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注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521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为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包括注入管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孟菲斯滴管,所述注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鼻胃管接头,所述注入管靠近所述鼻胃管接头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外置管和若干个密封压管;转动紧固管,根据鼻胃管接头的伸入长度,将紧固管向上转动至相应的距离,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第一压管和第二压管分开脱离,将与伸入患者体内的外置管暴露出来,使用外部注射器通过输液管向外置管内注入麻醉药液,麻醉药液通过暴露在外部的外置管上的渗透孔缓慢渗出,并渗出至人体与外置管接触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麻醉,降低人员的排斥反应,减轻人员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肠内营养注入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
技术介绍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公开号为CN2032083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输注器,该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推注药物、回抽胃液和冲洗,使用方便快捷,但是,其在伸入患者体内时,患者会有较强的排斥反应,营养液的注入过程患者较为痛苦。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包括注入管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孟菲斯滴管,所述注入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鼻胃管接头,所述注入管靠近所述鼻胃管接头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所述辅助构件包括外置管和若干个密封压管,所述外置管套设在所述注入管的外壁,所述外置管与所述注入管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外置管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相互可拆卸连接,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套设在所述外置管的外壁,所述密封压管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压管和第二压管,所述第一压管和所述第二压管顶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压管和所述第二压管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缘,所述连接凸缘的外壁直径与所述插槽的直径相对应,所述第一压管和所述第二压管的外壁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密封压管的外壁螺接有紧固管,所述外置管远离所述鼻胃管接头一端的端面密封连接有输液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凸缘的外壁直径与所述插槽的直径相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压管的内径与所述外置管的外径相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液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紧固管的长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注射器接头。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管的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紧固管内壁的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密封压管外壁的所述外螺纹相互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置管的材质为医用橡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营养液输入时,将鼻胃管接头由患者鼻咽部插入体内,转动紧固管,根据鼻胃管接头的伸入长度,将紧固管向上转动至相应的距离,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第一压管和第二压管分开脱离,将与伸入患者体内的外置管暴露出来,同时,使用外部注射器与输液管上的注射器接头连接,使用外部注射器通过输液管向外置管内注入麻醉药液,麻醉药液通过暴露在外部的外置管上的渗透孔缓慢渗出,并渗出至人体与外置管接触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麻醉,降低人员的排斥反应,减轻人员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中的辅助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中的密封压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注入管;11、调节器;12、孟菲斯滴管;13、输液袋插头;14、鼻胃管接头;2、辅助构件;21、外置管;211、渗透孔;22、密封压管;22a、第一压管;22b、第二压管;221、插槽;222、连接凸缘;23、紧固管;24、输液管;241、注射器接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肠内营养注入器,包括注入管1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11、孟菲斯滴管12,注入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13、鼻胃管接头14,注入管1靠近鼻胃管接头1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2,辅助构件2包括外置管21和若干个密封压管22,外置管21套设在注入管1的外壁,外置管21与注入管1之间具有空腔,外置管21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11,若干个密封压管22相互可拆卸连接,若干个密封压管22套设在外置管21的外壁,密封压管22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顶端均开设有插槽221,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缘222,连接凸缘222的外壁直径与插槽221的直径相对应,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的外壁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外螺纹,密封压管22的外壁螺接有紧固管23,外置管21远离鼻胃管接头14一端的端面密封连接有输液管24。在图1中:包括注入管1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11、孟菲斯滴管12,注入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13、鼻胃管接头14,注入管1靠近鼻胃管接头1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2,调节器11可控制注入管1内流动的营养液流速,输液袋插头13插入营养液盛放袋,盛放袋内的营养液流入注入管1内,并依次经过孟菲斯滴管12、调节器11、辅助构件2和鼻胃管接头14,最终流入患者的体内,完整营养液的注入。在图2、图3和图4中:包括注入管1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11、孟菲斯滴管12,注入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13、鼻胃管接头14,注入管1靠近鼻胃管接头1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2,辅助构件2包括外置管21和若干个密封压管22,外置管21套设在注入管1的外壁,外置管21与注入管1之间具有空腔,外置管21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11,若干个密封压管22相互可拆卸连接,若干个密封压管22套设在外置管21的外壁,密封压管22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顶端均开设有插槽221,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缘222,连接凸缘222的外壁直径与插槽221的直径相对应,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的外壁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外螺纹,密封压管22的外壁螺接有紧固管23,外置管21远离鼻胃管接头14一端的端面密封连接有输液管24,输液管24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注射器接头241,在营养液输入时,将鼻胃管接头14由患者鼻咽部插入体内,转动紧固管23,在螺纹的作用下,紧固管23向上移动,其底端与若干个密封压管22依次脱离接触,与紧固管23脱离接触的密封压管22无外力压紧作用,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分开,从而使得此处的外置管21暴露在外部,根据鼻胃管接头14的伸入长度,将紧固管23向上转动至相应的距离,从而使得相应位置的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分开脱离,将与伸入患者体内的外置管21暴露出来,同时,使用外部注射器与输液管24上的注射器接头241连接,使用外部注射器通过输液管24向外置管21内注入麻醉药液,麻醉药液通过暴露在外部的外置管21上的渗透孔211缓慢渗出,并渗出至人体与外置管21接触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麻醉,降低人员的排斥反应,减轻人员的痛苦,连接凸缘222的外壁直径与插槽221的直径相对应,密封压管22中的连接凸缘222插入相邻密封压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肠内营养注入器,包括注入管(1)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11)、孟菲斯滴管(12),所述注入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13)、鼻胃管接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1)靠近所述鼻胃管接头(1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2),所述辅助构件(2)包括外置管(21)和若干个密封压管(22),所述外置管(21)套设在所述注入管(1)的外壁,所述外置管(21)与所述注入管(1)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外置管(21)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11),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22)相互可拆卸连接,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22)套设在所述外置管(21)的外壁,所述密封压管(22)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第二压管(22b)顶端均开设有插槽(221),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第二压管(22b)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缘(222),所述连接凸缘(222)的外壁直径与所述插槽(221)的直径相对应,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第二压管(22b)的外壁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外螺纹,所述密封压管(22)的外壁螺接有紧固管(23),所述外置管(21)远离所述鼻胃管接头(14)一端的端面密封连接有输液管(24)。/n...

【技术特征摘要】
1.肠内营养注入器,包括注入管(1)和串联在其上的调节器(11)、孟菲斯滴管(12),所述注入管(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输液袋插头(13)、鼻胃管接头(1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1)靠近所述鼻胃管接头(14)的一端外壁套设有辅助构件(2),所述辅助构件(2)包括外置管(21)和若干个密封压管(22),所述外置管(21)套设在所述注入管(1)的外壁,所述外置管(21)与所述注入管(1)之间具有空腔,所述外置管(21)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11),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22)相互可拆卸连接,若干个所述密封压管(22)套设在所述外置管(21)的外壁,所述密封压管(22)包括相互对合的第一压管(22a)和第二压管(22b),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第二压管(22b)顶端均开设有插槽(221),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第二压管(22b)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凸缘(222),所述连接凸缘(222)的外壁直径与所述插槽(221)的直径相对应,所述第一压管(22a)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慧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