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技术手段或技术效果作进一步的展开描述,显然,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而并非全部。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以及图文的明示或暗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将在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总体思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如图1所示,步骤1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其中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指的是利用RTK(Real-timekinematic,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室内定位技术获得所述施工人员的厘米级定位信息;高程指的是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绝对基面的距离,称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施工起点指的是高程中的绝对基面,施工起点也可理解为相对海平面的水平地面,因此第一高度指的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时相对海平面的水平地面的高度。如图1所示,通过步骤2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其中移动过程指的是施工人员在施工地点由施工起点往预设施工区域移动的过程,在确定移动过程中的高程时,施工人员可能在前往预设施工区域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了预设施工区域;施工区域指的的需要施工人员前往施工的区域,可能是建筑物的顶部也可能是地下施工区域的底部,因此第二高度指的是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相对施工起点的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步骤3第一高度为H1,第二高度为H2,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为Hc,第三高度为H3;若施工起点相对于海平面为0米,则第一高度H1=0米,预设施工区域为30米的建筑物楼顶,则H3=30米,而此时H2可能是0米到30米的任一值,当H2=0米时,说明施工人员刚从施工起点出发,当H2=30米是,说明施工人员已经到达了预设的施工区域即30米建筑物楼顶,若H2=15米时,此时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为15米,将差值15米于第三高度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H3=30米进行比较,就可以生成所述施工人员所处的楼层(一般而言楼层的间距为3米左右或者默认楼层的间距为3米)以及施工人员应该继续向上移动或者应该向下移动的定位信息。步骤4定位信息指的是所述施工人员当前相对于预设施工区域所处的位置已经进一步的行动信息,若施工人员处于施工起点,则生成所述施工人员处于施工起点并指示施工人员向上或向下前往预设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若施工人员处于施工起点到预设施工区域之间,则生成所述施工人员处于移动状态并指示施工人员向上或向下前往预设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若施工人员处于预设的施工区域,则生成所述施工人员处于施工区域的定位信息。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预设的施工区域一般而言指的是具有层高的建筑物施工区域,对于地面工程指的是建筑物的顶部施工区域或建筑物中某一层的施工区域;对于地下工程指的是建筑物的底部施工区域或者建筑物的地下某一层的施工区域;因此预设的施工区域既可以是地面施工区域也可以是地底施工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值,根据预设的建筑物的层高,获得所述比较值与所述层高的商值;根据所述商值,播发行动指令。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值,比较值指的是第二高低与第一高度的差值减去第三高度得到的值。预设的建筑物的层高可以是与默认的3米层高一样的数值,也可以是其他的数值。用比较值除以层高得到一个商值,如果商值小于零,则播发上楼的行动指令,如果商值大于零,则播发下楼的行动指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n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n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n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高精度定位获取施工人员在施工起点的高程作为第一高度,
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移动过程中的高程作为第二高度,
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生成定位信息;
所述第三高度为预设的施工区域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值,根据预设的建筑物的层高,获得所述比较值与所述层高的商值;根据所述商值,播发行动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第二高度与第一高度的差值与预设的第三高度进行比较,获取所述施工人员是否在预设的危险区域,若所述施工人员对应的高精度位置在所述危险区域内,则生成第一预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若在第一时长内,所述施工人员的高精度位置变化量小于预设阈值,则生成第二预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所述施工人员在所述施工区域的高精度位置信息,生成所述施工人员在第一预设时间内在所述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瑞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星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