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头,所述引流管的上端引流头的下方位置处包裹连接有气囊,所述引流管的上端气囊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焊接有限位板,所述气囊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科用肛门直肠引流装置,为一体式设计,引流头的前表面设置有防吸缺口,气囊设置有充气装置,且设置有气囊放气装置,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可以通过固定环在引流管的外表面滑动,控制引流管的插入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是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引流装置,有利于肛门直肠手术的洁净度,便于手术的进行。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外科用肛门直肠引流装置,大多为分体式的设计,大多引流头的引流口在引流头的上表面,容易造成引流口被堵住,影响装置的引流效果,大多气囊的充气需要连接充气装置,造成使用过程比较麻烦,不能快速的对气囊进行充气,大多没有设置气囊放气装置,不能便捷的调整气囊的饱和度,大多限位装置的限位效果不好,造成不能控制引流管(1)的插入深度,影响装置的使用,大多不能调节限位装置的限位长度,不能调整适应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出口,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头,所述引流管的上端引流头的下方位置处包裹连接有气囊,所述引流管的上端气囊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下表面焊接有限位板,所述气囊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临近排气阀的位置处贯通安装有充气球。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头的上表面开设有引流入口,所述引流头的前表面临近引流入口的位置处开设有防吸缺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气阀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口,所述排气阀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放气钮,所述充气球的一侧外表面贯通连接有单向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板为一种医用硅胶材质的构件,且限位板的外形与人体臀部的形状相匹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囊不与引流管贯通连接,所述充气管的上端与气囊贯通连接,所述充气管的下端通过排气阀与充气球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流入口与防吸缺口的连接处进行平滑处理,所述引流入口与防吸缺口均与引流管的内部贯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阀的一端与充气球贯通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另一端与外部贯通连接,所述单向阀为单向阀,所述排气阀的下端与充气管贯通连接,所述排气阀的上端通过出气口与外部贯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外科用肛门直肠引流装置,为一体式设计,引流头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流口,且引流头的前表面设置有防吸缺口,有效的防止引流口被堵住,增加装置的引流效果,气囊设置有充气装置,降低使用的麻烦,能快速的对气囊进行充气,且设置有气囊放气装置,能便捷的调整气囊的饱和度,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符合人体臀部结构,限位效果好,且限位板可以通过固定环在引流管的外表面滑动,控制引流管的插入深度,增加装置的结构合理性,能调整适应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中引流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中充气球与排气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流管;2、限位板;3、气囊;4、引流出口;5、充气管;6、充气球;7、排气阀;8、固定环;9、引流头;10、引流入口;11、防吸缺口;12、单向阀;13、出气口;14、放气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出口4,引流管1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头9,引流管1的上端引流头9的下方位置处包裹连接有气囊3,引流管1的上端气囊3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环8,固定环8的下表面焊接有限位板2,气囊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充气管5,充气管5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7,充气管5的一端临近排气阀7的位置处贯通安装有充气球6,限位板2为一种医用硅胶材质的构件,且限位板2的外形与人体臀部的形状相匹,气囊3不与引流管1贯通连接,充气管5的上端与气囊3贯通连接,充气管5的下端通过排气阀7与充气球6贯通连接,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情况,通过固定环8在引流管1的外表面滑动,调节限位板2在引流管1外表面的位置,且限位板符合人体臀部结构,限位效果好,且限位板可以通过固定环在引流管的外表面滑动,控制引流管的插入深度,增加装置的结构合理性,能调整适应不同年龄使用者的需要。在图2,3中:引流头9的上表面开设有引流入口10,引流头9的前表面临近引流入口10的位置处开设有防吸缺口11,引流入口10与防吸缺口11的连接处进行平滑处理,引流入口10与防吸缺口11均与引流管1的内部贯通连接,排气阀7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3,排气阀7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放气钮14,充气球6的一侧外表面贯通连接有单向阀12,单向阀12的一端与充气球6贯通连接,单向阀12的另一端与外部贯通连接,单向阀12为单向阀,排气阀7的下端与充气管5贯通连接,排气阀7的上端通过出气口13与外部贯通连接,在引流管1的上端外表面涂抹上润滑油,通过引流头9把引流管1的上端插入患者的肛门直肠内,通过按压充气球6,单向阀12吸收外部空气通过充气球6进入充气管5的内部,充气管5内部的空气对气囊3进行充气,如气囊3的内部充气过为饱和,通过拧动放气钮14,气囊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3排出,可降低气囊3的饱和度,体内液体通过引流入口10进入引流管1,且防吸缺口11的设计,防止引流入口10被堵住,增加引流管1的流通性,体内液体通过引流管1排出,使用完成后,拧动放气钮14,气囊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3排出,抽出肛门直肠内的引流管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情况,通过固定环8在引流管1的外表面滑动,调节限位板2在引流管1外表面的位置,然后,在引流管1的上端外表面涂抹上润滑油,通过引流头9把引流管1的上端插入患者的肛门直肠内,然后,通过按压充气球6,单向阀12吸收外部空气通过充气球6进入充气管5的内部,充气管5内部的空气对气囊3进行充气,如气囊3的内部充气过为饱和,通过拧动放气钮14,气囊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3排出,降低气囊3的饱和度,开始使用,体内液体通过引流入口10进入引流管1,通过引流管1排出,使用完成后,拧动放气钮14,气囊3内部的空气通过出气口13排出,抽出肛门直肠内的引流管1即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出口(4),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头(9),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引流头(9)的下方位置处包裹连接有气囊(3),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气囊(3)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的下表面焊接有限位板(2),所述气囊(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7),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临近排气阀(7)的位置处贯通安装有充气球(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出口(4),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贯通连接有引流头(9),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引流头(9)的下方位置处包裹连接有气囊(3),所述引流管(1)的上端气囊(3)的下方位置处滑动连接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的下表面焊接有限位板(2),所述气囊(3)的下端贯通连接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设置有排气阀(7),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临近排气阀(7)的位置处贯通安装有充气球(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头(9)的上表面开设有引流入口(10),所述引流头(9)的前表面临近引流入口(10)的位置处开设有防吸缺口(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用肛门直肠套囊一体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7)的上表面开设有出气口(13),所述排气阀(7)的一侧外表面安装有放气钮(14),所述充气球(6)的一侧外表面贯通连接有单向阀(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